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17-04-10马玉春
马玉春
G623.2
在今天知识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要求人们能主动地摄取最有用的信息,有独立思维能力,显得难能可贵。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无论是知识更新的周期如何加快,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趋势如何强烈,都可以运用自主学习能力去有效地掌握知识,获得独立思考能力的开发。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选择、自我决定、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发展自身主体性的过程,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一种具体体现。自主学习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可以说自主学习不仅能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而且能激活、诱导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一切天赋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让学生在自我选择中唤醒自我意识
一个缺乏自我意识的学生,不能把自己与环境或他人区分开来,认识不到自己的优缺点与独特之处,当然就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也就很难主宰自己的学习。所以,苏格拉底要求学生“认识你自己”,他在教育学生时总是用问答法让学生承认自己的无知,然后促使学生虚心求知。可以说,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开展自主学习的前提。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教师常常对学生进行说教或灌输,结果却往往收效甚微,学生依然我行我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改以往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的方式,也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而是把材料提供给学生,让教室成为学生们的舞台,把课堂归还给學生,留给他们足够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们自主的学习。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如做游戏、演讲、探究活动和合作交流等,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们的体验,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和全新的认识,激发学生们的自我意识。
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自我监控
传统教学中学生学得被动,难以主动参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学习书本中抽象的文字、符号、公式、,进行机械化记忆和开展枯燥的智力游戏。所以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建构意义。因此,在今天实施新课改的教学中,只要教师大胆放手,学生就能积极动脑,其结果往往会使教师感到意外和惊奇。现代教学提倡学生的自主性,那么究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怎样去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体现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让学生学会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呢?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交流中要时时关注学生的独特感悟,鼓励学生自我学习,在自我求证中升华和提高。
三、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缺乏情感的维系,学生对教师带有一种畏惧、戒备、冷漠等不正常心理。久而久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想也不敢回答问题或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那么课堂效果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提高。因此,要真正切实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创新精神,就必须重新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以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平时注重与学生沟通,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与学生交朋友、谈心,进行书信交流沟通,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给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使其具备创新的能力和品质,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方案措施,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能在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大胆发言,大胆实践,大胆创新。
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懂得只有自己主动地学,主动地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在营造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上听不懂的、教材上看不懂的和不会做的就会及时地想教师和其他学生咨询和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敢于向教材、向权威质疑,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观察问题的情境,为学生留下观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去思考并提出新的问题。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就会进一步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地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和评价。在评价的时候,应该重于肯定、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进而期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