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

2017-04-10杨建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杨建国

摘要: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我们在实施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活动时,要关注这类课的教学设计特点、设计要遵循的原则及注意的问题,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鉴于此,本论文依据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该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实施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设计时,要关注下列几个特点。

(一)突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探索性。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例如我在教学《节约用水》这节课时,课前设计了这样四个实践探索活动:1.学生分组合作测量一滴水的重量,测量一个滴水龙头一分钟的滴水量。2.观察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3.调查自己家每个月的用水量及水费单、商洛市小学校内水龙头的数量。4.用不同方式收集水资源的有关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广告宣传、节约用水小巧门等。学生围绕这几个实践探索活动,在准备过程中,要查询、收集、筛选资料,要调查分析,要思考测量方法并合理测量,体会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其实学生在进行这些准备活动的过程中,自主性得到了发挥,也是学生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实践过程,有些学生自己原创的节约用水漫画、广告用语及图片资料等,也充分彰显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突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生活化。

为了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在数学教学中,要强调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活动的素材要来自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节约用水》一课中利用电视、报刊及网络等资源,搜集有关水资源的信息、图片,生成新的教学内容,使知识的呈现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同时让学生在大量的信息中感受到节约用水的迫切性。学生学习的素材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如对家庭用水量及每月所付水费的调查,对生活中浪费水现象的观察,以及“全校一年浪费的水够你家用多久?”“浪费的水费能用来做什么?”等等,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学习的是“有用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

(三)强调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综合应用能力。

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是这部分学习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在教学《自行车里的数学》,让学生运用所学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甚至包括物理中的运动原理,结合学生实地骑车、观察、感受、交流等解决问题;《节约用水》学生自己设计的广告语,部分学生还是用英语表述的,宣传漫画,滴水龙头滴水量统计表,折现统计图等等,这些综合与实践活动,都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体现了学科间的整合。

二、实施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设计时,要遵循下列几个原则。

(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实践内容具有现实性。

例如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数学樂园》《数字编码》《一亿有多大》《确定起跑线》《节约用水》《制作活动日历》《营养午餐》《生活与百分数》《自行车里的数学》等内容素材都来自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材料是学生们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活动结果具有开放性。

在《节约用水》这节课后,有的同学设计的是漫画宣传,有的是广告语,有的是节约用水小窍门,有的是倡议书,有的是手抄报,更有的是成立检查组,下课在校园巡视,这些课后延伸活动,更好的体现了这类课的价值,也体现了这种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是带有个人风格的,是因人而异的,是开放的。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这个实践活动领域里,我认为实践过程是最重要的,第一位的,结果是第二位的。

(三)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我们在实施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时候,注重课前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由于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课堂上交流分享的一些内容甚至是老师都没有想到的,这其实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这里的解决问题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下解决的,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课中的交流分享、综合解决问题的活动体验,课后的一些延伸活动更是学生间的合作能力、综合运用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从这样的自主数学活动中感受到自身劳动的价值,体验参与学习数学的快乐,充分彰显了新课程理念,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实施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设计的可行性。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预案设计,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条件、实践地点、实践时间、实践安全等诸多因数,要审视实践活动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二)教学设计的具体性。

小学生受年龄、生活经验、实践方法能力等因素影响,因此教师设计方案要细细斟酌,力求内容学生感兴趣且具体,将时间安排、地点安排、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及教师参与指导等都一一具体化,便于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放矢。同时教师应注意,设计方案的具体并不意味着学生要按部就班的执行,随着具体活动情境的变动,教师要善于参与并指导,在具体实践中设计方案可以不断修正。

(三)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节约用水》,我设计时始终围绕以下目标:1.通过让学生分组合作、亲自参与测量、收集整理数据、计算滴水龙头滴水速度等,向学生渗透函数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实践能力。2.在活动中,学生看课件、查阅文字资料、上网查找大量有关水资源的信息以及参与小组合作的一系列活动,通过自己灵活地分析具体资料、汇报资料,从而培养了学生利用网上资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感受信息技术对学习数学带来的便捷作用。3.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互动交流中共同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4.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情况,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课前、课中、课后紧紧围绕此目标主题,指向于问题的解决,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落实了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有效实施,很好的落实了新课程理念。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也必将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改变,因为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学生亲自去实践,并在实践中多角度地认真思考。当实践与综合内容成为课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时,当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时,就会使他们的意志力、自信心和不断质疑的态度得到发展,同时将提高运用数学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丽凤.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04)

[2] 黄桂玉.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刍议[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8(02)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