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法在《Access数据库基础》教学实践中的探讨

2017-04-10吴国栋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

吴国栋

摘要:传统《Access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中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教师授课都是按照Access中各个功能进行分版块的讲解,但这样容易割裂Access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本文就传统“Access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寻找实现“Access数据库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探究任务驱动法在“Access数据库基础”教学中的教学效果,结合相关课程实例进行如下讨论。

关键词:Access;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TP311.138-4

Access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作为一门面向计算机编程语言类的课程,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全国各大高校教学计划中,也成为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内容。在当前的“Access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传统教学大纲中要求教师按照教科书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在讲授完基础知识和技术后,在教学计划的最后3周内要求每名学生选取课题独立设计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完成之后由教师评价。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容易出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无法很好联系的情况,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对枯燥抽象的Access理论知识失去兴趣,也无法形象地学习到本质的操作知识。但如果多加入实际操作又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既保证达到教学目标又使学生真正感兴趣并学到知识,是我们计算机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谈谈任务驱动法在“Access数据库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Access教学中的意义

传统的Access教学模式由于割裂了Access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理论和实际脱节,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培养其探索能力和动手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要想提高学生对Access的学习兴趣,不能光靠口头的理论部分讲述,也要靠学生的自主性的发挥,需要实际操作来推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了解Access各项功能的基础上,给学生制定一个目标,提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题,让学生分组或独立完成任务。在学生完成课题任务的时候,由于Access的系统性,会促使他们在运用Access的过程中把其它各项相关功能都在自己头脑中一项一项进行归纳完善,最后把所有内容都熟练掌握,解决了理论和实际分裂的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驱动”就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以若干分解的任务为中心,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不但加深了理论知识的掌握也锻炼了应用理论知识来进行实践的能力,可以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以边学边练的方式使学生提高问题分析、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Access这种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1.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内容

在当前“Access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中,要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思想进行教学设计,根据“Access数据库基础”课程的系统性把教学内容分为若干教学过程,再细化为具体阶段:(1)任务提出阶段;(2)任务分析阶段;(3)知识讲解阶段;(4)任务完成阶段。在这些阶段完成后就进入新的任务循环,开始提出新问题。如图1。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就将全部的教学过程和任务划分制定成形,在教学过程只需要按照规化好的教学过程进行课程教学即可。

2.提出总体问题

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要先将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做快速简洁地讲解,随后将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提出本课将要完成的数据库应用题目。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注意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发挥小组讨论的优势,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取长补短中得出最佳题目。教师对于任务题目的范围可以不作限制,学生可依照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内容来制定题目,提出的题目最好能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任务选题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状态。每个小组确定题目后派一名成员上台介绍其选题及原因,这样在全班范围内开展学习讨论,集思广益,使学生们的视野和思想都得到拓展。学生们结合自己本专业和兴趣爱好制定了形式多样的题目,如有的学生提出“交友信息管理系统”、“李白诗篇管理系统”、“单词分类查询系统”,有的学生提出“订单数据管理系统”、“学业课程查询系统”等等。

在学生分组提出题目时,要强调创新意识和个性化,避免出现“抄袭”、一味借鉴他人思路的情况。通过全班讨论选题后,教师还要让每个学生在课下想2个数据库应用小题目,以备期末设计大的数据库应用程序之用。

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控制

在学生确定数据库应用任务的题目后,就要开始执行任务。科学地确定各个子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和核心,在每个子任务的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要求,同时要注意对体现一定的教学难点和重点,让学生在突破重难点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体验,也能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实现教学和实践的结合。教师可把主要任务划分为表设计、查询设计、窗体设计、报表设计、宏命令设计等子任务。见图2。

(1)表设计

在完成题目制定后,接下来学生就要有目的地开展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先指导学生设计表。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实体关系,从而总是不得要领。教师可把多種实体关系的模型建立出来让学生有整体的、形象的感知以便理解。对于学生一开始无法完成教学大纲中设计三张表的要求,则可先让学生从已作出的一张表中分析可用的实体关系进行细化,拆分成多张表,或加入新的实体关系来增加表的数量。接下来是关键词的确定,让学生掌握关键词的内涵和易混点,分清主关键词和外关键词并明白其表现的不同意义,然后进行表之间关系的建立。在学生完成表的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遇到不会的内容可以上网查找资料来获取答案和相关数据等。

(2)查询设计

在建立好表的关系后下一步骤即进行查询设计,让学生自己设计所需的查询数据库中资料的方法。学生在本阶段容易在查询条件的设置上容易出现错误,可通过列举大量实例来进行锻炼,使学生深入理解。

(3)窗体设计

窗体可以更好地显示设计完成的各个表和查询,教师可以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对窗体进行设计,选择自己喜爱的外观方案。需要注意的是设计窗体时控件的把握,这需要教师着重讲解。

(4)报表设计

报表主要用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组、计算、汇总和打印输出。此阶段学生依旧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案设计报表的外观。因报表和窗体的设计方法相似,因此需要让学生注意兩者的异同,尤其是窗体设计中较难理解的控件部分。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控件来进行简单的计算,对于报表中有而窗体中没有的组的部分,要特别提出来讲解。

(5)宏命令、VBA设计

在Access中宏命令、VBA设计对于学生来说属于较难理解掌握的部分,但在数据库的应用中这两者都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教师重点讲解。教师要用简单易懂的方法使学生明白编程的概念和方法,可以多举例子讲解,通过比较分析总结经验,从而掌握基础的编程技巧。

4.完成总体任务

在讲解完以上内容后,学生大体上就掌握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功能,然后就是大量的数据输入,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调试,最后完成任务时进行实验报告的书写。在学生完成所有任务内容时,既得到了快乐和成就感,也深刻的掌握了Access的相关知识。

5.小结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Access课程教学内容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把相对枯燥的理论教学和生动丰富的实践教学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学习Access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使学生认识到Access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白其重要性和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和手操作能力,也很好地激发了而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研读课本并结合实践操作案例进行讲述,在学生遇到难理解和难以克服的部分要着重讲解,使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所学、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虽然此教学方法还有许多不足和不成熟的地方,但只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努力探索、积累教学经验,就会更充分有效的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如.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Access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06).

[2]王蕾.刘丽娜. 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08).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创建“自助餐选菜式”自主学习模式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