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国学经典和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2017-04-10张燕
张燕
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国学经典中古人对文章的仔细琢磨、语言表达、修辞技巧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同时其中展现的古人对人生、社会、自然以及宇宙万物的思考,从中传递出的广阔胸怀更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本文对“新课改”下国学经典和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国学经典;初中语文
G633.3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国学经典融合的难点所在
1.教师面临的挑战
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是语文教学质量乃至“新课改”目标成功实现的关键因素,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与国学经典相融合的具体实践中,很多教师或多或少都患上了“不适症”。这其中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具体体现在: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国学经典教学对教师的文化底蕴和国学功底要求颇高,很多年轻教师本身对国学经典的研读就很少,加之教学工作繁重和繁琐,缺乏足够的时间通过自修和进修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国学修为,教学质量自然难以保障;教学观念亟待转变,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都秉承着“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说教式传统教学模式。对国学经典的讲读常常以“说文解字”的形式进行,弱化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背离了“新课改”下国学经典教育的初衷;更新后的新教材内容变化大,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教师教学习惯的被动改变难免影响课堂上的教学质量。
2.教学资源和手段的单一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达到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有效联系师生的纽带。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国学经典教育资源单一的问题普遍存在。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局限于教材,学生缺乏课外诵读更多古代经典作品的时间和条件。而教材又受篇幅限制,同时在编写和选用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安排,很难将国学经典的深厚文化底蕴充分呈现给学生。同时教学手段过于单一,课堂教学几乎成为老师的唯一选择,教学设施的匮乏和教师主观动力和意识的不足,使得学生利用多种媒体学习国学经典的机会不多,很难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二、国学经典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解题思路
1.明确教学主体地位
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积极主动的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转变,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应从过去的主导者向引导者过渡,在设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之后,认真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2.营造学好国学经典的浓郁氛围
环境对塑造一个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作用明显,在物质空间、活动空间和心理空间全方位的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孟母三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校园内通过举办与国学有关的诗歌朗诵、话剧演出、书法绘画、猜谜和对联比赛等各类活动;同时在教室、走廊墙壁、食堂等尽可能多的醒目位置,张贴古典文学作品或名言警句;利用校办广播、网站等不同媒体,诵读和播放经典美文和典故;多渠道多手段的积极营造出浓厚的古典文化的书香氛围,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国学经典之美,能够强化学习环境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三、在初中段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应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是有规律的,都要经历一个从易到难、从抽象到具体的逐步深化过程。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不能盲目的照搬教材,而應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恰当的调整教材中有关国学经典课文的顺序。诗、词、曲等以韵文为主的国学经典部分,在韵律和意境上极具美感,同时其内容又相对容易理解,适合初中低年级学生学习;而富有思想内涵和行文技巧的“经”、“子”“史”和散文、小说类国学经典部分,则适合对已经具备一定文言文能力的初中高年级学生开展教学[5]。因此要按照先韵文后散文,先阅读后作文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读写能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因材施教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因此不能整齐划一的应用固定模式开展教学,既要面向全体,更要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国学素养和语言能力上得到提高。教师首先应当了解每一个学生个性、智力、学习现状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在课堂上开展集体教学的同时,重视个体差异,对国学经典学习兴趣高、领悟能力强的同学,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让他们思索古文中更深层次的艺术和人文方面的蕴含,拓展其知识面;而对能力和成绩较差的同学,则应找到其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加以单独辅导,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使之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四、初中语文课堂开展国学经典教学的几点思考
1.教学理念的树立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课改”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试制度进行了改进和调整,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综合发展。为了适应“新课改”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的教学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是关键。笔者认为,团队合作、师生平等、教学评价和自我完善等观念的形成与否,是“新课改”实施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得失成败的前提。通过教师间的紧密合作,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能够攻关克难,不断开发出适应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2.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深层挖掘
“新课改”后的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是由众多专家和学者反复研究论证精选而成的,所选取的每一篇古文都有其特定的教学意义。这些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国学经典作品,需要教师们去充分和细致的挖掘,在教学实践中,将那些我国优秀的、充满正能量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观念,不断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意识中,实现语文教学和国学经典内容的有机结合。
五、结束语
将国学经典内容有效的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语言能力,是每一个从事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深思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清清.初中语文新课改与文言文教学[D].郑州:河南大学,2011.
[2]方兆瑞.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