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之美”成为诗歌核心价值
2017-04-10
迈入第6个年头的“2016两岸诗会”12月18日于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登场。这也是两岸诗会在琼成功举办五年后,首次走进宝岛台湾。由于今年适逢新诗面世100周年,主办单位除特地举“新诗百年──两岸诗歌高端论坛”,并邀集到两岸量级诗人齐聚同庆,并就中国新诗百年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开思考、探讨。
在新诗百年——两岸诗歌高端论坛上,来自大陆和台湾的诗人、高校学者,就中国新诗百年发展现状与未来、新诗百年与个人创作体会以及新诗百年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创作与传播等主题展开探讨。台湾诗坛杰出代表洛夫、雨弦、蔡振念、刘正伟等25人,大陆著名诗人舒婷、陈仲义、雷平阳、楚天舒、潘维、乐冰、艾子和李其文等11人参加论坛。论坛由台湾著名诗人徐慧韻、大陆著名诗人雁西主持。
自1917年起,中国文豪胡适于上海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发表新诗后,两岸新诗便随着时代洪流与之发展,从大陆的五四诗歌到台湾的蓝星诗社,两岸诗人也从各自发展再到相互交流,如今在迎来“新诗百年”之际,两岸诗人通过“新诗百年的发展现状与对未来趋势的思考”“诗歌在互联网时代创作与传播”“新诗百年发展过程中的个人创作体会”三个论题,共同回顾过往,探讨新诗未来。
洛夫:让“永恒之美”成为诗歌核心价值
新诗发展走到百年分水岭,究竟未来将如何变化?我没有办法回答,谁能预言新诗该怎么发展,那都是骗人的,但近期有些现象能看出一些端倪。
有不少诗人提到“网路平台”的效应能够激起年轻人创作新诗的动力,并提供他们天马行空、漫无边境的想像空间;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因网路世界没有编辑的审核机制,质量参差不一的作品都能供人阅读,这对文学而言并非一件好事。
两岸诗歌应该走在传统典型的路上,让“永恒之美”成为诗歌真正的核心价值。诗歌除了情感和思想以外,还需要独特的技巧和语言,其意象蕴含着永恒之美。现在是一个大平台文化的时代,精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界限被打破,但是诗的本质不应该因为时代的变化而流失,希望每一个写诗的人都以追求诗歌的永恒之美作为方向。
雷阳平:让诗人无止境地去创作
诗歌的创作和品鉴标准的建立,需要一个传统来慢慢促成;我们的诗歌、文学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有惯性的、具无限生命力的传统,让诗人可以无止境地去创作。
雁西:诗人应该重回自然与田园
诗人应该重回自然与田园。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在精神田园的结晶,诗歌更是如此。诗歌是自然在艺术中的光芒,这种光芒可以永恒和穿过人类心脏。诗歌源自自然世界和田园境界的精髓,诗歌是独特的精神语言,关注生活和现实,发现人类世界内心的渴望与和平。而现实的大自然并未得到真正的保护,大自然正在被侵害,現在全球自然状况,令人堪忧,大气在渐渐变暖,生态在快速退化,许多动植物在减少甚至灭绝,自然资源的破坏依然严重。这些是摆在我们整个人类面前的课题,对于诗人而言,应站在时代的前沿,重回自然与田园,是新时代赋予诗人的责任。大自然的美无与伦比,大自然的诗歌和灵魂理应根植于我们这一代诗人心中。在大自然与人类之间,我们应该寻找契合和沟通,诗人与天、与宇宙、与万物的关系,可以用诗歌变成银河上的星星。诗可以是大自然中任何一件美丽的东西,正是因为大自然中有这些美好的事物,于是诗歌、艺术和生存才
拥有追寻的梦想和未来。感应生命和自然,感应灵魂和田园。让诗歌和自然的激情结出的花朵芳香世人,诗人成为真正的“护花使者”。
杨志学:诗人必须做到静心凝神
诗歌的回暖升温虽然是好事,但也有一些需要诗人和诗歌界警觉和注意的事情。一是戒“躁”趋“静”。当下诗歌很活跃、很热闹,也很混乱无序,诗人必须做到静心凝神,方有可能写出境界悠远、感染力强的好作品。二是编辑要做好“把关人”角色,最大程度地发现和推出好诗,最大程度地减少关系稿和平庸之作。三是批评家应增强责任意识,重建批评秩序和诗歌标准。四是从传播角度思考,该如何有效抗拒网络化对优秀诗歌的覆盖和淹没问题。五是对五花八门的诗歌活动、诗歌评奖的管理和规范。
艾子:诗歌的好时代已经来临
二十一世纪,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给诗歌无形中加深了对社会、人生更广泛的描写和建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曾一度趋于沉寂的各个诗歌流派和新生的群体,纷纷开设自己的诗坛、博客、公众号,“新归来”诗群、“新红颜写作”、“梨花体”、“余秀华现象”等等,在网络上成为话语中心,并迅速窜红。诗歌不再依靠报刊发表才拥有读者,人们在自己的朋友圈、自己设立的公众号上------随时随地都可传播自己的作品。视频朗读、音画表达等多种演绎形式,把诗歌从视觉到听觉,真正带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可以接受到各种各样的诗歌信息,朗诵会、研讨会、评奖、诗对话、采风------多种形式的交流使二十一世纪的诗歌群体越来越庞大,渗透的领域日益增多。从读者的角度而言,诗歌得益于体积小、语言精炼,大家花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品读一首诗,忙里偷闲的时候、睡觉前刷刷屏,读一首微信上的诗,接受一次文字对心灵的震撼、或抚慰,是人们内心情感的需求,因此,好的诗歌作品得到了大量的传播。它不再受到地域限制,它是全球性的,一篇作品瞬间拥有全球读者,让人不得不感叹,诗歌的好时代已经来临。
李其文:诗歌的价值基础和生存空间正在日益凸显
新诗百年,是一群诗人在对诗歌进行探路的征程。在这一征程中涌现出了很多地域性诗歌创作群体,他们所创作的特色鲜明的诗歌,反映了一个地域文化和地域自然风貌,也正因为有着各种各样的地域性诗歌群体的存在,各种各样的诗歌流派才有存在的可能性,这些诗人和作品甚至成为了一种诗歌现象,刺激和扩宽了新诗创作的空间。在中国百年的新诗长河中,可以说影响是深远的。在当下,诗歌的价值基础和生存空间正在日益凸显。
近年来,海南一些市县也涌现出了地域诗歌创作群体,比如陵水黎族自治县。几天前,我们在海口一个书局举办了陵水诗歌选《出生地》的分享会,这部诗集收录了陵水23位诗人的诗歌作品,年龄最大的有40年代出生的,最小的是初中二年级学生。这些作品根植于共同的出生地——陵水,是站在陵水这块“出生之地”上的集体仰望,是以诗的名义深切地反映了对理想的追求,对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事物变迁的真诚回应。
乐冰:互联网对诗歌的传播功不可没
就网络和微信平台对诗歌《南海,我的祖宗海》传播谈谈自己的看法,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使一度低迷的中国诗歌获得了新生,这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幸事。《南海,我的祖宗海》是我2012年4月创作的,当时正值黄岩岛事件,这是这首诗的现实背景。这说明了网络诗歌正是以其新闻的时效性反映时代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会立即引发相应的诗歌写作效应。相对于传统的诗歌阅读方式,微信平台具有天然的优势。微信平台突破了纸媒传播诗歌的单调、乏味的形式,因为微信平台传播方式是立体的、多面性的,它可以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整合在一篇文件里推送。读者在欣赏诗歌时,既能在与诗歌内容相得益彰的图片中直观地体会诗歌所传达的意境,又能在诵读者配合背景音乐中感受诗歌的精美绝伦。这说明微信平台作为新媒体也能做到深阅读、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