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德育课生活化教学对策探讨

2017-04-10黄文献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对策

黄文献

摘要:学校教育的功能是让学生都能够成人成才,而成人是最关键的,教书育人目标的实现是离不开德育教育工作的。上好小学德育课,做好德育教育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整體道德素质,为成人成才打好基础。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具体对策,让生活化的元素融入到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作用中,优化小学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对策

G621

传统的小学德育课只注重对道德知识的讲解,这种识记型的教学模式无法内化为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水平。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是离不开日常生活的,因此德育工作必须要紧密联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来感受到道德对人和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德育的内容,这是德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的教学过程不是灌输和强加,而是倡导生活化的德育理念。

一、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涵义

生活化教学的意思是,在课堂上创设必要的生活情境,以此为背景而进行教学互动的开展,从而让学生感悟和回忆生活,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讨论的积极性,并把有关德育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的学习,利用生活中的经历和经验来指导学习,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新课程理念倡导素质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头戏,把德育的过程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更有利于学生对道德的理解和感悟,在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让问题还原于生活,通过生活来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审视自己,树立最基本的明辨是非的意识和价值观。

二、小学德育课生活化教学对策

(一)小学德育教育方法的生活化

小学德育课要想实现生活化教学,要做到教育方法的“不破不立”,即彻底破除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实现教育理念上的更新,为小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德育教育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善于去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听和记;其次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即生活化的素材;最后还要给学生施展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以实际行动去体会良好道德的魅力。要做到把课堂的一切让位于学生,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和时间中,才能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传统的讲授德育教育缺少了直观形象的东西,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更能让学生对德育知识记忆犹新和理解。以生活为支点,引导学生去实践,或者是组织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和社会联系在一起,从而体现作为社会人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首先了解学生的生活,总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进而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德育知识进行解决。

例如,通过家校联谊的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有家长反映孩子在生活中经常和家长顶撞,这是不尊重家长的表现,也是过于溺爱孩子所导致的结果。教师可以再今后的德育课堂中创设有关孝顺父母的情境,设计一个“孝顺父母一日行动”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后的生活中,多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以和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彼此说说心里话,经常换位思考,体会做父母的各种不容易。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把德育教育和生活紧密融合,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德育知识的作用,这是最直观的德育教学方法。

(二)小学德育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道德榜样的作用是具有示范性的,教师要善于发掘小学生生活中的道德榜样,教材中的道德榜样虽然很多,但是大多年代久远,小学生根本不能感受到当时的生活背景,如雷锋等先进人物。我们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中发现榜样,如某个学生没有值日的任务,仍然参加班级卫生的打扫工作,教师应该细心的发现,并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近距离的体会到德育内容的生活化。哪怕是随手捡起教室里的垃圾,都是生活化教学良好的素材。

其次,创设生活化的德育教育情境也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引导德育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角色的表演,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揣摩角色当时的心理,让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课堂还原。例如,可以让学生模仿开心麻花团队的小品《扶不扶》,让几个学生分别饰演剧中的警察、大妈和路人,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自由发挥,在各自完成表演任务的同时,也让其他同学来发表自己对这种社会现象的看法。这种情境创设能够将社会诚信缺失的问题放大,使学生感受到诚信和助人为乐的良好美德是多么重要,也增强了课堂互动的效果。

(三)小学德育教育作用的生活化

生活,是小学生体验的重要来源,更是检验小学生学习成果的平台。在小学德育生活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留心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有意识地去体会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在发现美好事物的同时,建立相对应的道德观念。

例如,教师在讲到关于保护环境的主题时,对于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教师与其苦口婆心的教导,不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自己体会。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带学生到户外,可以在学校的操场附近去观察植物,让学生欣赏绿色,并说出植树造林的好处,经常带领学生到户外和大自然近距离接触,在学生欣赏自然地过程中,教师列举一些破坏大自然的社会现象以及后果,通过讲解和亲身感受,学生自然而然的树立起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提高小学生的生活品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语

总之,让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成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的一种手段,促进德育教育内容成为学生生活的准则,才能促进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改革德育教育方法与内容,让德育教育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才能让小学德育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冬英.浅谈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8:37-39+66

[2]夏永胜,袁新志.小学德育生活化途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1:38-39+41

[3]黄梅.小学德育新课程要生活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Z2:16-17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生活化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