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7-04-10郝春燕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体育教学新课改

摘要:高中体育教学新课程新课改的实施和推广,极大地推动了体育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创建新的体育教学实践模式,体育教学出现了新气象和新变化。同时高中体育教学随之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要能够正视并且及时纠正在教学中出现的某些倾向性的缺点和错误。

关键词:新课改 体育教学 问题对策

G633.96

一、体育教学理念仍不能与新课改相一致。

(一)当前高中的体育教学还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教师和学生只重视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目的“教”而“练”,忽视以锻炼身体为目的“学”与“练”。只重视眼前体育短期效益,轻视终身效益;只对学生在校阶段负责,不对学生长远负责;片面强调增强学生体质,忽视学生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二)体育在整个学校教学中处于较薄弱的地位,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的兴趣与情感。在高中阶段面临高考的挑战,而体育不在高考升学之列,许多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减少体育课,有的甚至不开体育课,大多数体育教师对一些传统观念还不能突破,这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新理念、新方法得不到实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教育目标、传授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许多学校体育教育在教法手段上有所改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方法仍为传统式教学,学生缺乏自主性、独立性,所学知识技能严重地脱离体育社会实践。在教学手段更新上缺乏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高中生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也有充沛的精力。可在现实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升学的巨大压力,教师、家长的错误观点导致他们忽视体育学习的必要性,抑制自己强烈的学习兴趣,在体育课上消极怠工。

(三)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一是以体育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水平,而体育成绩考核却又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来评分,我国各地区中学生身体发育不同,同一标准部分学生难以达标。二是考核项目的局限性,造成考核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缺乏培养学生个性和特长的空间。三是由于受课时限制,学生为了考核项目的达标,往往忽视基本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二、高中体育教学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高中体育教学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需要充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和正确的竞争意识,拓展学生发展的个性空间。

(一)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树立先进的教學理念和思想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思想基础。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其次,要让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再次,要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认识体育运动锻炼根本目的,强调人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满足与自身发展。这些先进的理念和思想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体育观,且对于学校的体育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优化体育教学手段,增强体育教学有效性,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高中体育课应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有效的多样化教学手段,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选择更加合理和科学的锻炼方法,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

1.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最大化,让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简单的示范——讲解等单一的教学方式来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容易使得学生乏味,教学效率也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面,教师既要讲究实效性,又要讲究趣味性。

2.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在知识水平、身体素质方面有一定差异,在每堂课中对教师所讲的接受能力不同。应当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机体机能、知识构成的不同,来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计划及目标。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为其制定更高的要求目标,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对于身体素质差一点的学生,可适度降低要求,不能超过其身体的负荷能力,以保护学生身心安全。

3.将室外教学与室内教学相结合。

除了在室外课堂上的示范与讲解,教师也可充分利用室内教学的方式,如给学生观看有关体育竞赛或课件等,以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也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锻炼。课外锻炼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提高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应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对学生成绩做多维评价,充分发挥考评在体育教学运行中起的导向、调节、激励、鉴定作用。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考核体能锻炼的结果,又要重视学生在心理、价值观以及创新能力上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需要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优化以及合理考评机制的建立来培养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抗挫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高中体育教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创新学习,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积极主动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讲究“自主、合作、探究”,用科学合理、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努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以此践行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也只有这样,才能开创高中体育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张礼权. 新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游戏教法必要性[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04)

[2] 章懿, 欧彩玲. 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师成长问题探讨[J].2014,(02)

作者简介:郝春燕,甘肃省临夏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体育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