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
2017-04-10林治丽
内容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本文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应积极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由于能使较多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便于教学的控制。
二.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疑难问题或学科中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方法。这能够促使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师生间互动交流。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随时提出问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也可挑選出三到四名学生分正方与反方进行辩论。不管采用那种形式,教师都应把握大局,积极引导,认真点评,从而加强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
当然,教师提问问题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讨论的效率。课前老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智慧型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第一章“道德理想”,可采用讨论法。先提出问题:有的学者指出,人生两件事:学做人,学做事。两者密不可分,但从一定意义上讲,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同学们你想把自己锻炼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可结合身边的人和事进行讨论。在学生激烈讨论、热情发言的基础上老师点评,肯定学生的正确观点,及时纠正片面的看法,归纳总结:首先是做一个清白人,不当坏人,不做坏事,不损人,这也是做人的最起码要求;其次是做一个合格公民,依法办事,正确地行使权利,自觉地履行义务;再次是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最后是做一个先锋战士,能够站在时代的前列,开拓进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也是做人的最高要求。
三.案例法
案例法可以对课堂内容做形象说明和印证。案例用得好可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选取教学案例在内容上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所选案例要有教育意义。二是所选案例最好是近期发生的,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三是所选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兼顾趣味性。
讲爱国主义时,选择“钱学森的中国情结”;讲社会公德时,选择全国道德模范杨正权,和“两次捐髓”享有“最美中国人”的吕明玉等涌现在威海大地上的一批爱心个人和团体;讲大学生要增强法律意识时,选择“林森浩投毒者自白”、“大学生掏鸟窝获刑”等案例。
四.多媒体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即数字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在课堂上显现各种文字、声音、视频信息,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也可增加信息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有利于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讲人生价值时,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或电影《张思德》;讲正当防卫时,播放一段“出租车司机被抢劫后为要回钱物,在开车追犯罪嫌疑人过程中将抢劫者撞死”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五.讲座法
专题讲座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以专题形式组织教学内容,以讲座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我们主要根据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和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内在规律,将课程内容分为适应大学生活、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人际关系、道德修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多个专题,涵盖了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培养,拓展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六.导向教学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很多规范性的内容,从道德层面看应当怎样做,从法律层面看必须怎样做,此时若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或所学专业采用导向教学法来传授这些内容效果会更好一些。
总之,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和实效性,需要从把握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努力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成为大学生喜欢并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
(作者介绍:林治丽,威海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