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2017-04-10陈颖
陈颖
摘要:小学生就要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阅读,不仅是对孩子语文学习的熏陶,让孩子直接体味母语的美和力量,更是精神上的提升。语文教学要把阅读放在重要位置。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内容;阅读思考
G623.2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因此,教师要从一年级开始就注重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下面谈谈我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对自身从事阅读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态度。而阅读兴趣的产生,首先必须激发学生有阅读的需要。当学生原由的认知水平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时,就会引起学生的新的阅读需要。由于一年级孩子本身的认知面窄,他们不认为自己知识的缺乏,还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需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学生阅读的需要。
1.重视课外读物的选择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所以选择课外读物很重要。一年级的识字量小,我们要选择拼音读物,这样不仅会慢慢增加识字量,还练习了拼音。此外,我們还应该注意内容,要选择简单易懂的,因为一年级学生的注意时间短。为了更好的吸引他们的兴趣,书中要有插图来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内容。所以,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要从童话开始,童话可以让他们感到幸福,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再可以读寓言、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2.丰富课外阅读的内容
对于低段学生,老师不懈地设法运用一定控制手段,调动其视觉、形象、声音、动作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话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比如在班级里经常开展故事会,让每一个孩子都参加。不管讲得怎么样,老师都要给予表扬。长此以往的坚持下去,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经过几次的故事表演后渐渐地学生就会选择内容有趣的故事,并且还会思考怎样才能讲得生动、形象。除此以外,还应有计划地变换阅读方式和内容。小学生都富有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愿意通过广泛地阅读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新颖的东西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变化和更新,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新的探究兴趣,从而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在语文教学中,我以课堂为纽带,经常利用教材以外知识火花来引爆课文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课文只是微微地打开了一个通往知识世界的窗口,以激励其阅读的兴趣。在具体教学中,以篇带片,扩大阅读范围。如:学了《灰雀》这课后,我让同学们再去找写列宁的其他故事来读;学了《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们去找其它的神话故事来读。这样无形中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们的读书欲望。
3.亲子共读让书韵飘香
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特点出发,着力营造家庭的书卷气。古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家庭中,必然要受到父母家人有意无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希望孩子爱读书、知勤奋,当家长的只有身体力行地带头读书看报、着力营造家庭的书卷气,方可对孩子产生有效的影响。作为父母不妨每天晚上或其他时间,读一点书、一点报或当孩子安静下来,耐心地在他身边富有感情地朗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这将比您一味的督促、强制有效很多。父母应养成每天为孩子朗读或听孩子朗读的习惯,每天20分钟,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渐渐地产生了。所以,在班级中我倡导家长与孩子们一起读书。每天要求家长记录一天的读书情况,也可以共同完成阅读手册,积累好词好句,更是为作文打好基础。我又开展记录家庭读书活动,把亲子共读的瞬间拍下来或者录制下来。我们把拍下来的照片在教室都展示出来和孩子们一同欣赏,让他们讲讲照片里读书的故事。孩子们都讲得绘声绘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也是孩子们值得回忆的。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仅让孩子们在书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更是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朗读和背诵也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朗读是一种技能。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训练学生发音正确、句逗分明,语气连贯的说话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还能帮助学生增加欣赏课文的兴趣,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操。在班级里,我要求学生除了背诵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外,还背诵古诗、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并且开展诵读比赛,孩子们都能积极地参加。
三、阅读中思考,思考中阅读
学生在阅读时,如果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就能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展开思维,反复琢磨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疑难问题,并允许学生提出与作品相反的观点和意见。如在《花钟》一文时,我问同学们还有没有问题,如果有请大胆地提出来。有一个同学说,这些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与温度、湿度、光照不同,为什么还还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呢?我首先表扬了他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思考,并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再各抒己见,然后给他们讲了有些花是靠昆虫来传播花粉的,所以和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这样的花叫虫媒花。除此以外,我还介绍说有风媒花、蜂媒花等。这样的知识我没有多讲,而是鼓励学生回家找书阅读。只要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我想同学们的阅读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总之,阅读有多重要?博尔赫斯说:天堂是一座藏书楼的样子。苏霍姆林斯基会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的潜在差生。 阅读,不仅是对孩子语文学习的熏陶,让孩子直接体味母语的美和力量,更是精神上的提升。语文教学要把阅读放在重要位置,从一年级开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以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