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的设计与分享之我见

2017-04-10丁妍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外籍学习者课件

丁妍

微课的背景

微课(micro-lecture)的全称为“微型视频网络课程”,最早源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堂(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 简称OML)(关中客,2011)。而微课真正的崛起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教授提出(Shieh, 2009)。他明确提出了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一 罗列教学核心概念;二 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三 录制1-3分钟左右的视频,四 设计课后任务 五 上传视频到课程管理系统(梁乐明,2013)。

微课的定义

任职于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作为我国微课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曾经多次给出了微课的定义,在2013年2月他明确提出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胡铁生,2013)。该定义强调是视频型的在线网络课程,并支持多种学习方式(如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

微课的特点

微课带来轻松的学习氛围。微课有别于一般的ppt课件,它的核心是“微视频”,视频有别于抽象概括型的文字书本,也有别于静态的画面,它比前两者更加直观、信息量更为丰富,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更能吸引人注意力的教学选择。微课能够通过网络传播,受众面极广;此外,微课教学时间短,一般为5分钟左右,容量约在几十兆左右,方便学习者随时在手机上观看。对于难点教学而言,微课内容主题突出,针对性强。在课下观看教学视频,学习者的学习氛围更为放松,不必像在课堂上听讲那样神经紧绷、担心遗漏。

微课也有投入大的缺点。在这样一个高投入的备课环境下,制作微课,对教师而言,投入更多了。虽然前期投入是多了,但是教师团队间可以分别制作一个单元,这样完成一个微课包,今后使用起来效率就很高了,而且可以不断更新完善。

设计

全国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教师问卷调查显示,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有76%的教师认为,微课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比例远高于”制作微教学课件”(43.8%)(胡铁生, 2013)。由此可见,微课的教学设计十分重要。在笔者工作的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每节课的设计都很重要。在这里,外籍教师的比例是中方教师的二至三倍,每个班级往往配备两名外教,一名中教。外籍教师的资质都很高,全部拥有CELTA甚至是DELTA证书,工作多年,发现外国人上课很讲究设计,每次上课前都要填写教学设计(teaching plan)的表,他们上课的思路是讲究步步推进的,最终把知识点(往往只有一个知识点)轻松的推出的,而不像传统教学把知识点和习题丢给学生,让学习者自己去分析吸收。听外籍教师的课,最大的感受是一切的教学都很轻松,很连贯。这些轻松和连贯不仅因为他们是母语授课,而是每节课前的精心设计。同一本教材,第二年再次使用,外籍教师仍然会花很多时间加入新的更贴近时代的资料,每一个新单词都不是直接给出,而是诱导学生自己说出,前提是教师设计了大量的图片、视频材料、话语背景等。

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育环境下,微课的设计需要重视启发及引导。在给予学习者足够的输入之后,引导出(elicit)答案和语法要点是水到渠成,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这才是语言教学者需要花时间做的,不是检查学生背会了吗,而是通过精心的设计,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轻松的掌握要点。在信息化的现在,那么多的信息都唾手可得,如果教学者如果还跟过去一样抄写板书占据1/3时间,检查背诵花去很多时间,而在课程设计上不投入大量的精力,那这样的教学者是会被时代所淘汰的。

分享

如上所述,微课的设计和制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因此很好的分享微课成果才不会让这些精力付之东流。首先,先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然而,即使课程管理系统里有很多资源,学习者也未必知晓,不能在需要的时候及时获得。这就需要教学管理者做好推廣工作,首先把微课视频转移到微信平台,方便在不同学生群中的推送;同时做好介绍和推广工作,保证学习者能够轻松获得相应的微课视频。其次,教研室、学校内、学校外的分享。同一个教研室的教师分工制作不同的微课视频,而后彼此观看,互提建议,反思和研讨。好的微课可以申报优秀,推广到其它学院,尤其是一些跨专业的微课视频。

在笔者工作了九年的悉尼工商学院,外籍教师热爱分享的精神一直深深触动着中方教师。首先,如上文所说,他们非常仔细的备课,并没有因为他们是母语教学者而有丝毫懈怠,每次课程都有仔细的课程计划(teaching plan),归档的ppt课件。提到它们的ppt课件,图片和视频截取比比皆是,往往很多图片和影像资料都只是为了从学生那里引出(elicit)一个关键词。那么多图片只为一个单词,那一节课能教几个单词?答案是:五个。除了ppt课件,外籍教师经常会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寻找课外的视频资料,来源无非是ted,youtube等。不过他们并不只是找个视频给学生看看就完事了,他们会下载字幕。然后根据字幕设计习题,比如填空题、是非题,并做好答案。等把整个过程都完成了,他们会写邮件给所有同事,告诉你们他把文档放在了公共电脑里了。在2013年笔者访问悉尼科技大学Insearch学院时,笔者惊讶的发现,所有的教师都共用所有的资源,每一个单元下都有全体教师贡献的课外资料,而一切的贡献都是彼此互享的,团队的力量带来了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虽然在国内,笔者工作的悉尼工商学院也是使用这套教材,这里却没有悉尼做的这么深入和完整。

外籍教师们骨子里乐于分享的精神带动了整个团队,中方教师也加入到了寻找资源、跟同事互相分享的良性循环中去了。整个团队都因此而大踏步前进。微课的分享也会促使大学英语教学往更多样化的方面发展,最重要的是使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脚步更轻快,更大步。

胡铁生在《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一文中提倡:要加强微课的应用环境平台的开发,整合与汇聚整个区域的微课资源,使其产生集聚效应。他提到要融入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微课应用平台(如中国微课网www.cnweike.cn)才可能被广泛利用。

参考文献

[1] 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2011,(17):14.

[2]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猜你喜欢

外籍学习者课件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上万外籍儿童没在日本就学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