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政策下的地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
2017-04-10余恒霍云佳
余恒+霍云佳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在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方面展开了积极地探索,经过几番实践,我国也逐渐建立了内容和形式都丰富多样的高校资助新模式。但是每个学校和每个学校的形势不同,具体情况也不同。学校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特点探索出一个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适应的,同国家高校经济资助形势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贫困生资助新模式。据此,本文就依据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向大家简要介绍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下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
关键词:国家精准扶贫政策 地方高校 学生资助工作
一.高职院校家庭困难生资助模式面临的困境
1.贫困生总量偏大,学校资助经费紧张。由于高职院校中不乏因为家庭苦难放弃学业,转而学习技术以便帮助家庭的学生。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的扩招,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的升级和转型,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就读高职学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贫困生的人数和比例也随之上涨,对高职院校的资助经费需求也日益上涨。据统计,在2012年到2016年,我校贫困生人数增长幅度达到了19%,但是同期的贫困生资助资金增长仅为10%,这种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贫困生,使其不能顺利完成学业。同时,我们也做了横向对比,经对比发现,在受资助最大的国家助学金方面,中职学校的受助比例远远大于高职学校。这种形式也进一步加剧了高职贫困生受资助不足的情况。
2.贫困生的认定界限较为模糊,学生自助形势单一。当前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对贫困生的认定问题。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同全国大多数学校一样,采用“学生申请——班级(专业)认定——确认提供资助”的方式对贫困生展开资助,但是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各个专业和学院对贫困生的认定有一定的分歧,造成贫困生认定标准的不统一,最终导致资助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学校针对贫困生的具体情况也开展了一定的勤工助學岗位。但是这些岗位资源较少、薪水较低,大多数贫困生并不会选择校内岗位,而是转向校外,这就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不安全因素。
二.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对策
1.整合有效资源。为了解决资助资金不足的问题,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其他高职院校的成功案例,发挥了校企结合的思想,创新校企结合的方式,将“学”和“工”结合起来,为贫困生的资金资助提供了新渠道。除此之外,我校还积极同政府各部门结合,不断整合其资源,加大政府资金向学校的汇集程度。对于那些因为大灾或者大病出现贫困现象的学生,我们结合学校团委、班委、学生处三部分对其展开资助,同时,设立了一定的基金平台,对于成绩优秀的贫困生进行额外奖励。通过以上这些方式,已经基本可以克服学校资金不足的问题,将贫困资助遍布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
2.精准认定贫困生,保证教育公平。为了进准认定贫困生,首先应该建立量化的认定评价标准。要从生源地、生源地的收入水平上入手,对学生家庭情况,家庭收入等信息进行确认,建立全面的量化贫困生资助方法。之后,教师或者学生干部要对拟资助对象进行沟通,掌握那些无法通过量化考核确定的情况,增加贫困生认定的灵活性。除此之外,学校也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专项资助。例如,本校就对那些学业优秀、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展开了“专业技术提高资助”项目,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创业基金等项目来资助那些立志于创业脱贫的学生等。
3.资助先扶志,完善学生自助机制。对贫困生的资助不能是简单的资金资助,学校应该更高层次的对其进行“教育资助”,学校要帮助其建立自立自强的品质,教导学生“人穷志不短”的道理。同时,为了解决学生学业同校外勤工助学之间的冲突,学校可以适当的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赶赴大型企业中展开假期实践活动,这样学生既可以有效的利用假期时间,又能增长自己的才干,还能获得一定的报酬,一举三得。
4.奖助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由于助学金的分配比例较大,金额也较多,获取方式也较简单,有许多学生都盯上了这块肥肉,甚至有部分学生隐瞒真实情况,向学校提供假证明;同时在具体操作上,也存在一定的人情资助等不公平现象。为了解决这种不良的现象,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专业技术比拼,让这部分奖学金真正落到有能力又有贫困情况的学生身上。
三.结语
自我国《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国家为了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推出了许多新鲜的资助政策和资助措施。学校要切实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使资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白华.盲助:高校贫困生资助范式的路径选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3(04):18.
[2]吴永军.教育公平:当今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 2012(18):1-6.
(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