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聋校小学自然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2017-04-10袁雪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自然科学创新能力实验教学

摘要:随着我国特殊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聋校教师开始意识到小学自然科学的重要性,该课程不仅有利于培养聋生良好创新意识,还可帮助聋生科学探索自然界,丰富聋生知识,促进聋生全面健康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自然科学中的实验教学,引导聋生自主实践,提高聋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课堂参与能力。基于此,本文简要结合小学自然科学的教学案例,探析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自然科学;实验教学;重要性;创新能力

G623.6

自然科学是聋校小学教育阶段重要课程之一,直接关系着聋生全面发展。为培养聋生良好创新意识,教师应加大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1],充分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其不仅能够有效激发聋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还可引导聋生主动思考,开发聋生创造性思维,同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教学有利于加强聋生与教师之间、聋生与聋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培养聋生沟通合作的能力,进而促进聋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科学运用实验教学,创设参与教学情境

受到聋校教材的影响,小学自然科学这一课程并没有得到聋校教师的重视,教师考核聋生自然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大多借助笔试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实验教学,基于素质化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以及聋生的特殊性,教师应科学运用自然实验教学,发挥实验教学的导入作用[2],为聋生创设良好的参与教学情境。如在学习“电磁铁的磁力”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以下教学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这位朋友是“铁制品”的天敌,来让我们看看它的威力吧,再为聋生展示吊车等强磁力电磁铁的工作图片,帮助聋生形成初步的“电磁铁”知识印象,再引入实验教学:“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多媒体设备上摆出聋生的猜想,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实验猜想进行验证,通过此种实验教学的方式,引导聋生探索出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铁芯和电流有关。

在利用实验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应提前了解聋生的兴趣爱好,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与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实验现象,借助问题式、探索式实验现象,激发聋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促使聋生全身心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利用自然实验现象,激发聋生学习兴趣

科学利用自然实验现象,需要教师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引导聋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实验现象,激发聋生探索欲望和积极性。小学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不仅可以从教学课本上获取实验灵感,也可以通过现实生活,帮助聋生认识自然、体会自然[3],如在学习“杠杆是怎样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制作简易的杠杆实验装置,为聋生演示“支点”和“杠杆”原理,在演示完毕之后,教师可利用提问的方式,了解聋生参与情况:同学们,刚观看的实验中有什么特点?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见过此种现象么?那么你们是否思考过该类实验现象的原理呢?通过类似的方式,促使聋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紧靠实验现象,针对聋生特殊性,以开发聋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聋生独立思考能力为出发点,主动让聋生探索知识世界。

三、设计恰当实验练习,鼓励聋生大胆创新

发挥自然实验作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及时为聋生展示实验现象,也应根据聋生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设计恰当的实验练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鼓励聋生大胆创新[4]。如在学习“串联与并联”的知识后,教师可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聋生分成均匀的学习小组,布置以下教学任务:(1)用灯座、灯泡和电池组,组装最简单的串联电路;(2)应用开关反向控制的方式,根据自身经验、结合房间构造,设计开关反向控制电路;(3)设计串联、并联均存在的简单电路。在聋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叮嘱聋生注意实验操作安全,严格按照连接电路的顺序,避免发生實验危险。在聋生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参与进去,当聋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聋生,让聋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与关怀,更加努力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小学阶段的聋生接触的自然科学实验通常都较为简单,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须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聋生认知水平,合理选择实验练习。如在串联与并联的过程中,只需聋生掌握简单的电路连接即可,对于复杂的电路图则无需涉及,复杂的电路图不仅发挥不了实验的有效性,甚至还会打击聋生学习自信心。

四、落实实验教学评价,提高聋生学习质量

落实实验教学评价,主要是指聋生在完成课后实践或者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聋生,不再以单一的笔试成绩评定聋生,合理将实验操作融入最后的考核中,以此锻炼聋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聋生学习质量。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变化”时,教师可借助“种植大蒜”的教学实验,要求聋生家长为其准备好大蒜等实验物品,并在一段时间后,要求聋生将自己种植的大蒜带到学校,与其他同学分享种植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聋生定期写好实验报告,并按时检查。针对表现得较好的聋生,教师必须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针对表现较差的聋生,教师应更具耐心去引导,促进聋生全面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小学自然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需要学校与教师共同努力,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促使聋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过程中,进一步开发聋生创新性思维,促使聋生在实验过程中认识自然、认识科学。教师应科学运用实验教学,利用自然现象,设计有吸引力、有挑战性的实验练习,激发聋生学习兴趣,鼓励聋生大胆创新,为聋生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江春艳.小学科学分组实验 低效性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36(4):43.

[2]吴华成.俯视小学教材,正视初中教学--“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解读与改进[J].物理实验,2016,25(1):43-45.

[3]朱建兵.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教学[J].速读(上旬),2016,62(5):170-170.

[4]唐英俊.注重科学实验探究打造卓越科学课堂 ——小学科学卓越课堂打造浅议[J].科学咨询,2016,35(10):145.

作者简介:

袁雪梅(1977-),女 ,一级教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自然科学创新能力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大学自然科学通识课的教学体会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演变与发展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