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7-04-10李青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音乐鉴赏审美能力培养

李青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高校纷纷把艺术教育作为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鉴赏》课是各个大学开设的最常见的选修课程之一。在此,笔者仅以大学《音乐鉴赏》课为视角,思考如何更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音乐鉴赏》 大学生 审美能力 培养

通过欣赏音乐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悟美,发现美,是当代大学生不可缺失的重要素质培养之一。中小学教育阶段,每个学生由于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校对音乐这类艺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也有差异,因此,所受的音乐艺术教育也就千差万别,薄弱的音乐基础教育使得大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任务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

近几年来,高校纷纷把艺术教育作为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鉴赏》课是各个大学开设的最常见的选修课程之一。在此,笔者仅以大学《音乐鉴赏》为视角,思考如何更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学校、教师共同加强课堂管理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缺失,其消极影响明显显现于大学教育中。目前,大多数高校将《音乐鉴赏》作为选修课,这种课程性质也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的主观印象。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心态?笔者认为,学校和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主动端正学习态度。首先要加强的就是课堂管理,严肃课堂纪律,杜绝自由散漫和放任自流的现象发生,采用积极的课堂管理方式,提高学生上课的主动意识,如从学校来说,将学生出勤率纳入课程教师的考核项目之一,让教师教的主动。从教师来说,加强对学生的出勤考核管理,将此作为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加强管理使学生重视课程,是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基本条件。

二.创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辨识力、理解力

审美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的。所以,学生在欣赏音乐,进行审美的过程中会经历两个不同的阶段,一是对音乐、对声响的理性辨识,理解后,学生才会进行情感体验的转化。教师在《音乐鉴赏》课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辨识力和情感体验的能力。

教师在教《音乐鉴赏》课的过程中,不仅应当重视乐曲情感的讲解,更应该以音乐作品为基点,讲解音乐创作的基本要素。如怎样辨识五线谱,音级、音程、和声的概念,并通过这些乐曲了解简单的节奏街拍关系、调式调性关系、和声关系、音色关系等等。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时,教师应结合作品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加强学生辨识力,也为下一步音乐的情感体验提供重要保障。

三.创新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审美活动的规律就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体验。当学生对乐曲有了初步的辨识理解之后,对乐曲的理解力和领悟能力会更进一步。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感受音乐的魅力,这才是审美的开始。唯有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亲身体验,由浅入深,才能“美在其内”。例如,在讲授完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传统音乐的调式的特点,简单的创作五聲旋律,引导学生演唱出来,让学生亲历创作过程。改变传统音乐教育让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不局限于理论教学,努力为学生提供积极的音乐审美资源,欣赏多种多样的音乐文化类型。在《音乐鉴赏》课程之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校园专业音乐会,使学生真正现场感知音乐,亲身体悟音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差异。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于学生不熟悉的音乐类型和音乐领域,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启发学生进行审美体验。

四.结语

音乐是和我们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艺术,它源于人们的生活,反映并影响着人们生活。加强音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不断反思如何更好的开发适合学生学习,并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提高审美的音乐文化资源。如何能够帮助学生自己区分音乐的美感、处理好感性和理性的关系。如何能够加强音乐实践经验,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有更加深入的感悟,是音乐教育改革者需要不断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音乐美学基础》宋瑾.上海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联合出版.2008年

2.冯兰芳《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公共选修课程的忍考》,《人民音乐》2003.12.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音乐鉴赏审美能力培养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优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