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文性视域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研究

2017-04-10杨智娟吴郁良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人文性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杨智娟++吴郁良

摘要:大学教育的核心就是人文教育,实施“人文性”教育,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转型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大学英语》是高校开设的一名必修课,涉及学生面广,涉及所有学科和门类的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直以来是国家和政府非常关注的一名学科,本文探讨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立德树人,促成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人文性;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研究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Y408) 阶段性研究成果

H19

一、 前言

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是高校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就是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忙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1]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 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 人文, 即重视人的文化。人文的核心是“人”, 以人为本。大学英语教学涵盖听说读写译课程,涵盖课堂必修和课外通识选修课程,无论是听说读写译课程的文本还是通识选修课都设计到经典文学、最新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历史、文化等内容。教师在备课是如何深挖文本思想内涵,正真体现外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才是关键所在。

二、 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既育人,育人体现贯彻在课内课外的一切教学活动和非教学活动中。“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2]。大学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2]。为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不单单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更多的是要思考如何利用文本载体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如何通过课堂设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一句话,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学生为中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其中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归宿和目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参与教学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3]。

三、 人文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真正的大学非常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优秀的老师更是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领和培养。在人文性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指导者、引导者。教师授课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习主体的情绪和感官,使学生既能接受知识又能的得到人格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態度,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注重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习能力;使学生注重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关注语言学习者的品格发展;鼓励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责任感;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产生的困惑、纠结等情感予以关注;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与反馈;减少负面评价;培养学习者的创造力和主动性;指导学习者自主学习;鼓励学习者相互之间进行评价等。

(一)注重学习策略的指导

因为很多学生的问题不是由于教学内容和材料没有理解清楚,而是缺乏认知策略和元认知技巧 [4]。教师要帮助学习者发现、发展那些与独立个体有关的技巧及策略,习惯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他们从事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会制定学习目标,帮助他们意识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并寻找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形成具体的认知技巧,并内化这些方法使之成为调节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他们使用策略的意识,以便能更有效地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外语学习效率的提高都要借助于学习策略的学习。具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需要不完全相同的学习策略。对学习策略的学习也应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策略开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自我选择,同时鼓励他们尝试新的学习策[5]。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指的是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程,以及对学习评估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主要靠后天的学习来培养 [6]。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也是培养他们对社会负责的能力[7]。因此,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也应成为外语教学大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发现”,即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自主寻找所需要的知识或手段,学生可借助也可以不借助老师或同伴的帮助[16]。自主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探究式学习,探究性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量的反复操练和实践,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的体验,在意识、体验、运用、成功的循环往复中从异化到同化,再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方式,让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学会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提倡体验式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英语课程要使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所以英语学习的体验不是刘一某语法规则或某语言知识点简单地亲身感受,而是学生运用己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使自己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再认识、再发现和再构建知识,最终产生语言创造。

(三)注重文化的传承

大学的文化传传承任务是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 100 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的,他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机构,首先是通过教学活动或人才培养活动来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其次作为围绕高深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学术机构,又通过知识的传播和创造为社会服务,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创新。”[8] 这里讲的文化主要指精神财富,包括语言、哲学、艺术、宗教、道德等与精神文明相关的东西。 这种文化作为软实力,无处不去、无时不有,时刻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 文化往往以民族的形式而存在。民族的区分,主要并不是以地域、肤色来区分,而根本的标志是文化。“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都不可能与本国的传统文化割裂开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文化基础和厚实底蕴,高等学校应自觉承担起研究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 [9] 。大学英语各类课程中都涉及大量中西方文化素材的文本内容,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就文本教文本,而是要深挖教材文本内涵,向学生宣讲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内容。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是指以人文学科为基本内容的教育,以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社会人才为目标,不断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而人文教育的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开启学生的心智和灵魂,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10]。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已成为必然。大学英语教育是传统知识技能和人文情感的重要载体,在人文教育盛行的背景下,在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通过人文教育的力量来不断地加强学生人格的塑造、情感的启蒙、综合能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成为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重点[11]。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是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渗透和体现。人文精神是支撑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走向更深层次生命的基石。有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和思想,学生才能够不断地提高个人的能力,活跃思维,体现出较强的创造精神和生命力。大学英语的教育其实就是人的教育,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语言载体背后的文化精髓,力求将人文教育与语言教学相结合,使语言知识体系支撑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反过来丰富完善并拓展语言知识体系和其他学科知识体系,实现语言本身与人文特色的相互融合。

四、结语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所保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思想遗产”和“精神文化” [12]。大学英语课堂应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文教育模式,可多搞一些凸显“人文精神”的教学活动,如定期组织一些英语口语或演讲比赛,诗歌、美文朗诵活动,英美化知识竞赛,英语话剧或趣味小品演出,为学生英语学生搭建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通过活动,拓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为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除了传授语言知识之外,应该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綜合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真正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62.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5.

[3] 何克抗.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75.

[4] Kozulin,Gindis,Ageyev,Miller,维果茨基教育理論的来龙去脉[M]. 伦敦: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3.

[5] Nunan, 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6] Benson, P.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7] Burke B. M. Creating Communicative Classrooms with Experiential Design [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2007(40): 441-462.

[8] 邬大光。文化传承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2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5:13-14.

[9] 纪宝成. 深刻认识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职能[J]. 中国高等教育,2011(10):9.

[10] 王相顺.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缺失成因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 4) .

[11] 付明霞,张世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实施人文教育的思路探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4(3):16-17.

[12] 牛跃辉, 王金凤. 当代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13(1):88-89.

作者简介:杨智娟,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及英语应用语言学研究。

吴郁良,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及英语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人文性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