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7-04-10邬红英
邬红英
摘要:在课堂中构建合作-探究-展示的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越来越被学生认可,并且能够较好的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目标;讨论与展示
G633.5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充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如何构建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广大地理教师一直都在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课堂中构建“合作-探究-展示”的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很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下面就以高中地理必修三“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节的教学为例来介绍“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
在上课伊始,教师先用简洁的语言导入新课,可以通过课前制作好的多媒体或WORD文档或编印好的导学案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这样学生在上课的各个环节中会主动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讨论、探究。长期坚持先展示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无形中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概括能力。
学习目标的制定要认真钻研教材、课标及学生,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为原则,学习目标应层次清楚、简明扼要,能够概括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及学生的能力要求。如“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时1的学习目标设计:①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区位因素的变化②能结合具体的区域评价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二、基礎知识的自学设计
展示学习目标之后,紧接着就是利用参考书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自学指导。即要告知学生:①明确学什么,有的课程单一可一次性自学,有的课程内容复杂,可多次自学②明确自学方法,是边看书边操作还是先看再默记等等③明确自学时间及达标要求。如“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课时的自学指导设计:
(1)阅读课本P49 页图2-3-1回答(3分钟):东北地区①纬度________,经度________②范围:包括黑龙江、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③主要的地形区:山脉________、________平原________④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大兴安岭以东________、以西________________⑤大兴安岭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2)回忆必修二农业知识(4分钟)
①广义的农业包括________②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社会经济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宏观农业布局主要考虑________ 、________微观农业布局主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阅读课本P48-52回答(3分钟)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1)①气候________②地形________③土壤________④资源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重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了________。农业布局的变化(2)①农田向________两侧推进,________面积缩小,________面积扩大②城市周围涌现________________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鼓励他们更加认真的自学。特别要重点巡视自律性较差的学生,了解他们存在的疑难问题,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更认真的自学,更好地为下一个环节准备
三、重点难点的讨论与展示
自学导学的问题主要是切合课本,相对基础,在这一环节的最后,让学生进行口头的展示、点评,就不用再教了。并且这一环节问题的设计,主要是为学生探讨问题作知识铺垫。
新课标高考更侧重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这些能力的培养都应贯彻到平时的教学中去。而通过一些有难度的问题的探讨和展示,则能比较好的提高学生能力。在“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时1中,根据学情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讨论与展示(约25分钟):
①沿东经45度从西到东,应如何因地制宜布局农业?
②从气候的角度评价东北农业发展的条件?
③东北大米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④2014年春,东北气温较往年更低、降水较往年更多,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此时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⑤说出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困境(依据下表信息)
学生在讨论时教师应在教室巡视,适当的给学生以点拔,如①要根据气候、地形去宏观上把握农业布局,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②气候可从积温、光照、热量、降水的多少分析对农业的有利不利影响;③质量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长,无污染的原生态环境等④东北熟制:春种秋收一年一熟,耕地类型:旱地,此时:春季。这样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能够紧扣概念、设问角度、答题要求去进行讨论,而不至于在讨论的时候跑题偏题,并要求学生在讨论时一定要做好记录,记录要简明扼要(节省展示时间,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概况能力)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在前、后黑板把自己讨论的结果展示出来,其余的同学则要关注他人的答案,随时准备起来纠正错误。对展示的答案,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允许其他小组的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总之,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更正,再引导大家讨论,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四、教师归纳总结(5-10分钟)
在上述各个环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搜集同学的错误并进行分类:哪些属于新知识,哪些属于遗忘知识,哪些属于学生理解错误的知识,哪些是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哪些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和遗忘的知识可在今后的练习中加以补救。通过归纳,既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上、理解上的缺陷或不足,从而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错误;也能引导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更好的把握重点难点。
小组探究模式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但也有自身的不足,如学生的讨论时间较长,上课的容量就会受到限制。所以,在实践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情适当的安排。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考试大纲
[2]2015年高考试题集
[3]2015年《中学地理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