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7-04-10申慧芝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申慧芝

摘要: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其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独立学院开拓创新,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职业价值取向,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和定向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有效途径,是独立学院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本文通过介绍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阐述几种独立学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方法和应用思路,对独立学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析。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0

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指出,独立学院应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也就是说,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更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其他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更加扎实稳固的知识基础,更轻的学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种要求下,独立学院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基础知识为根本,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就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析。

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所谓工学结合是指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劳动与知识相结合,这是工学结合的本质意义,更加强调劳动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结合;第二,劳动和知识结合的形式,指的是院校与企业的结合,更加强调对象、形式的结合。换句话讲,工学结合是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理论基础,以院校与企业合作为具体形式的模式。所谓校企合作则是指院校与企业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关系,从而为师资建设、课程体系、实训条件等方面进行不断的磨合、调整和优化,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动手实践,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贯穿于学生能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学习和实践有机的集合在一起,强化动手操作的能力,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技能。通过一定的就业实习,更好地为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结合在一起,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从而培养出更加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1、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独立学院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其根本要求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的工作情境下,学习知识并且动手操作,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整合院校和企业的优质资源,将传授间接经验的课堂学习和传授直接经验的企业实习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与学校、企业甚至社会的交流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最有效的锻炼,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产教相互补充

独立学院作为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知识、参与实践的主要场所。虽然院校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学习空间,但是仍然存在生产性实践场所缺乏的情况,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企业实习中,了解产品制造技术,提高实践技能。同时,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与院校进行合作,一方面为院校进行应用性課题研究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为自身选取更加适合企业员工奠定基础。

3、明确就业导向

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院校可以明确地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从而在进行人才培养、知识传授的过程中系统的构建知识结构,培养更适应企业要求的人才,实现教学要求、课程标准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统一的理想,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从中国高等教育现状来看,政府必须更加重视独立学院的教育投入,将其纳入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划当中,不仅要增加相应的财政拨款,给予财政支持,还要支持院校更新实践设备、改善教学设施。此外,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可以为独立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法律支持。

2、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院校要改善人事分配制度和管理制度,采用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保证原有师资力量充分发挥的基础上,聘请合作办学企业的技术骨干来校任教,使学生学到一些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巧。同时,利用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参与技术研究、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及外派进修等形式来提高院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综合职业修养。

3、强化企业合作动力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是盈利。政府可以给与一些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发展校中厂,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学校也必须重视寻找与其企业利益的契合点,在保证企业近期效益的基础上,关心企业的长远利益,让企业认识到校企合作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带来的益处。具体来讲,可以通过创新企业教育运行机制,使企业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强化企业与院校合作的动力,发挥主人翁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实现就业的同时,为企业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实现共赢。

结束语:独立学院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实现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紧密对接的目标。以后在实行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时,需要更加注重结合地方实际,充分发挥政府、院校和企业的力量,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动手实践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适应力和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成军.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判断、困境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2 (02).

[2]邓志革,刘明星,邹瑞睿.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 (20).

[3]李晓峰,李祥英. 广东高职校企合作联盟式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1).

[4]李铭辉. 国外高职“工学结合”实验实训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2(15).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