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时代教师形象的重构

2017-04-10蓝英吴凌霄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滑坡重构

蓝英+吴凌霄

摘要: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新时期,通过网络媒介流出的关于教师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对教师贬损化评价越来越多,传统教师的美好形出现了严重的滑坡。本文从教师形象出现严重滑坡的现象入手,分析了教师形象贬损化的原因,并就网络时代下如何重构教师形象提出建议。

关键词:教师形象,滑坡,重构

【中图分类号】G45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作为教师,其形象的塑造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更是影响着我国教育形象的建立。然而,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大众媒体的兴起,各种负面报道层出不穷,教师形象出现了严重的滑坡,这不仅对教师自身以及教师群体带来很大影响,更会使国家教育形象下降,教育质量下降。

一、教师形象的界定

关于“教师形象”的概念至今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一般来说教师形象包括教育形象(教学形象)、社会形象(生活形象)。教师的教育形象即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呈现的形象,它包括教师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以及职业能力。教师的社会形象反映的是人们对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一个从业者,在社会系统和职业体系中价值定位的表征。良好的教师形象不仅仅是教师本人及群体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所在学校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还是反映我国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教师形象滑坡的原因

(一)传统的教师形象定位是导致教师形象滑坡的根本原因

从古至今,教师这个职业一直是被歌颂的,神圣化的教师形象正反映了整个社会对于教师这个角色的期待。然而,绝大部分的教师包括媒体所宣扬的师德榜样都是平常人,他们并不是无所不能,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传统的神圣化的教师形象定位以及人们大力渲染的具有神圣化色彩的教师道德形象,与现阶段网络媒体报道出来的负面新闻中的教师形象、以及人们所接触到的个别缺乏师德的教师形象形成强烈的反差,社会公众对教师的心理期待与现实出现巨大的落差,教师形象直转而下。

(二)大众媒体的过度夸张的报道是教师形象滑坡的主要原因

当今社会,媒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媒体在渲染、传播教师美好的社会形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媒体的过度夸张的报道在贬损教师形象过程中也有着强烈的引导作用。

笔者选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家网络媒体,人民网、新华网和新浪网,在网络高级搜索中检索新闻标题中含有“教师”的报道,分别选取其前163、194和182条新闻。通过对这些报道分析比较发现,正面报道不足15%;中性报道占了50%,这类报道无关教师形象。剩余的35%以上都是关于教师负面形象的报道,其中关于暴力殴打和性骚扰的报道比例最高。其中有37条新闻都有不同程度地夸大了报道。媒体对教师形象的不恰当报道,将会影响社会公众对教师客观、全面的认识,使得教师形象严重滑坡。

(三)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形象滑坡的直接因素

教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接班人的重任,社会公众不应以神圣化的标准要求每一位教师,但教师必须以此标准来要求自己。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个别“害群之马”,拉低整个教师群体的形象。例如之前提到的不务正业追名逐利的教师;为了钱财,有偿补课的教师;更有甚者,对学生威胁、猥亵、性骚扰……

四、对于建构新时期教师形象的建议

(一)重新定位教师形象

自古以来,“尊师重道”都是传统文化的道统,但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心里潜在的对教师的要求是“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这种抛弃一切私利、超凡脱俗、一心为公的道德形象无疑给师德楷模带上了沉重的道德枷锁。我们必须重新定位教师形象。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职业知识技能、教学智慧和职业道德素质外,不应排斥教师作为“人”应有的情感和需求。作为社会公众,除了对教师的职业知识技能提出要求,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期望,同时应鼓励教师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创新,尊重教师的独特教学个性、合理的职业需求,应该用更包容更理解的态度来看待教师的工作和压力,给予教师应有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使整个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二)网络媒体的道德建设

网络媒体对教师的负面新闻报道中往往缺失基本的职业道德,例如胡编乱造、蓄意制造传播、炒作虚假的教师负面新闻,热衷于报道教师的负面新闻,对基于真实事实的教师负面新闻进行不实报道或“过度化”的报道。在信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网络媒体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其形成社会舆论的力量也不可小觑。因此必须有效整治网络媒体对教师的报道。首先,网络媒体必须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准确、真实、全面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要做到公平、公正、正义;最后还需要有独立精神、责任和基本的关怀。同时社会公众也应提高自身的道德自律,理性看待各类负面报道。再者政府的有关部门也应充分发挥其监督机制、管理职能,在保障新闻报道自由的前提下,注重引导媒体的关注焦点,注重价值观导向。

(三)加强教师修养,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首先教师要锻炼自己的性格,把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关心集体、热爱本职、高度责任心和富有同情心、关心同志、助人为乐、语言文明等各种高尚的道德品质渗入到自己的个性和日常言行中去。其次,教师要拥有精湛的教学能力,渊博的知识,活到老学到老,随时更新补充自己的知识库。再者,教师要有饱满的热情,博大的爱心,懂得尊重学生。最后教师要根据职业特点加强仪表形象的设计与修饰,做到端庄、潇洒、大方,给学生以整洁、利落、舒适、匀称的感觉,体现出一种和谐美、整齐美、庄重美和向上美。

参考文献:

[1]缪红燕,吴祥辉.微博时代教师形象的解构和重构[J].社会科学,2012(11)

[2]阮成武.論传统教师形象的现代重塑[J].教育科学研究,2003(01)

[3]吕素珍.中西方文化视野下理想教师形象的比较及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06)

[4]白宏太.重塑人民教师形象[J].人民教育,2004(05)

猜你喜欢

滑坡重构
某停车场滑坡分析及治理措施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农产品供应链重构赋时层次有色Petri网建模与仿真研究
夏季大山里的隐形杀手——滑坡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重读《重构》,呼唤匠艺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滑 坡
基于FPGA的动态可重构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