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品德素质

2017-04-10韦仕军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学生

韦仕军

摘要: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历史的洗涤,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学生作为我们未来发展的接班人,更应该努力学习并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质,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关键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品德素质

G621

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党在今后阶段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并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从大小两个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1]。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优秀文化,使国民具备这种素质,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学生作为我们未来发展的接班人,更应该努力学习并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质,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培育学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一、在学生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2]。正所谓“斫梓染丝,功在初化”,这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沁园春·长沙》,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正可谓少年壮志凌云。而纵看当今时代的学生,因为从小生长在和平的环境下,缺少了对历史浓厚的认同感,甚至还有不少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性格,漠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种大环境下,在学生群体中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变得尤为重要。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学生即使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也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奋勇前进,完成大志。

二、学生应具备的品德素质

中华民族虽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跟随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3]。

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人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鲜明的善恶态度。不为金钱或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为人间留下了两种清白,其一是为民族为国家不计个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时严于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风。由于北京保卫战有功,他受到赏赐还加官进爵,但都被他坚决推辞,后遭谗陷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启迪[4]。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学生都是家里的“香饽饽”,他们虽然不缺少物质上的满足,但也仍应该继续弘扬勤俭、廉政的传统作风,不铺张、不浪费,从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

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长即尊敬长辈,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更是现代学生所应该学习和继承的优秀文化。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 ,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5]。

三、如何践行伟大使命

现阶段的学生比起为祖国献身的伟大前辈,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和便利条件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今天的一切都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而得来的,且来之不易。因此,我们更应该从学好基础知识做起,提高自己做人的基本修养,用心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用实际行动来传承这种文化[6]。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用心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杨瑞森.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题——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几点体会[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

[2] 郝佳彤,崔月英,朱紅. 中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 教育探索,2015,01

[3] 秦新然. 中小学要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07

[4] 曹道静. 语文教师应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传者[J]. 中学语文,2014,27

[5] 岳臣勇,崔炳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 林区教学,2014,06

[6] 余福海,张晓芳.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谈起[J]. 思想教育研究,2014,12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学生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赶不走的学生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学生写话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