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灵活设问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7-04-10夏火根
夏火根
摘要:灵活巧妙的设问,不仅具有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更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新课程中,出现了研究性课题,这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有好处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设问、启发给学生造成一种好奇、探索的心态和跨进新知识领域时感受到一种发现“新大陆”的惊喜情绪,培养学生去发现新天地的勇气和能力。
关键词:灵活设问;创新思维
G623.5
创新思维,是指有创建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但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创造性思维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具有发散性和收敛性、灵活性和多变性、独特性和新颖性的特点。而在灵活设问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思考,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真正把课堂当成求知的精神乐园。
一、创设良好的设问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传统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养成,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求异品质的塑造。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体而言,我们要提倡建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应鼓励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产生质疑,能够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应鼓励学生由此及彼,从一个问题衍生开来,提出崭新的、有创造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师的设问才会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还要鼓励学生拥有坚持己见的自信和勇气,引导学生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找证据,求事实;但同时应引导学生既要敢于坚持己见,又要善于接纳别人正确的观点,从而在对某个问题的讨论中获得最大收益。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知识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而这种冲突正是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必需的。例如:对100万的认识,可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量,感受其大小,以形成对100万等大数的认识。“贵州省中小学在校学生有100万,每人每天节约一粒大米,一天可节约多少粒大米?重多少克?”这个问题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他们或者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或者先称出1千克大米,再数一数粒数,利用比例的知识很好地估计出了100万粒大米大约是21千克重。这样,学生对100万这个大数就有了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二、 多层次、多方位设问,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着眼于探索未知的事物,发现事物间的新关系,寻找多方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将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设问,也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而言,思考问题时,根据同一来源材料,以比较丰富的知识为依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探求不同方向的解答,即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在教学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时,播放图片,出示哈尔滨、北京、广州、武汉、上海5个城市和它们对应的这一天的最低气温分别为—20C、—10C、10C、5C、0C。通过问与答探索有理数大小比较方法。师:气温可用有理数来表示,而且有高低,那有理数是否有大小,又怎样比较?结合屏幕上内容,说说气温与数之间的关系并完成下表。
比较下列两个城市气温的高低(填“高于”或“低于”)和所对应的数的大小(填“﹥”或“﹤”)
三、灵活启发引导,保持创新思维的持续性
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但应该怎样保持这种积极性,使其持续下去而不中断呢? 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值得研究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实验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些,学生就会更加全面、较为完整地回答问题,这样,问题回答的準确率就会提高。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往往是提出问题后,几乎不给出思考时间,就要求学生立刻作答,而一旦学生不能立刻说出答案,教师便不断重复其问题,催促答案或者干脆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其实,这恰恰是在干扰学生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活跃的思维过程。
教师启发还应与学生的思维同步。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应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能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