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17-04-10陆俊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高校

作者简介:陆俊玉(1969.12—),女,(汉族),江苏海门人,副教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哲学,德育心理

摘要:近年来,为了加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教育部先后提出并实施了“05方案”和质量建设,作出了全面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要求,各高校也对此展开了实践探索。但是,在目前的许多高校实践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实践教学不深刻、形式过于简单甚至成为理论教学的点缀,教学过程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而实际效果不佳等问题,对此,本文对思政教学提出了全面建立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理论教学,实现人才培养从素质转向能力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含义以及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模式

在《教育大辞典》中,关于实践教学的解释是:“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的能力。”[1]而具体到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则可以理解为是“除了进行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方式,它既可以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中,更多地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外”。

目前来说,我国思政实践课主要有三种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分别是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校园实践教学模式以及社会实践教学模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最主要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有知识讲座、报告和演讲以及讨论会等;校园模式主要是课外在校园内开展的活动,往往是一些社团活动或者校园文化活动等;社会实践教学则主要是大学生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一些社会调研活动。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05方案和质量方案在我国的提出和广泛实施,我国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还是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也随之产生了实践教学不深刻、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论性过重,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实践性等问题。

(一)教学内容和实践结合不紧密,教学脱离学生实践情况

在目前的许多实践教学中,由于教师对理论内容和实践活动教学缺乏深入的研究,导致教学内容和实践结合不紧密,教学上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课前不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掌握情况,在课堂上也是注重于开展实践活动而忽略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的结合情况,教师也缺乏相应的引导,使课程内容教学不够深刻,完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实践教学中过于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成为了点缀

思政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实践教学原本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和掌握,对理论教学辅助和补充,但是许多教师在教学时,涉及到实践教学时只是走形式,教师没有提前对实践内容进行设计,导致实践的活动与理论教学完全脱离,甚至沦为理论教学的点缀[2]。

(三)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目前,许多教师本身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就存在较大的偏差,将实践活动教学仅仅局限在社会实践、实地调研或者开展一些讲座和报告等,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上缺乏实践,导致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影响了教学效果。此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还需要耗费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需要经费支出,但是在许多高校中缺乏实践教学的经费保障和相关的激励机制,从而也使教学缺乏可持续性。

三、创新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措施

(一)端正教学理念,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同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教学真正成为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保障制度

思政课的时间,需要学校的管理机构以及实践基地等多方面联合进行建设,因此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指导小组定期开展实践教学研究活动,并积极和相关的实践机构联系来配合日常的实践教学,完善相关的实踐设备,来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展开。此外,建立实践基地,并完善实践的保障制度,让实践教学真正的落到实处。

(三)精选教学内容

在大学的思政教育中,主要有“基础课”、“原理课”、“纲要课”、“概论课”四大门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专业来对应选择,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的环节,让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同时积极对他们加以引导,及时和学生互动交流,掌握实践的具体情况,最后,将学生的实践报告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3]。

(四)改革评价体系

科学的实践评价体系是推动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实践教学考评时,可以综合教师选题的时效性、学生实践安排的合理性、学生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以及学生的反思收获与总结等方面,将教师的因素也纳入到考核体系中来,来进一步激发师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有效的推动思政实践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章燕.解读实践教学--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视角[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0,(9).

[2]豆艳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教学研究,2011,(20).68-70.

[2]罗小龙.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学实践研究,2013,(17).305-307.

猜你喜欢

思政课实践教学高校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