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思考
2017-04-10张俊翔赵玲峰
张俊翔+赵玲峰
摘要: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本文提出了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为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践教学;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
G648.7
加大创新人才培养,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是各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我院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计划的改革,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
一、实践课程安排
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作能力,应用理论知识,做出产品。在课程设置上,紧贴理论课程,课程设置如表1。
二、实践环境设置
(1)开设学生创新实训室
学生创新实训室由学生自主管理,做到使用时间24小时全天开放,学生创新实训室主要包含比赛期间常用到的设备,包括电脑、PCB制版打印机、制版腐蚀机、过塑机、钻孔机、可调稳压电源、双路示波器、可编程器件下载器、电烙铁等提供学生的创新研发,比赛时期的硬件制作和软件代码编写的场所。
(2)开设电子信息类实训室
电子信息类实训室主要包含电子信息类大学四年所有的实训课程所用到的设备跟仪器,包含电脑、可调稳压电源、双路示波器、可编程器件下载器、单片机开发板、ARM开发板、FPGA开发板、电视机的实训、通信设备的实训。课程的实训着重培养学生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
三、實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的建设,是连通与企业接轨的发展方向,学校主要以教学为中心、实习基地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与先进技术接轨,在实习过程中加强实践技能教育,将电子类的较新技术引入到实习实训的课程中。目前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有南宁市多丽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北海工业园的广西三诺电子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四、课外实践培养
学科竞赛是课外实践培养一种有效途径。电子类相关比赛,在竞赛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了解自己的特长与不足,取长补短,巩固硬件知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软件的开发以及使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学生参加竞赛的过程都是建立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的,因此学科竞赛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教学活动。
五、多元化实践手段
多元化实践教学,是在现有的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向外扩展实践教学的路径。鼓励学生多参加电子类相关证书的考试,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又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CEAC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提供了平台,CEAC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需要掌握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实用技术,如电路综合设计、软件熟练运用、基本技能操作、理论知识与实际技术的紧密结合等,电子类认证的证书如表2。
参考文献:
[1]汤莉莉.王红心.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83-84
[2]张俊翔.单片机课程改革浅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10),119.
[3]谢克明.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1(1).
作者简介:
张俊翔(1988-)男,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赵玲峰(1982-),女,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