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2017-04-10衣艳霞纪世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生

衣艳霞+纪世国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以往在数学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达到教育教学的要求。在今后的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多给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可以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多思等,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根据笔者的数学教学经验,谈一些做法和体会,以期为数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生

G623.5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各年级数学考题来看,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

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测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

从学生解答情况分析,概括为“不授不会,新题不会”。就是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是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讲授的或讲授得不全面的,学生不会解答;题型新颖或问题方式不同于课本题目的,学生不会解答。究其原因是我们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今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新的思想和方法。

以下就是本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完成练习;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营造创新氛围是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记什么——不思索或少思索,教材上是什么样的问题题型,学生就只会解什么样的题型,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等种种不良情况的存在,今后数学教师应当主动大胆实施“创新教育”。

1.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諧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或看重,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例如引发学生交流、讨论、表现……),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勤于思考, 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容易使学生疲累、生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2.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多思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机会,既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对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表现加以肯定,并予以指导,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此外,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原理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都能诱导分析,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培养。例如,通过积极的诱导,使学生弄清了去括号,移项等……是朝着解集的形式转化的目的后,对于解不等式,也就能很清楚知道“第一步是去分母”了。这也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创造思维能力所起的作用。

3.巧编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热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可以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也可以设计一些开放题,鼓励学生善于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鼓励学生举一反三,指导学生不要总是采用固定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以上两种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元思维选择信息,全方位观察思考,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去编设习题,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总之,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多给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必将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汤慧龙.关于数学创新性教育的另一种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3):17-18.

[2]佟伟.关于数学自主学习课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7):147-148.

[3]庄丰.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探索[J].数学教学通讯,2010(6):17-19.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学生
欢乐的课堂
赶不走的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学生写话
写字大课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聪明的学生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