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新闻的传播特性探析
2017-04-10陈越红李怡雯
陈越红,李怡雯
·文学与文化研究·
虚拟现实新闻的传播特性探析
陈越红1,李怡雯2
(1.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哈尔滨150001;2.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杭州310000)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虚拟现实对真实环境的再现、跨越时空的传播能力以及可交互的沉浸体验,使其成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充当着重要的媒介工具。作为新兴的数字媒体平台,虚拟现实的技术积累及应用价值,奠定其在传播领域大有可为。虚拟现实新闻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在形式上,具有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性、沉浸性和构想性;在新闻价值上,则具有真实、趣味和审美意义。从新闻叙事策略上看,虚拟现实新闻使用第一人称的叙事和观看视角、全景式的叙事结构,引导观众与媒介有机互动,是一种“在场”的、“网状”的、“主动”式的新闻。但目前也依然存在许多局限性,如技术不成熟、制作周期长、硬件设备限制等,新闻的“虚拟”之路任重而道远,而对虚拟现实新闻的研究则具有前瞻价值。
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新闻;叙事策略;传播特性
从整体上说,新闻业的历史就是采用最新技术的历史[1]。纵观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从文字到声像,从纸张到网络,从传统媒体到数字媒体,在每次技术变革的大浪潮中,新闻业不仅仅是追随者,更是站在浪头的前瞻者。传播的发展进程,本质上是人类在生产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和使用新的媒介,以扩展和完善社会信息系统。在后信息社会,备受关注的虚拟现实技术将“逐步成熟完善起来并得到充分应用而承担新一代媒体重任”[2],其在新闻传播多个相关领域的应用必将导致新闻传播的深刻变革。
一、虚拟现实新闻概述
2015年4月,第十六届国际研讨会在线新闻大会(ISOJ)把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行业中的应用作为主题。英国广播公司(BBC)把VR技术看做未来新闻报道的规则之一,日本产经新闻认为虚拟现实可能会改变人们获取、解读资讯的方法和习惯。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世界编辑论坛大会发布了一份《2015年新闻编辑室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3],指出了新闻业九个方面的变革,“虚拟现实技术与新闻的融合”是其中之一。国内媒体也纷纷跟进,认为虚拟现实是一种全新的表现渠道和传播形式,“传统媒体+新技术”,将会激发无限的可能性,虚拟现实元年已经开启,与其被动变革不如主动出击。
所谓虚拟现实新闻(VR News)是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制作、报道新闻,是一种利用游戏平台和虚拟环境来传递新闻、纪录片和非虚构故事的新方法。其基本理念是让参与者真正进入一个几乎场景重现的新闻故事,以第一人称视角,体验新闻报道和纪录片中所描述的事件或情景,进入身临其境的沉浸境界,创造一种“在场”的感觉,“旨在引起观众和新闻报道之间的联系”[4]。虚拟现实新闻提供了一种深刻不同的方式来观看新闻,观众能够前所未有地体验到新闻现场的情景和声音,甚至是感觉和情绪,也是虚拟现实范畴内的一个新兴领域。虚拟现实新闻有时也被称为沉浸式新闻(immersive journalism)或互动式新闻。通常情况下,虚拟现实新闻还包含以下几个要点:①观众能通过装置或其他方式参与到故事空间中,是“在场”的;②营造一种地点错觉,让人以为身处新闻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地方;③作品中使用的音频、视频等资料须来自真实事件;④应遵循一般的新闻原则。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资深新闻记者、南加州大学安能伯格传播学院的高级研究员Nonny de la Pela(罗尼-德拉佩纳)制作的《饥饿洛杉矶》(Hunger in Los Angeles)。2012年她带领团队到事务赈济处,记录下现场的照片和声音,并运用VR技术制作了该新闻报道。观看者戴上护目镜,就能看到眼前的人们排着长队等待食物发放,一个患糖尿病的老人病发倒地,可以听到周围的嘈杂和老人痛苦的呻吟,从第一视角观察目击者的表情和反应(图1)。此后,她又制作了《Pro⁃ject Syria》,关注叙利亚内战,以及与游戏设计师Michael Licht合作,用VR技术还原了“马丁枪击案”的现场。
图1 虚拟现实新闻作品《饥饿洛杉矶》
除此之外,美国传媒巨头甘内特(Gannett)集团(《今日美国报》的母公司)旗下的《得梅因纪事报》(Des Moines Register)推出大型解释性报道《丰收的变化》(Harvest of Change)[5]讲述了在一个家庭农场发生的身临其境的故事,是该技术得以应用的优秀案例之一;《纽约时报》的《Walking New York》,不同于许多虚拟现实新闻作品以突发事件为素材,这是一款漫游类虚拟现实技术体验式产品;美国广播公司(ABC)推出了一项名为“ABC News VR”的服务,用户可在新闻现场自由移动,是全球电视台首次报道虚拟现实新闻。2015年9月,财新传媒与联合国、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发布的纪录片《山村里的幼儿园》,则被视为国内首部虚拟现实纪录片。
二、虚拟现实新闻的传播特点
虚拟现实新闻实质上是一个组合名词,即“虚拟现实技术+新闻传播”,因此,关于虚拟现实新闻的传播特性也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形式层上的三个“I”特性,这与虚拟现实的特性是不谋而合的;二是价值层上的三个“A”特性,虚拟现实新闻的内在本质根植于新闻,要遵循新闻价值的原则和一般评判标准,但又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新闻是技术拓展的又一应用领域,技术为新闻注入新鲜生命力,提供了形式创新的强大支持人们在享受这种独特的传播方式带来的体验和乐趣的同时,也可从中窥见未来虚拟生活的一角。
(一)形式层的“I”特性
1.交互性(Interactivity)
交互是一个输入、输出的过程,即人通过各种显示、传感、模式识别等设备和软件向计算机发出指令,并得到适当的响应和反馈,是人—机关系的研究重点。虚拟现实是人机交互发展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它是一种近乎自然的交互方式,诺曼在《设计心理学》一书中写道,“优秀的计算机系统就是那些使计算机本身消失的系统。”[6]虚拟现实的操作系统非常复杂,交互的方法和形式也具有多样化,用户可以使用键盘、鼠标等外接设备,也可以用自身的声音、表情、动作来发出指令。虚拟现实的交互方式打破了界面的限制,基于用户自然而然的需求心理和思维方式,因而也更符合用户的行为习惯和使用情境。虚拟现实新闻传播能够为受众提供更加多元的信息传递体验,为受众创造一个可以参与、创造和思索的空间。从这个角度说,虚拟现实新闻交互性更在于传受互动对象地位的提升,在传者、信息和受者之间建立一种有机关系,运用各种有效的传播方式,从而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2.沉浸性(Immersion)
沉浸,心理学上是指完全处于某种活动或思想当中,是一种专注、沉迷的状态。传播意义上的沉浸更多关注的是人机的互动关系,研究沉浸的环境和技术因素以及沉浸的效果。虚拟现实可以虚拟仿真环境,实时交互的三维动态场景和自然的行为仿真体系,能够为用户营造一个“假可乱真”的世界,逼真的效果让人们全身心地沉浸其中,达到身临其境的体验。纵观人类传播史,媒介一直不遗余力地致力于为受众营造感官上的沉浸体验,从口语时代到计算机时代,从抽象到具化,从艺术创作到技术实现,从全景画、全景电影的视觉突破到虚拟现实的全感官包围,沉浸感是传播中信息感知的理想功能和状态。电视新闻记者通常的开场白:“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也是一种沉浸策略,意在让观众产生代入感,产生“在场”的心理效应,从而拉近新闻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3.构想性(Imagination)
虚拟现实之父(Jaron Lanier)指出,虚拟现实技术是为了“分享想象”。虚拟现实的构想性,是指创作者可以构建一个想象的虚拟空间,从抽象概念到物化具象,虚拟现实技术连接起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同时,多形式的交互方法、多角度的体验视角,使得参与者在浏览虚拟世界时,能够被激发出无穷的想象,个人的情感体验得到强化。新闻和想象似乎是一对矛盾体,事实上新闻和想象并不直接对立,这里说的想象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手段。新闻是讲故事的艺术,文章结构的起承转合,镜头剪辑的组合调整,都需要创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虚拟现实新闻在制作中也不免带有创作者的主观意图,不同于传统新闻,虚拟现实新闻的制作要求高、难度大、复杂程度高,需要创作者发挥“技术想象”。高强度的感官刺激,也会让观众更加积极地调动思维感觉。
(二)价值层的“A”特性
1.真实性(Authenticity)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要义,是新闻的生命。虚拟现实新闻的真实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逼真的视听效果,观众对新闻的反应也更为真实自然。Nonny在制作《叙利亚内战》时,派了一个团队前往吉拉克边境地区的难民营去记录相关素材,随后在作品中再现了一个街道场景:一个小女孩正在唱歌,突然一个炸弹爆炸了,尘土混合着硝烟弥漫起来,画面开始混乱,人们在四处奔跑。一个曾经经历过真实爆炸现场的人说,这个再现的场景使他感受到了与真实爆炸同等程度的恐惧感。
事实上,新闻媒介对现实环境的再现并不是“镜子式”的,是对象征性事实加以选择、加工、结构化后地呈现,是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提出的“外部世界与脑海景象”[7],即媒介建构了拟态环境。虚拟现实新闻正向实时、直播、全景式的方向努力,用“呈现”代替“转述”,试图揭开受众与客观世界之间树立的这道看不见的帷幕,拟态环境作用于人的感官,虚拟现实新闻给予最大化的人体感官刺激,使受众在“可见、可听、可嗅、可触、可思”的体验下,产生对媒介所塑造的真实的认可和依赖,强化了媒介对受众的影响。这意味着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十分谨慎地去制作这些虚拟现实报道作品,必须更加严苛地遵循新闻工作的惯例,确保这些强有力的故事,是秉着正直诚实的态度制作出来的。
2.趣味性(Amusement)
虚拟现实新闻报道《丰收的变化》,运用图文、音视频、交互地图等手段,来探索美国农业生态“在历史时间和自然空间维度上的变迁”[8]。用户漫步在虚拟场景中的同时可以通过集卡片方式进行游戏互动。这篇报道的创新之处在于,把虚拟现实技术和传统的新闻结合在一起,加入游戏元素,增加了新闻的趣味性,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参与意识和探索的积极性。
虚拟现实新闻是新闻和游戏之间一个巧妙的结合点,新闻以游戏的形态出现,游戏充当新闻传播的载体,在娱乐的同时,帮助人们加深对新闻的理解,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会像玩游戏一样习惯这样的新闻模式。Ray Soto是世界著名游戏开发公司EA(美国艺电)的设计师,目前在媒体公司从事虚拟现实和新闻的融合,在他看来,游戏界的今天就是新闻界的未来。需注意的是,虚拟现实新闻不等同于游戏新闻,只是在新闻中加入了游戏元素。这种趣味的信息传播方式,使传播由被动的信息接收转变为主动的探寻,平衡新闻议题的严肃性和受众需求娱乐化之间的关系,受到年轻人的喜欢。
3.审美性(Aesthetic)
新闻美学研究是新闻学中的一个分支,以新闻中的诸多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新闻中的美学价值和美学规律”[9]。虚拟现实新闻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兼容并济,是艺术美和技术美的创新融合。
内容美和形式美。虚拟现实新闻正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新闻题材也涉及突发事件、自然风景、展馆游览、社会新闻等多种形式。任何新闻现场都有许多感官信息,但是由于媒体技术的限制,受众对它们的感受仅能停留在二维的画面上,这对于新闻的表现力是有缺憾的,也远远未能满足受众对于信息感知的需求。而在虚拟现实新闻中,受众可以自由漫步在场景中,感受千里之外的清风,听到现场群众的喧嚣嘈杂和当事人的窃窃私语,触碰到刚出土的文物冰凉的纹理,嗅到满目疮痍的战场上硝烟和苦难的气味。这种美是感性的生命体验,包含了新闻所传达的真善美。虚拟现实新闻将讲故事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多感官、多层次、多角度地为受众呈现新闻盛宴,唤起受众认知的协同共鸣和审美的情感体验。
艺术美和技术美。人类对美的追求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相互交织作用的过程,数字产品将传统的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在综合传统美学特征的同时,利用技术优势产生全新的审美领域。虚拟现实新闻的艺术美主要体现在产品创作上的相对自由性、受众体验方式上的多样化以及传播效果上的多元化,充分彰显技术与艺术的本质同一性。
三、虚拟现实新闻的叙事策略
(一)叙事角度:由“呈现”到“在场”的沉浸新闻
新闻报道强调客观事实,因此记者一般被要求像摄影机一样忠实客观地记录下现场的情景,并使用简单平实的语言叙述出来,不能在报道中加入主观的好恶、偏见、推测和论断,所以通常情况下新闻报道是以第三人称视角进行叙述的,受众在阅读新闻时,更像是一个听众或者旁观者,即使面对再流畅的文笔、高清的图像和音视,也只能在脑中勾勒出事情的大概轮廓,隔着纸张和屏幕,始终无法感同身受。同时,新闻报道从记者写作到受众阅读,其实是一个编码解码的过程,因为个人社会经历、学识背景、性格修养等因素的差异,新闻的传播效果参差不齐,扭曲新闻事实、误解传者意图的情况屡见不鲜。虚拟现实新闻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叙事视角和观看视角都是第一人称的,人们看到的是鲜活真实的事件,而不是平面呈现出来的信息符号。它的情境描述更加真实、情感表达更加直接,会强化受众的情感体验,提升对新闻的理解,让受众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实现了“在场”,满足人们对新闻信息获取和信息效益最大化的需求。
(二)叙事结构:由“线性”到“网状”的全景新闻
传统的新闻报道在叙事上存在各种非技术性因素的限制,例如字数、版面、容量、播出时间等,因而一般采用线性的叙事结构,从某一个角度出发;或者是块状的结构,将多个事实组合在一起。记者在写作(制作)新闻之时,已经设计好了框架和语境。曾庆香在《新闻叙事学》中指出[10],记者的观察视角和叙事结构,如同一个相框,把新闻事实框在其中,这个相框决定了收录什么内容、排斥什么内容,决定了受众所能看到的东西。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新闻报道,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复杂、多维的背景都展现在受众面前,事件不是孤立地存在,各种相关的链接、更为广阔的议题和不同媒体形式的内容,都无缝衔接地融合在一起,媒介界面消失了,受众关注的只是事实本身,信息像一张柔软的大网,将受众包裹在其中,受众可以看到更多的信息,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进行选择。一体化多功能的传播形态,带来的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全景式的新闻体验。
(三)参与方式:由“被动”到“主动”的交互新闻
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理论以人在传播过程的参与程度为划分依据,强调人与媒介的互动关系。抛开对麦克卢汉的争议,这种划分对人与媒介关系的研究是有意义的。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受众对于媒介呈现出的信息都是被动接受的,即使在互联网的使用下,受众对于新闻的参与仍是有限的。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工具和媒介,虚拟现实既是热媒介,因为虚拟现实环境下,信息是主动的、是扑面而来的,受众接受大量信息而不自觉,不需要深度的参与和配合;虚拟现实又是冷媒介,因为在虚拟现实传播中,人才是一切的中心,正如莱文森曾经指出,人是媒介的主人,创造媒介的内容,对别人创造出来的内容具有空前选择能力。人既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也是主动的内容创造者,人可以是媒介本身,也可以是环境的一部分,人、媒介、环境的有机互动构成了虚拟现实新闻的叙事。因此也决定了虚拟现实新闻是以人为中心的传播,是个性化的传播,是人性化的传播。
结 语
虚拟现实新闻虽被热议,但只有少数新闻从业者在做一些探索尝试,更多的媒体机构还是在等待和观望。就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虚拟现实新闻还存在着很多局限性,例如技术不完善,制作周期长、成本高,受到硬件设备的限制,用户体验不好,暴力场面的逼真以及过度的游戏化会扼杀新闻的本义,陷入伦理困境等等。海利希曾认为全感官模拟体验有着“摧毁或重建人们灵魂的能力”,虚拟现实新闻的逼真视听可能会淡化新闻本身,转移人们的关注焦点,但随着虚拟现实的逐步普及,其震撼的体验光环会逐渐淡去,新闻的价值将凸现出来。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更好地讲故事”[11],如何制定相关的伦理规范,是新闻业应该持续关注的重点。同时虚拟现实新闻应当激励人们发现生活的独特意义,去创造精神价值,从而改造完善现实社会关系。新闻的“虚拟”之路任重而道远。
[1]吴万伟.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报道立体新闻[J].青年记者,2015,(4):80-81.
[2]马持节.虚拟现实:关于未来媒体的一种猜想[J].新闻界,2008,(2):154-156.
[3]朱莉·波塞蒂,艾比盖尔·盖齐.2015年新闻编辑室的九大发展趋势[J].张建中,译.青年记者,2015,(22):85-86.
[4]NONNY DE LA PENÃ.Immersive Journalism: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 for the First-Person Experience of News[J].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0,(19):291-301.
[5]方可成.戴上虚拟现实头盔,亲临新闻现场[J].中国传媒科技,2014,(20):34-35.
[6][美]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梅琼,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226.
[7][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阎克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21.
[8]俞哲旻.《丰收的变化》:新闻报道中虚拟现实的新运用[J].新闻界,2015,(9):61-65.
[9]耿毅,刘艳.浅析新闻美学的特征[J].新闻研究导刊,2011,(3):36.
[10]曾庆香.新闻叙事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63.
[11]张珊珊.虚拟现实新闻的现在与未来[J].新闻界,2016,(3):20.
On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rtual Reality News
CHEN Yue⁃hong1,LI Yi⁃wen2
(1.Department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and Art,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01,China;2.Wasu Media Co.,Ltd,Hangzhou 310000,China)
From the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virtual reality is a new means of communication,which has the ability to cross time and space,to represent the true environment,to achieve the interactive immersion experience,serving as an important media tool.Established best practices and application from related technol⁃ogy accumulation provide virtual reality a brilliant future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The virtual reality news shows it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In form,it is interactive,immersive,and imagi⁃native;In the value of news,it is real,interesting and aesthetic.From the news narrative strategy,using the first person narrative and the panoramic narrative structure to guid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udience and the media,the virtual reality news is a“presence”“mesh”“active”type of news.But there still exist many limitations,such as the immature technology,long production cycle,hardware restrictions,and so on.The vir⁃tual reality of news is a long way to go,accordingly studying on virtual reality news has forward-looking value.
virtual reality;virtual reality news;narrative strategy;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G206.3
:A
:1009-1971(2017)02-0076-05
[责任编辑:郑红翠]
2016-03-18
陈越红(1966—),女,山东烟台人,教授,从事跨媒介声音形态、新媒体声音设计与传播、艺术哲学研究;李怡雯(1991—),女,河南郑州人,硕士,产品设计职员,从事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交互空间叙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