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依然应重视德育

2017-04-10刘婵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现实心灵语文教学

刘婵风

内容摘要:德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应该受到重视。德育教育应贯穿于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心灵,同时也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 心灵 现实

德育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过于强调思想性而拔高德育的做法固然不正确,但是目前由于注重考试的功利性而忽视、弱化甚至丢弃德育的做法更不应该。我们一直强调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项任务必须有人承担才能完成。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文学教育在于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育学生立身做人的思想品德。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日趋多元、价值观念日趋多样,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对青少年特别是广大中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和贯穿立德树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德育教育的内容。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为德育提供了内蕴丰厚、文质兼美的教育资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利用学科教学内容中丰富的教育资源,随时随地的渗透德育教育,凸显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应该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把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和社会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所选文章都极具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教材融合了古今中外最优秀的语言文化和经验、涵盖了人类文明的诸多方面。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随时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渗透德育,把学生自然引人到德育氛围之中,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譬如:在学习莫泊桑的《项链》时,一方面作品讽刺了小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说明了这种思想对人的不良影响,使女主人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另一方面也赞美了吃苦耐劳、用于负责的精神。玛蒂尔德为了还那笔巨债,没有逃避,而是用辛苦的劳动换来了充实健康的生活,找回了真实的自我,活出了自己的尊严,净化了自己曾被虚荣心污染的灵魂。只有全面地评价作品,才能使获得全面辩证的认识,从而真正受到正确的德育教育。

要指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把课本中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去体会和领悟,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例如,学习了《项链》,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情况,自己周围其他人的情况,反思一下自己与身边人的所作所为。这样,学生受到的感 和教育不再是肤浅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深刻的。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和作用,就是要通过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具化为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德育教育要坚持贴近学生心灵,充分体现针对性。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洗涤下,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 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和培养教育,使他们具有了聪慧能干高效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特别严重。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立德树人教育,就需要贴近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找准共鸣点,找到突破口。譬如:围绕怎样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树立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问题。在学习《鸿门宴》这篇著名的文言文时,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内容:项羽集团与刘邦集团争夺天下,面对强大的项羽集团,刘邦集团可以说是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但他们上下齐心,终于渡过了难关;而项羽集团中的项伯为了一己之私,置集团利益于不顾,错失了大好机会,使集团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借此,继续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也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学了贾平凹先生的《我不是一个好儿子》,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同学们列举了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点点滴滴之后感慨不已。“一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有的学生说道:“世间最纯洁的爱便是父母的爱,他们不求回报,包容了我们一切的幼稚和无知,如果要学会爱别人,就先从热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吧。”这种德育教育既自然利用了教材内容,又贴近学生心灵,因而取得了特别好的效果。

总之,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学德育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该理直气壮地教学德育教育。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现实心灵语文教学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唤醒心灵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