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

2017-04-10许建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量规主体价值

许建平

摘要:教育是关乎人的伟大事业,对人的关注是其本质属性和价值追求,教育技术是教育的技术或者教育中的技术,旨在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本文首先就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的涵义进行阐释,而后主要从学科属性、教育本真和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等三个层面分析教育技术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从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五位一体”设计教育技术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1.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概述

1.1价值取向与教育技术价值取向概念

关于价值取向的涵义,目前国内外很多专家与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很多富有成效的意见和建议,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有的学者将价值取向界定为某种价值倾向,即价值主体在进行选择与决策中呈现出的某种倾向性;也有的学者将价值取向界定为价值标准,即人们所信奉的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行为的价值标准;当然,也有人将价值取向界定为价值选择或者价值观,可谓众说纷纭,琳琅满目。

1.2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涵义

以人为本是目前理论界和业界一个十分时髦的词语,整体而言是指“关心人、关爱人、依靠人、发展人”,具体而言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语境和不同的视角具有不同的涵义,比如在政治中更多地是指“民本”思想,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本文研究中以人为本的“人”主要是指两大类别人,一类是指在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和学习者,另一类则是指各种教育技术的研究者、开发者、使用者和管理者以及评价者等。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本文是指在处理教育技术各种矛盾与冲突以及关系中,应当始终将人作为价值评判的依据和尺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人和发展人,绝非是奴役人、物化人和役使人。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重点正确处理技术与人的关系,即始终将人作为教育技术活动的出发点、落脚点与归宿,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学活动中借助教育技术,提升学习者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二是指在教育技术研发、开发、管理和评价中,要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切实摈弃“工具至上”和“技术依赖”思想,从而有助于教育技术的推广与使用。

2.教育技术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原因及分析

2.1教育技术学科属性的内在规定性

教育技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原因,首当其冲的就是教育技术学科属性的内在规定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技术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从某种意义而言,关于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两次大讨论,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是上世纪90年代。其中,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一次大讨论集中在电化教育的属性问题,即姓“电”还是姓“教”的问题,时代背景是当时很多高校在电教专业中开设了很多电工、电磁和无线电课程,而开设“教”字类的课程很少。经过激烈争论,最后学术界一致认为电化教学在属性上姓“教”而不是姓“电”,从而将电化教育学列为教育学科下的一个分支学科。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专家吴大海所强调的那样,“电化教学的本质是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更好地服务教学,因此属于教育学的范畴”。上世纪90年代的第二次大讨论,焦点则更为集中,目标直指教育技术的学科属性问题,并最终达成教育学科属性的界定。由此可以看出,既然教育技术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教育,必然要求要以人为本,即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本。

2.2教育的核心与内在逻辑的规定性

教育技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教育的本质、核心和内在逻辑规定性的要求,是马克思辩证教育观的鲜明体现和具体要求。一直以来,关于教育的本质存在很多假说和观点,比如“生产力说”、“培养人说”、“社会实践活动说”以及“传递说”等。整体而言,早期关于教育的本质认识主要从社会学的视角进行界定,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育的“个体”属性,而放大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后来伴随学术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逐步深入和流行,教育的本质和内在规定性也逐步发生变迁,即关注微观层面个体人的全面發展。

2.3教育技术实践主客体关系规定性

教育技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从某种意义而言是由教育技术实践的主客体关系决定的,这里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阐释,即一般性技术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信息化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以及教育技术实践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在一般性技术实践活动中的主体肯定是人,客体则是“进入主体活动中的客观事物”,其中技术一般扮演“中介”的角色,其模式为“主体—中介—客体”。在信息化教学中,主体则是教育者根本任务是育人,客体则是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和教育对象(实际上也是教育主体),其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感染人以及陶冶人,此时的技术依旧是“中介”角色,但是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即从传统的“主体—中介—客体”演化为“主体—中介—主体”。在教育技术实践活动中,教育者自然也是主体,主要任务是科学运用教育技术对受教育者即客体(同时也是主体)进行全面培养,从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综上所述,教育技术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要求教育技术必然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正确处理“人”与“技术”的关系,从而将“人”从纷繁复杂的教育技术中“凸”现出来。

3.教育技术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对策

3.1教育技术设计中的以人为本对策

教育技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统筹规划,强力推进,稳步实施,着力从教育技术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环节系统谋划。在教育技术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要从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和产品的创造方面紧密结合人体工程学的有关理论,充分把握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教育技术诉求切实做好相关设计工作。

3.2教育技术开发中的以人为本对策

教育技术的开发,本质上是将教育技术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可用的教育技术产品或相关软件,是连接教育技术设计与使用的中介和桥梁,在教育技术开发环节坚实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要重点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育技术开发者要摈弃“炫技”理念和思维。一般而言,教育技术开发者大都是计算机高手、网络技术高手和多媒体开发高手,技术通常被他们是为自己的生命,因此长期沉浸在自己的技术里面而不能自拔。但是,在具体开发教育技术产品时,开发者即程序员要时刻将教育性作为开发理念,从而开发出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技术产品与服务。其次,开发者要充分理解和把握教育技术设计方案。教育技术设计方案,是设计者依据现代教育理念、教育规律和教育理论进行的创新型产品设计范式,开发者在进行开发时一定要站在设计者的视角进行开发,决不可盲从,从而将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真实地显现出来。最后,要形成设计者、开发者、教育专家以及使用者之间的良好沟通。教育技术产品与服务的目的在于服务教学,因此相关主体之间只有强化沟通和反馈,才可以实现既定目标。

3.3教育技术利用中的以人为本对策

教育技术的设计和开发目的,本质来讲是为了应用,即便于教育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基于此在教育技术的应用环节坚持和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必须要坚持育人为本、适度应用、宣传推广和体验反馈的原则。首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技术使用观。教育技术的使用,必须要摈弃功利性思维,切实发挥教育技术在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方面的作用,坚决反对单纯为了知识传播和评职称等片面性的技术使用观。其次,要坚持教育技术适度实用的原则。

3.4教育技术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对策

教育技术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为了引领教育技术产品与服务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工作,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目标,基于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利剑,合理回归教育技术管理的本真。教育技术管理的目的是便于教育技术作用的发挥,要求管理者对教育技术硬件产品,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做好登记、借阅、归还等相关工作,对于教育技术软件要强化保存和检索便捷工作。其次,要着力围绕教育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3.5教育技术评价中的以人为本对策

教育技术评价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坚持科学的教育技术评价观,构建多元化教育技术评价主体,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教育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并强化评价结果反馈,从而发挥教育技术应有的作用。首先,要遵循主流教育取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评价观,培养“具有很高道德水准和共同意识的与众共生共存的人,具有创造性、新技术操作能力的智慧人,能主导国际化、世界化的开放人,懂得劳动价值、脚踏实地的实干的人。其次,要吸纳更多主体参与评价,促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的确定在评价活动中至关重要,教育技术评价活动中主体的选择自然也不容忽视。传统的教育技术评价常采用单一主体评价模式——评价主体由教育技术专家、教育評价专家组成,评价主体依据社会对教育技术的要求确定评价目的、标准、对象并具体操作评价过程,且整个评价活动常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第三,要遵照“人之全面发展”思想,制定评价量规。评价过程中依据各级评价指标,对观察数据或事实进行量化或“二次量化"处理,“指标+权重”的量规评价方式极具实证主义色彩。评价量规是当前教育技术评价的主流评价方式,如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评价量规、网络课程的评价量规、教育信息化的评价量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案的评价量规等。然而,当前的各类评价量规在对教育性、教学性的体。最后,要关注教育技术评价结果的反馈,从而形成教育技术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完整的闭合回路和良性循环,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汪基德.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汪基德.现代教育技术原理与应用[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

[5]高文兵.试论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J].教育技术,2015(4):57-59.

猜你喜欢

量规主体价值
基于“量规”的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量规的设置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石油专用管螺纹量规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