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家训立人思想及教育方法的现代启示

2017-04-10杨维琬赵红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子子孙陆游

杨维琬+赵红

内容摘要:传统家训中蕴含的立人思想及教育方法,对现代大学生德育有着重要借鉴意义。宋代家训诗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其间蕴含着大量丰富而有价值的家教观点和实践方法。

关健词:家训 立人 教育

传统家规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形成和繁荣起来的关于治家教子的训诫,是以一定社会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内容作为教育内涵的一种家庭教育形式。[1]1传统家训从西周开始,每个朝代都有传承,经过隋唐两宋的发展,到明清日趋完善。在众多家训中,诸如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戒外甥书》、朱熹《朱子家训》、曾国藩《曾国藩家训》等,都是家训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家训的精髓。宋代学者刘清之还整理了历代家训的精华,编辑出八卷本的《戒子通录》。

在传统家训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是其根本。从西周的周公诫子,再到汉朝以后的儒家五常,道德教育始终是其不变的主题,家训中的其他内容也是由此引申而来。传统家训的教育内容一般涉及家庭、家政、修身、勉学等方面,但其教育的切入点主要放在品德的教育上,主要是用体现儒家精神的礼法制度、伦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来规诫家族成员。正义、忠孝、仁爱、修身、齐家、礼让、诚信、廉洁、敦厚、淳朴、守法、奉勤等道德规范在家训中反复出现。这些传统家训所体现的传统道德及思想精华,有超越时代的普适性价值。

在传统家训的研究领域中,相对于家训文的研究,家训诗受到的关注度较少。家训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诗经》,其中的《小雅·小宛》篇,就有兄弟间互相嘱托、告诫的内容:“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东汉刘桢的《赠从弟诗》有“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句,希望从弟志行高尚如松柏。还如梁朝王揖的《在齐答弟寂诗》等,虽然是平辈之间的劝勉,但也体现了家族道德感的承传。唐代是家训诗创作的一个高峰,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李商隐等众多诗人都有家训诗问世,如韩愈《符读书城南》、杜甫《示宗武》、白居易《狂言示诸侄》、韦庄的《勉儿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等。及至宋代,不僅迎来了文化上的高度繁荣,也形成了家训诗歌创作的又一高峰。宋代家训诗无论是数量、形式和内容都远胜以往。用诗歌教子成为宋代家庭教育的鲜明特色和显著特点,涌现出了大量的教子诗。如郑侠的《教子孙读书》、张耒的《示秬秸》、杨万里的《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陆游《示儿》、《冬夜都市示子聿》、《送子龙赴吉州掾》、《病中示儿辈》、《示儿敏》,邵雍的《教子吟》、王安石的《赠外孙》、朱熹的《训蒙诗》、汪洙的《神童诗》等。其中三苏父子和陆游等诗人堪称诗歌教子的杰出代表。宋代家训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涉及教子向学勤俭、诗书传家、为官清廉、淡泊名利等,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学说为创作的基础上,赋予了传统家训诗新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了家训文学的深度。在教育方法上,较之前代家训诗,更是有了成体系的教育方法。家训诗在宋代家庭教育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内容也折射出士大夫的思想倾向和价值观念,体现出宋代士大夫的立人思想及教育方法。

一.立人思想:从读书修身到治国齐家

宋朝处在科举制度的繁荣阶段,读书向学成为宋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除了教子读书以求仕而光宗耀祖外,宋人还认识到了读书在人的修身养性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读书可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作为人应该有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这种思想除了受当时朝廷对科举制度的大力提倡和重教兴学的影响之外,还和当时“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关。

宋代士人推崇义理,最有代表性的宣言就是“为往圣继绝学”,就是回归儒家,重振儒学。陆游在《六经示儿子》一诗中认为“六经如日月,万世固长悬”,并且说“我老空追悔,儿无奈壮年”。希望儿子趁着年富力强,好好读“六经”。陆游的另一首家训诗《读书示子遹》中,也写到“孤学当世传,岁月不可玩”,就是期望儿子能担负起传承孤学的重任。史浩的《童丱须知》诗题序以“以训儿孙,使知事君、事亲、修身、行己之要”数语,点明组诗的创作目的,在其《传道篇》中,明言“大学吾所行,中庸吾所保”。

在这样的目标下,规劝后辈勤奋读书、勤勉向学是宋代家训诗的主题之一。苏轼将书籍视为留给子孙最宝贵的财富:“五车书已留儿读,二顷田应为鹤谋。”(《赠王子直秀才》),“长留五车书,要使九子读。”(《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他希望子侄能以父辈为榜样,把家学传统代代相传,“忆昔汝翁如汝长,笔头一落三千字。”(《别子由三首兼别迟》其三),认为子辈如果能承担起秉承家学传统的重任,自己和弟弟苏辙即便退隐也无憾:“两翁归隐非难事,惟要传家好儿子。”(《别子由三首兼别迟》其三)。宋代诗人李刘在其诗《贺舍弟新得子》有“点校六经留汝读,吾家元不蓄金籯”,把书籍当作传家的珍宝,希望后代能勤读圣贤书。这一类诗歌,以劝学为本,目的在于督促儿孙后辈继承家业,殷勤事学。孙应时的《和魏公再用韵勉子孙学》诗:“儒家乃何事,驾言圣门归。万古江河流,三春卉木菲。忍将少年意,负此白日晖。拱把得封植,要看四十围。东山公别墅,明湖照檐扉。尘嚣澹一洗,六籍真可依。城南拜新作,妙墨龙蛇飞。著鞭继家声,临岐莫依违。”及《诒侄生日》:“吾惟两犹子,汝复近成童。已枉十年读,何时万卷通。圣贤垂日月,豪杰起云风。灯火清秋夜,宜加百倍功。”更是直言希望子孙后代通过勤学苦读,作圣贤豪杰,振兴儒学。

中国古代社会家族制度至宋代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变,就家族本身而言,门阀地位不再成为世袭,这种变化使宋人意识到几乎每个家族都可以通过在某个领域的努力奋斗而成为新的世家大族。宋代不少声名显赫的新兴家族,就是在这种重新建立家族组织的尝试和努力中形成的。但是新兴家族的成员需要依靠努力来保持家族的兴盛不衰。宋人以为,致力于自己的宗族社会,也是对国家做贡献。因为国家秩序就是由单个的宗族组成的。范仲淹晚年在苏州设立义庄,欧阳修编纂族谱,这些都是为了把自己因为科举和做官积累的资本传递给家族后代。重视宗族社会从理论上讲也有意义,是恢复古代礼制的手段。在这种社会现实下,士大夫十分重视后代教育,希冀子孙勤学苦读以传承家业。苏辙勉励侄子说:“文字承家怜汝在,风流似舅慰人心。便将格律传诸弟,王谢诸人无古今。”辛弃疾勉励诸子“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更是希冀诸子苦读勤学考取功名。王迈《叔寿侄》一诗:“缠经六日便颁人,还是长庚初度辰。兰砌声名千载旧,竹林风月几时新。诗书本是吾家事,灯火须勤汝辈亲。未金杯为寿祝远,且期及第为亲荣。”更是说出了心中殷切地盼望。

在考取功名振兴家业之外,宋人也不忘在家训中教导子孙要兼顾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故在家训诗中也有对于教导子孙如何为官治国方面的训诲。陆游在长子虡赴任前夕,谆谆教导他要勤于政事、赏罚分明:“顾於赏罚间,其肯为汝偏。夙夜佐而长,努力忘食眠。”(《送子虡赴金坛丞》),在《送子龙赴吉州掾》中,告诫将赴官的子龙廉洁自律:“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馋毁”。

二.教育方法:从技能总结到言传身教

在宋代文学声名较为显赫的家族,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学创作成就和相关的文学理论以传授其子弟,并形成家法或家学。这些家训诗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科举,也是提升他们的文化与文学能力的重要凭借。如郑侠的《教子孙读书》一诗,就是用水盂和镜子能照出人的面孔作比喻,告诫子孙要获得知识,必须心境宁静,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刻苦读书。“精神在人身,水镜为拟伦。身定则神疑,明于乌兔轮。是以学者道,要先安其身。坐欲安如山,行若畏动尘。目不妄动视,口不妄谈论。俨然望而畏,曝慢不得亲。淡然虚而一,志虑则不分。眼见口即诵,耳识潜自闻。神焉默省记,如口味甘珍。一遍胜十遍,不令人艰辛。”指出读书的诀窍是:“身定”、“神凝”、“眼见”、“口诵”、“耳听”、“默记”,细致具体地将读书方法传授后人。陆游在《示子通》一诗中,也将自己一生写诗的经验总结传授给儿子:“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讲到自己初学诗时,只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到了中年才领悟到,诗应该注重内容意境,真正的功夫在诗外。并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再次强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明不拘泥于书本,指出实践的重要性。此外《示儿》:“字字讲声形,仍要身践履。”《睡觉闻儿子读书》:“人人本性初何欠,字字微言要力行。”陆游在一系列家训诗强调生活实践对增进学问的重要性。

宋代家训诗中,除了读书方法的总结,也饱含对子孙言传身教的关怀。如陆游的《示元敏》:“学贵身行道,儒学世守经。心心慕绳检,字字讲声形。吾已鬓眉白,汝方衿佩青。良时不可失,苦语直须听。”陆游教导儿子要抓住大好光阴,读书为学要身体力行。其《书戒》:“我幼事父师,熟闻忠厚言,治身接物间,要使如春温。”此诗谆谆告诫子孙为人处世当忠厚诚恳。邵雍《教子吟》:“为人能了自家身,千万人中有一人。虽用知如未知说,在乎行与不行分。该通始谓才中秀,杰出方名席上珍。善恶一何相去远,也由资性也由勤。”强调“知行”在教子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反复告诫子弟,要彻底完善自己是很困难的,只有从实践中才能逐渐完善自己,善恶完全决定于后天的行动和实践。在身体力行的教导中,宋人家训诗也体现着对子孙情感的关心。陆游的《东斋杂书》里写到儿子即将远行,自己一早来江边相送,风中思及骨肉亲情,心有所感:“区竽常愿雨,秧菜常愿晴,吾儿行渡江,晨起愁风生。人生各徇私,夫岂造物情。孰能均此意,万里皆春耕?”体现父爱的深沉博大。

宋代家训诗的作者言传身教,在殷切期望中将治学、治家、为官之法叙述详尽,便于子孙学习操作。其丰富的育人思想,体现了我国古代重视家庭教育之有识之士可贵的育人理念。对青年人进行思想教育,塑造完美的人格,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贯主题;古代家训虽有其时代局限性,但其中代表优秀传统文化的立人思想和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注 释

[1]张艳国.中国传统家训的文化功能及其特点[N].光明日报,1994.06.13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课题:传统家训立人思想对高校重构德育教育模式的啟迪与借鉴研究(141024)。

(作者单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新疆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子子孙陆游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教子无方
First Man
除夜雪
老人留房给孙辈 引子孙大战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
“不靠谱”的教子经
留钱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