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下的中职生就业指导课程新途径

2017-04-10李桂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中职学校

李桂花

摘要: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优秀、职业素养良好人才的责任。为帮助中职学生尽早明晰职业发展方式、提高其职场生存能力,学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本文就笔者多年中职学校的任教经验,对“校企双主体”模式下的职业规划教育方式进行了深入探析。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7.38

前言:因中职学生普遍社会经验较少、对未来人生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清晰的计划,学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职学校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在指导中力图使学生设计出目标明确,符合自身情况、社会职场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一、中职院校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足

笔者根据多年任教经验,总结的中职院校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足有:

(一)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佳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普遍注重职业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对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使得该项工作的开展较为形式化[1]。在职业规划指导中,学校教师往往缺乏全面、系统的教学方案,课程中充满着抽象、空泛的理论,也缺乏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这样致使指导工作枯燥、乏味,实用性不佳,教学收效不高,根本无法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预期目标。

(二)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职业生涯教育应当可以通过教学及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及社会、明晰个人人生方向,科学规划自身发展路线,以逐渐走向成功的职业生涯。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在教育、心理、管理、社会等多个领域均有个人见解及实践能力[2]。而实际情况是,多数院校并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而是由德育课教师兼任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他们根本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资格证书、对职业规划的专业知识一知半解,不会根据学生实际状况提供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因此,中职学校应加强师资建设、提高职业规划指导的专业性、实效性。

(三)学生对职业规划缺乏足够认识

很多学生因年纪轻、家庭教育不足等原因,并不具备足够的职业规划意识。他们入学时并未仔细考量自身、社会及将来发展等问题,专业确定较为随便、也不会主动设定贴合实际的人生目标,职业规划能力较差。在职业规划时,学生往往不会结合社会需求与个人专业、能力、兴趣等因素,目标不明确、计划较松散、且与实践相脱节[3]。这样使得学生很多时候的职业规划流于形式、没有明显效果。

二、校企双主体育人下的职业规划教育介绍

(一)“校企双主体”下的职业指导原则

1.有效结合各类资源

中职学校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应注意将校内外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整合应用。学校管理层在扩展校企合作方式时,可施行学徒制、建立职教集团等。这样会有机串联起学生就业、企业的人员培养及校方招生等部分内容,合理配置各类人才培养资源。校方、企业及社会都会因此而受益[4]。

2.实现差异化及系统化的结合

中职学校的职业规划须综合多类的知识及资源,并贯穿在学生入学至毕业期间的方方面面的教学培养中。校方应注意其连续性,并做到学科教育及职业规划的有机融合。并且,职业规划还应当做到因材施教。校方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其发展需要的不同来使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培养途径。在进行有差异的规划教育中,教师还要做到指导的专业性、系统性及实用性。这样可使得职业规划工作既科学有效,又全面具体。

3.注重理论结合实践

让中职学生根据其专业、并结合所学,系统、有效的规划职业生涯并付诸行动是规划指导的预期目标[5]。职业指导教师不可一味的讲授理论,应做到指导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教师可在教学中创设专门的社会情景、并带领学生去特定企业实习、实践。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自身实践的不足之处,并总结经验、找到提升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的方法,以更好的掌握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这样有助于中职学生深入反思个人的目标设定及成长方式、并开阔思维,以从更高层面理解职业规划、提高其规划能力。

(二)“校企双主体”下的职业规划过程简介

校企双主体模式下的中职职业规划工作全过程如图一所示:

图一:校企双主体模式下的中职职业规划过程示意图

三、“校企双主体”下的职业规划教育实施对策

(一)校企合作加强师资建设

第一,中职学校可邀请企业技术精英、高层管理等人士建立专业团队,向学生传授职业规划、职场生存等经验,并组织专业测评等。校方还应依据此专业团队的建议,组建专门的职业规划教育委员会。委员会担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开发、教材选择、大纲设计、制定考核方案等工作。这样,中职的职业规划指导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符合现实需要等;第二,中职学校应培养一批专业、富于经验的职业规划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接受规定的培训、考取资格证书,并不定期参加教育交流、研讨会及去企业中实习、工作等。通过培养,教师们可具备系统的就业规划指导理论知识及优秀的教学能力。

(二)教学中做到分类分层

中职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职业规划教育指导,使得学生们可根据其个人情况制定出实用、高效的职业规划方案。

1.一年级的职业规划教育

一年级生入学不久,对其学习生活及人生发展还处于探索时期。教师应强调职业规划的必要性,并在教学中渗透社会形势、企业用人需求等内容。教学中还可组织专业测试,并据测评结果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确定大致职业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学生可拟出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

2.二年级的职业规划教育

教师应在学生二年级时引导学生逐步明晰发展方向。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可去企业参观、见习,全方面了解职场环境及企业用人标准,并据此将职业规划方案加以完善、细化。同时,专业课教学中也应渗透职业规划指导,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得学生的职业素养、职场竞争力得到全面提高。

3.三年级的职业规划教育

三年级生会步入社会实习、参与社会实践。校方应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为其提供切合本人实际及社会需求的职业规划辅导。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习中的思想动态及心态变化,及时给与专业、科学的辅导,使其职业规划更为合理、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教师还应适时组织职业能力培训,使学生具备更强的求职能力及职场适应力。

(三)营造良好校园文化

第一,学校在入学教育中引入“职业前瞻”培训。学校应带领学生去专门的实习基地、特定企业等去见习、访问。同时,校方还可请专业人士对学生讲授市场用人需求、社会形势等内容,让学生尽早具备职业规划意识;第二,学校应使用各种平台宣传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了解、体验科学的职业规划设计内容;第三,学校可邀请企业精英开办系列讲座、撰写文章等,分享职场经验方面内容,使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不断进取,更快确立合适的职业发展方案。

结论:本文认为,采用“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可充分体现中职特色、迅速提升学生素质,并使中职学生被社会所青睐。在此模式下,学校应将各类校内外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贯穿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保证学生素质过硬、以高效完成中职办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衔.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质量如何提高[J].现代企业,2016,01(9):62-63.

[2]张登宏,方桐清.“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企业学院”进校园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1,03(3):75-76.

[3]余燕,杨丽芳.基于“校企双主体”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探索[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4(8):18-22.

[4]黃敏高.高职“双主体”育人教学质量评价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5,11(6):12-13.

[5]金根中.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育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8(1):99-101.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中职学校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的高职新生适应力培养研究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