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达到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目的

2017-04-10席礼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9期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

席礼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日渐频繁,全球化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其运用的国际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的各项调整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程度逐渐加大,以满足对经济体不断发展的国际化需求。在此大环境下,适应性的开展会计双语教学,使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教育部培养应用性人才要求的。但在实际开设课程中,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试从学生,教师和教材设备等角度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改善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更好的为国际化市场服务。

关键词:会计双语教学;惯性翻译思维;微信公众号

F275.2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国际贸易往来日渐频繁,跨国兼并,收购,采买销售活动与日俱增,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学习与运用逐渐加深,各国会计专业领域的发展与国际化趋同的程度逐渐加大。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的各项调整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程度逐渐加大,以满足对经济体不断发展的国际化需求。而作为会计领域的接班人,会计专业的国际化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教育部改革要求高校应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各高校纷纷开展各项实践教学活动。而目前高校对于會计专业领域的国际化教育的改革,同样是符合时代发展,社会需求,和教育部所提倡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相一致。但在具体课程实施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会计双语教学的几年实践,从教授过双语会计专业学生所反映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对专业英语的接受度,参差不齐,并且差异化明显。如英语底子较好的同学,或本身对英语有一定喜好的同学,课前课后都能够主动接触相关英语文献资料,有相关经济管理类词汇积累的背景。对于这类同学,一般在开展双语教学中,教学过程具有一定优势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感受相对比较愉悦,学习过程也更为顺利。而相对以常规划分的会计班级为整体而言,这类学生并不占多数。大部分学生,停留在应对四六级备考状态。被动的准备四级考试,英语对他们而言无所谓喜好,甚至已经成为一种任务或者负担。在此基础之上,没有相关经济或管理类词汇的系统储备。

二、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双语课的开设目标通常来说有三个方面:第一,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第二,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第三,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会计本身就是一门语言,是记录和反映企业的日常经营情况的一种商业语言。所以,伴随着如今国际化程度的加深,教育部所提倡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高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中越来越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双语专业课程的要求。在实际开设课程过程中就会计专业而言大多为主干课程。

从几年的会计双语实践教学中,发现在实际双语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由于学生对专业英语词汇缺乏系统专业性的学习,导致入门课程过多的偏向于翻译工作。学生对中文的专业理念先入为主,很容易引导教师把专业课变成了翻译课堂。而另一方面,双语课的中英文比例也是教师很难把握的地方。不能笼统概括的给出硬性指标,课堂中所讲授的中英文比例如何。针对重点难点,为方便和加深学生的理解,中文内容相对会偏多,而相对案例教学中的国外案例,大部分英文占比重会更多。而面对不同程度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有所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偏向考虑更为困难的同学,而多做些中文方面的解释,使学生能够跟自己所学习的中文专业课程内容相联系,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所以如何把握中英文双语教学的比例,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反复斟酌的问题。避免双语专业课程变为中英文翻译课程,同样,也不能一味的只讲英文,而忽略了学生对专业内容的理解。

三、教材等外部配套环境

除了上述双语专业课的施教双方以外。双语专业课程的教材等相关配套环境也相对单一。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受到了外部环境条件的限制。

先从教材谈起,在教学过程初期,选购教材就是最为困扰教师的。国内可用的会计双语教材有限,而引用国外原版教材的经费过高,自编教材又存在周期长,认可度低等问题。这些都是教师在最初开设双语专业课程时的主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择对教师的教授,学生的理解都起着重要作用。其次,针对双语专业课开设的目的而言,国际视角的培养,不能单靠教授或学习几本教材就能够完成和实现的。需要大量与国际相关专业内容接触的机会。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大量机会参与讨论国际相关专业理论和实务。尤其是更新较快的企业案例和实务。在身处高校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除了借助于互联网关注国际相关专业信息,其他对国际相关专业实务的讨论平台也是有限的。很难让教师和学生产生参与感。而互联网上相关内容的混杂也会让学生感到困惑不解。

针对以上在专业双语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

从专业角度考虑,在学生大学入学初期,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建立专业英语的词汇系统。有针对性地养成专业词汇的学习兴趣,积累习惯。不仅对大学期间的双语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也会为学生毕业后专业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初始接触专业词汇阶段。要有实务感,有兴趣的学习,避免形成惯性的翻译思维。其次,针对学生对英语的喜好程度和接受程度不同,进行有效分班讲授,分层次教学。重视学生的接受度,理解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二、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首先,完善自身专业英文词汇的积累,在此基础之上,从国际角度系统化的对会计专业理论和实务进行学习。要想学生摆脱翻译的惯性,教师就先要做到运用专业的国际思维思考国际会计理论和实务。其次,运用现代互联网手段,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国际相关会计专业信息,始终保持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及时对教学内容,案例进行更新,许多教材的编写相对滞后,尤其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多加入些时下的热门国际会计问题。要在讲授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对于所讲授内容的接受程度。根据专业课内容的理论程度,有针对性地调整授课过程中的中英文授课比例,以达到双语专业课教授的目标要求。

三、从教材等教学环境出发

引用外国原版教材,无疑是有助于用国际思维来进行专业理论和实务学习的最好方式。但因受版权,经费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只能靠高校教师自行编制更符合高校学生程度的教材。而各高校教师应针对自己所在学校学生的接受度和理解程度,来编制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增加教材的多样性和可供选择性。以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有效的对双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对国际会计事务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除了对教材的选择之外,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也是高校双语会计专业课普遍所认可的。而本文主要强调一种新的双语专业教学方式。就是时下最为流行的微信公众号。教师本人可以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及时传递有关双语的会计专业课或与之相关的内容,案例等。帮助学生随时随地的进行专业学习。而英语环境的缺乏,使得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容易遗忘。通过推送功能,可以适时地达到提醒学生预习,复习的目的。而公众号的内容可以是多样的。

在国际化背景下的会计专业双语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符合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在此大环境下,通过运用微信公众号等多样化的多媒体渠道,运用互联网与传统教材讲授方式等相结合方法。通过教师自身对专业理论和实务追求的不断提升,最终让学生摆脱双语课是翻译课的惯性思维。从内心真正接受英文的会计专业内容。学会从国际化的视角来看待会计理论和实务。达到会计专业双语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艳丽.翻转课堂:应如何实现有效翻转[J].中国高等教育,2015,(19):57-59.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
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共享探索研究
品牌微信公众号传播的策略探讨
县级媒体微信公众号如何更吸睛
企业微信营销的利弊分析及营销策略
采用开源路由器实现多功能智能监控报警系统
江苏生鲜产品微信公众号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个人微信公众账号运营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