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教师的爱心铺就学困生的成长

2017-04-10孙青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闪光点班集体爱心

孙青

转化学困生工作是每一位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做好转化学困生工作是关系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问题。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特级教师丁有宽有句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深深地启发了我,使我认识到: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必须在教育工作中多施爱心!

一、尊重人格,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

学困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习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学困生当成“坏学生”,正所谓“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了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其实这些学困生同一般学生一样,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在他们受到某种伤害后,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蒙发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成长在一个缺乏爱的温暖的环境中。对这些学生,一味的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学困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在我任教的班里有个同学,各科成绩都差,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在和她几次谈话中了解到,她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都看不起她。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上有困难也不请教别人。针对她这种思想,我主动同她交朋友,给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堂上有意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让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她补习基础知识。在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的教育下,她逐渐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如今在班里,时常可以听到她和同学玩耍时银铃般的笑声。

二、热情鼓励,激发学困生的上进心。

6到12岁的小学生,正处在儿童向少年过渡的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在他们的身上有许多潜在的闪光点,他们犹如展叶含苞的花草,只要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便会生机勃勃。既使是那些后进学生,他们心灵深处也在渴望进步。我们要善于从学困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事实证明,学困生并不是一无长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相反,在一定意义上,“淘气、调皮的孩子聪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学困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学困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从不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和家长沟通;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在赢得了学困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

三、逐步要求,培养学困生的责任心。

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学困生心灵的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深厚的爱、真正的爱,从而培养他们做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的责任心,形成渴望进步的内驱力。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学困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然,对学困生的逐步要求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而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学困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四、集体帮助,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

学困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同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学困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学困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虽然教师在教育和转化学困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學困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1)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学困生同桌,提醒、督促学困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事,朗读、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硬笔字比赛和游戏抢答等,使学困生融进欢乐愉快的集体生活之中,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和舞台。(3)争当“红花少年”、“文明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的活动,在班中发扬了正气,抑制了歪风,形成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学困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

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学困生需要一个过程,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转化学困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学困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学困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困生的成长。概括我的体会是:玉璞需雕琢,铁杵可磨针;浇树要浇根,育人须育心;转化学困生,全靠献爱心;“一心”换“四心”,顽石变成金。

猜你喜欢

闪光点班集体爱心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爱心树(下)
人心齐,泰山移
中等职业学校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
爱心
足球比赛里的“排兵布阵”
温暖的班集体
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构建特色班集体
爱心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