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文化意识 促进初中语文教学

2017-04-10杨青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文化艺术促进初中语文教学

杨青梅

摘要:文化指的是人类在历史发展历程中创造出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能够反映出某个社会的经济与政治形态。在初中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知识具有显著的文化色彩,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也是各个民族文化的载体,教师可通过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针对如何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发展作探讨,并提出部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文化艺术;促进;初中语文教学

G633.3

文化是在本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慢慢形成的,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还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对事物和人类的发展有着相当关键的作用。为此,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需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使其努力学习和了解文化。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还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学面向良性发展。

一、利用语言文字教学,引领学生寻找文化

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囊括着很多文化信息,比较关注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文化已经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关键和精髓所在。从最基本的语言汉字来说,就可体现出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时,着重培养他们的语言感悟,为文化意识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学生在学习汉字时需用心其感悟,把汉字形象化,认真体会汉字中的文化内涵;在理解语言内涵时可以句型与词语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仔细推敲、反复揣摩其中的文化内涵,在寻找中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例如,在学习《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教师可这样导入:词发展到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得更加完美,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介绍辛弃疾个人简介及这首词的题目含义和时代背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文化熏陶,并要求他们认真朗读体会豪壮中蕴涵的深沉与悲凉,增强对词中内涵的深入理解,以便更好进入到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中。接着,教师可解析词的内容大意,带领学生领略意境、探究诗意和体味诗情,充分感受到辛弃疾的豪放词风。这样,教师除讲解词的内涵外,通过发展历史、写作背景、文学派别等引领学生寻找文化信息,使其充分感受到文化魅力。

二、加强语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积累文化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文章的反复阅读和认真揣摩,能够让学生发现更多的文化信息,帮助他们不断积累文化,以此达到学生文化意识促进教学发展的目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加强阅读训练,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做读书笔记习惯,在熟读与背诵课文时摘录部分优秀材料,不仅能够让他们在摘录时深化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不断积累文化,为写作丰富素材。而且初中知识的文化视角相当广泛,包括生活哲理、风俗、艺术和美学等,阅读训练有利于学生文化艺术的培养和形成。

在这里以《社戏》教学为例,这是一篇具有民俗风情的文化类课文,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环节,本篇课文语言生动、简练、幽默,叙事详略得当,景物描写细致逼真,成功地刻画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对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和理解故事情节,让他们通过对作者社戏这段生活经历的分析,摘录文中的优美词句,学习作者如何刻画这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如何表现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美好品德的;在文化方面认识到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不断强化写作练习,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可借助写作教学,写作并不是将文字与素材进行简单拼凑,而是对个人认知与思想的真情表达。在初中语文写作训练中,教师需适当减少写作数量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作空间,让他们自由自在的发挥想象和联想,无拘无束的表达个人情感与思想。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化意识,还可为展开文化教学提供契机。不过在写作训练中,教师不能让学生形成仿写心理,而是使其主动关注社会焦点,树立与时俱进的写作意识,借此发展他们的文化意识。

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在平常的写作训练中,可精心设计一系列文化类的作文题目,像《感谢父母》、《文化苦旅》、《我的文学尝试》、《记住这一天》等;或者从历史人物、名人故事、民俗风情、文学艺术、社会焦点等角度出发。当题目或写作主题确定之后,教师可带领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到文化创作中,使其通过写作亲身感受到文化的存在和节奏,融入个人真情实感,产生真实感悟和体会,让他们在写作练习中进一步理解文化内涵。并以书面表达形式把对文化的认知呈现出来,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从而提升整体学生的文化、意识。而且教师需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宽松愉悦的写作环境,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以此产生更好的文化领悟。

四、灵活设计语文教学,改善文化教学效果

在新形势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需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灵活设计课堂教学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尽量扮演好旁观者的角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参与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在自我探究中形成文化意识。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将部分文化信息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呈現在学生面前,提升文化信息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借此改善文化教学效果。

举个例子,在《苏州园林》教学实践中,这篇课文作者以游览者角度出发,概括出各具匠心、数量众多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才多个方面说明我国建筑文化中蕴涵的美。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系列苏州园林的美景图片,包括:亭台轩榭(布局美)、假山池沼(配合美)、花草树木(映衬美)、花墙廊子(层次美)、角落细节(图画美)、门窗设计(图案美)、建筑颜色(色彩美)等。通过对学生视觉感官的强烈冲击,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苏州园林中浓郁的文化气息,体会到苏州园林的建筑美、图画美和艺术美。如此,与纯粹的阅读文本相比让学生觉得语文课堂不再枯燥乏味,不仅可提升文化的渗透强度,还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五、总结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利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促进教学发展,不仅是一个新颖别致的教学模式,还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初中语文教师可从多个角度和方位出发,不断强化对文化信息的融入,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邓攀.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2]黄建荣.关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探索[J].学苑教育,2016,04:93+95.

猜你喜欢

文化艺术促进初中语文教学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艺术档案工作重要性研究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
浅谈紫砂《如意仿古壶》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