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妙处

2017-04-10邓友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情境教学小学语文

邓友好

【摘要】情境教学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境,并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构建了将儿童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独特的教育模式,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开拓了新途径。我从情境教学的概念、特点入手,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创设情境的基本方法,并探讨了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情境创设、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情境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的探索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始创者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时任语文教师的李吉林在教学中发现,语文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远离语言学习应有的真情实感,学生的学习乐趣被淹没在大量枯燥乏味的字、词、句、篇的分析和训练中。受国外在语言教学中情景教学训练的启发,为了努力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改变灌输式教学,李吉林开始了语文情境教学的探索。

二、情境教学的特点

情境教学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境,并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从而带动语言训练,促进智力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构建了将儿童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独特的教育模式,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开拓了新的途径。情境教学的特质集中体现于“真、美、情、思”四个方面。

1.讲究“真”,给儿童一个真实的世界,符号学习与多彩生活链接

语文是生活的写照,是典型化了的生活。讲究“真”就是要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真切可感的情境,将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可意会、可感知的情境,从而引导孩子突破课堂的束缚、突破文本的局限,让课文内容走进孩子的真实生活,同时也让孩子走进课文所描写的情境,让他们从情境中真切地“看到”景、“经历”事、“感受”情。

2.追求“美”,给儿童带来审美愉悦,在熏陶感染中生成主动学习的“力”

小学语文本身是美的,展示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为儿童切实打好语言文学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语文学习受到人文熏陶,培养审美情感。语文情境教学突破学科的限制,将音乐、美术、戏剧等引入语文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最形象、最富美感、最生动的艺术化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眼、耳、口多种感官,从而让他们在语文情境教学中感受美、理解美、借鉴美、创造美。

3.注重“情”,与儿童真情交融,让情感伴随认知活动

情境教育的根本灵魂就在于一个“情”字,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语文情境教学秉承“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教育哲学理念,通过以情动情,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引导孩子们将自己的情感移人到教学情境的相关对象上,激发孩子们或慷慨激昂、或同情怜悯、或敬佩崇敬等各种情感,“让情感进入课堂”,从而进一步培养、发展儿童的审美情感及道德情感,推动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

4.突出“思”,给儿童宽阔的思维空间,尽力开发儿童的智慧

想象力是儿童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学实践表明,在广远的意境中,儿童的想象力表现得极其惊人和美妙,可谓神思飞扬。情境教育通过设置开放的、广远的情境,给儿童宽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儿童的创造性和潜在智慧。在情境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因为“乐思”,儿童渐渐地学会“善思”。

三、创设情境的基本方法

我觉得将创设情境定位于“情境陶冶”,关注的是对学生个体生命体验的尊重,是引导儿童从图画的色彩线条、音乐的旋律节奏中,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教材描写的形象之美。真正的情境教学应坚持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境创设“四要求”,注重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着眼创造性、渗透教育性、贯穿实践性的“五要素”。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

1.图画再现情境。优美的图画,情境的再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对于图文并茂的课文,可以利用图画的展开创设出教材所描绘的情境,再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客观事物,使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感受与理解,提高认识能力。例如:教学《小珊迪》一文时,体会小珊迪的诚实、善良的品质是教材的难点。教学时,我绘制了两幅投影片,向学生展示了两个具体形象的画面。第一画面是“小珊迪在街头乞求‘我买火柴”的情景。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小珊迪破烂不堪的衣着,焦急无奈的神态,体会小珊迪乞求“我”買火柴的迫切心情;然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我”与小珊迪的对话。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了解小珊迪是一个饱受饥寒的小男孩,他正在饥饿、寒冷中挣扎,使学生对小珊迪产生了深深的同情。第二个画面是“小珊迪被撞后躺在床上”的情景。打出幻灯后,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叙述看到的情景。通过鲜明而生动的视觉表象,加上学生丰富的想象,学生的情景再次受到触动:小珊迪的家境是那样贫寒,但不属于自己的钱他一分也不要,临死前他牵挂弟弟无人照顾,唯独没有想到自己。他是多么的诚实、善良啊!这样的图文结合,使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使他们“披文而入情”,小珊迪那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

2.音乐渲染情境。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可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小小的船》一文时,一开课我就用与诗歌融于一体的歌曲《月亮船》和一个美丽、宁静的夜景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也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好铺垫。在教学进入尾声时,我再次用音乐来结束这堂课,歌曲激荡着学生的心灵,产生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整个课堂教学也得到了升华。在比如在教《王二小》一文时,为帮助低年级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这一背景,我采用了歌曲引路的方法再现意境。新课伊始,我播放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一段,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曲,渲染了课堂气氛,烘托了小英雄的形象,使学生对王二小油然而生敬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在课文即将结束前,我又播放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二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在歌曲声中,学生再次体会到王二小的机智、勇敢的品质。

3.表演体会情境。分角色表演文本所描述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快速走进文本,从而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把文本中的情景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教《狼和小羊》一文时,虽然只有两个角色,但这篇课文情节生动,对话丰富。因此,我请三个同学为一组,一人演狼,一人演小羊,一人当作者,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再到台上来表演。这样的表演增添了课堂教学情趣,加深了学生对文本情境的体验。

4.语言描述情境。语言描绘使情境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如在上《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我依托课文内容,着重描绘了五位壮士在狼牙山峰顶时的危急形势,壮士们勇敢果断的动作、视死如归的气概,使学生如同置身于狼牙山峰顶,经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从而激发了壮烈豪迈之情。随后,我运用集体朗读的方式,孩子们的朗读中带着悲壮、带着豪迈、带着泪花,这正是语言描绘创设情境的作用。

5.实物演示情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可领悟。比如在教《邮票齿孔的故事》一文时,考虑到现在的通讯几乎已经完全不再采用寄信的方式,孩子看到邮票的机会极少,因此我把集邮册带到了课堂,请孩子们仔细观察邮票的齿孔。同时,借助集邮册,我还将邮票的起源和发展、作用和价值、集邮和欣赏等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对邮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6.生活展现情境。我觉得需要从形象方面得到不断的强化,其途径就是与周围世界、与生活接触。生活展现情境的方法,体现了李吉林老师倡导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要求,打破封闭的教学模式,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从而把学生带入社会和大自然这一广阔的多姿多彩的生动课堂,让生活展现情境。如教《火烧云》一文时,我把学生带到室外,请学生看天上的云,观察云的各种形状、云的动态、云的颜色,同时请学生们结合记忆里的朝霞、晚霞,雷雨前后的乌云等,用语言文字加以描述,从而形成了一篇非常好的写景作文。

四、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妙处

我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借助图画、语言、音乐、媒体及有感情的朗读,创设情境,寓乐于境;创设情境,以情激情,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環境之中,不光靠耳朵听,靠眼睛看,而且用心去体验,去想象,去品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只有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积极的课堂气氛,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和谐融洽,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采用情境教学,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燃起他们对知识追求的热情,驱使他们积极思考,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气氛就活跃,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有良好的开端、良好的氛围。

2.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抑制力比较薄弱,他们对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由此,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情景,可以诱发学生学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例如:古诗教学中,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总是有些枯燥,学生学习兴趣索然。比如在学习《墨梅图题诗》时,我先让学生画风雪中傲放的梅花,再积累有关梅花的诗句,教学中创设情境,学生兴趣盎然,从而体会到了作者王冕那卓尔不群的品格,从中受到思想的熏陶。

3.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教学中,老师科学地创设质疑情境,引入学生主动的探索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詹天佑》这一课时,如何从开凿隧道这一部分体会詹天佑的聪明才智,我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用具当做山,自己就是工程师,一边演示,一边解说,或者用图解法当做詹天佑来给同学们介绍开凿隧道的方法,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探索欲望浓厚。在学习人字形线路这一部分时,学生马上开动脑筋,自己学习探究,争着上台当解说员,给同学们演示这种设计的好处,从而理解了课文,感受到了詹天佑的创新精神和他的杰出才干。

4.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情境教学法在创设情境时,通过有意识地避免它对学生思维产生束缚,努力开掘它激发学生思维的因素,使教学情境呈开放性,给学生创造产生不同感受、发表不同意见的条件。由于教学情境呈开放性,适应了不同层次的、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的不同需要,使所有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

5.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情境教学正是以激发学生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情感为动因,以审美教育为手段,通过感受“美”去激发“爱”,以教材语言作为凭借,采取“滴水穿石”的办法,将情感教育和“美”的教育渗透其中,从而不断丰富、陶冶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意志。

6.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情境教学中,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如通过与音乐、舞蹈、戏剧等结合,能使枯燥的教材、单调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可增强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通过多样性的课外教育活动、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野外情境教育活动,拓宽教育空间,形成多维结构的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丰富促进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教育源”,从而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强的实用课程,是文学性、生活性、艺术性、表演性的有机统一。情境教学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它把简单刻板的教学融入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教师对情境教育的运用应该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通过多维度、全方位地情境创设,给语文教学课堂注入无限活力。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李吉林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

2. 俞静,谈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小学》2010.10.8

3. 张弛,《小论情景教学、情境教学和情境教育三者的联系与区别》,《科学教育》2007年第1期第13卷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情境教学小学语文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