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助理全科医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科学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2017-04-10张蕾
张蕾
摘要:在对助理全科医师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全新的内科学课程体系,力求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临床实际工作的无缝对接。
关键字:高职高专 ;助理全科医师 ;职业能力 ;内科学
R-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强基层”的关键就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和实施全科医师制度。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文件)以及2011年度高职高专医学类专业设置评议会也都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迫在眉睫。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主要是为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实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社区、基层担任助理全科医师,进而成为全科医师,从事“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综合性卫生服务工作。但我国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一直沿用本科院校“掌握现代医学专业诊疗技术,满足医院需求的专科型临床医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内容,很多毕业生难以适应基层社区卫生机构的工作性质和环境,“下不去、用不上、留不住”现象严重。因此,推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建立基于助理全科医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尽可能的设计出贴合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至关重要。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基层卫生医疗系统实际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在内科学教学中以培养实用型助理全科医师为目标,在对助理全科医师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助理全科医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科课程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 [1.2]。
一、组建院校合作模式下的教学团队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①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及专业新进展、新技术;②安排专任教师到医院顶岗实践,实现教师的“一专多能”;③ 邀请医院专家、骨干参与集体备课,使教学内容更接近临床实际工作。全面实现“工学结合,院校一体”的办学模式,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二、构建起融入全科医学理念的内科课程体系
力促内科教研室、附属医院、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者结合,组织相关专家共同探讨,以工作为导向明确教学内容与目标[3],从社区、基层全科医生岗位实际工作需求出发,按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五个方面重整课程内容,制订新的内科学教学大纲、实训实践大纲。将内科理论教学分为四个模块:①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②内科危重症的鉴别诊断和处理;③基层常见疾病的预防、康复及居民保健;④与其它学科有横向联系的疾病;将内科学实践教学分为三个模块:①实训室: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②模拟基层、社區病房:进行综合模拟临床训练和医患沟通能力的训练;③ 医院见习:到基层和社区医院,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力争在教学过程中使知识内化为学生职业能力。
三、优化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引入病案分析、情景模拟、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起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积极优化实践教学平台,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完善校内实训室,并设置模拟病房,模拟社区卫生服务实际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基层工作必备的基本临床实践技能,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4]。
四、改革课程考核评估模式
考核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医生的职业除需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评估及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这些无法通过一次终结性评价即项目考核全面反映[5]。我们努力改变过去单一的以教师一次评价为主的局面,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模式:在评价时间上,除期末考核评价外还包括随堂评价、实习期间评价、毕业考核等;在评价内容上:除理论知识考核外,还包括技能与操作、过程与方法、沟通观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核。
五、讨论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社区、基层担任助理全科医师,进而成为全科医师,从事综合性卫生服务工作。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6],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过程,成为知识内化为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但多年来,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课程多是本科院校的压缩,在教学中重理论,请实践;重局部,轻整体;重记忆,轻思考现象严重,这显然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符[7]。笔者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内科学教学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基于助理全科医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科学课程体系,设计出贴合学生未来工作所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真正实现职业教学与实际工作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孔维佳,彭义香,付燕,等.临床医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4):68-69.
[2]黄蕾,徐磊,蔡巧玲.我国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现状分析[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6):852-855.
[3]陈解放.产学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35-37.
[4]金桂兰,汪悦,曾莉.构建分层、模块化中医临床试验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8(11):10-12.
[5]高小莲.教育国际化趋势下中医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设想[J].中华护理教育,2009,6(5):214-2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2005]1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S].2005-10-28.
[7]刘向红.社区全科医生最需要的教学与培训[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