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应增强文学美感

2017-04-10郭红娜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朗读美感文学

郭红娜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美感教育非常重要,也简单可行。创设情境氛围、确立语言基调、注重文本朗读、运用多种手段等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达成这一目标。

关键词:文学 美感 情境 朗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应增强文学美感,而且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美感教育,有着数理化政史地等学科所没有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否在教学中进行文学美感教育,是衡量语文课是否合格的标准,学生能否得到审美享受和这种享受程度的大小,是评价一堂语文课质量高低的重要尺度。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增强文学美感呢?

一.创设情境氛围。在语文课堂上营造一种美的情境氛围,是激发学生美感的重要手段。精心设计新授课的导语就是―种办法。如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们可以从设计导语入手,激发学生的文学美感:“同学们,初中时我们学过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中的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透着安闲、恬静、祥和的田园风味。其实,辛弃疾的词更多的是透着慷慨激昂、苍凉悲愤的豪情壮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慷慨之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样设计导语,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对文学作品的美感以及探究精神。课堂教学中若能很好地渲染,造成一种气势,即使是阅读或写作议论文,也会打动学生。如以“追求”为题目写作议论文,有的学生引用了邓小平的《讲讲实事求是》中的一段话:“历史已经证明,没有实事求是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没有实事求是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还将证明,只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同实际相结合,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富强,我们的人民就会更加幸福,我们的民族就会以更加雄伟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段话语气势充沛,充满情感,如果我们让学生在仔细领悟的基础上朗读一下,一定会以有力的气势震撼学生的心灵。

二.确立语言基调。语文教学的课堂语言应是富有感染力的,舒展处应如行云流水,从容自如;畅达处应如山间挂瀑,飞流直下;激昂处应如排山倒海,气势磅礴。教师的讲授语言必须根据每篇文章的不同风格,恰到好处地表达出相应的情调。如教学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就应选择一些色彩不太强烈、声音不太响亮的字词和稍长点的句子讲述。而教学《屈原列传》中的部分章节,则需用明快而强烈的语言,传达出慷慨激昂的情感。语言情调的准确确立,会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

三.注重文本朗读。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也是增强文学美感的有效方法。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真实地感受其中的魅力。朗读就是要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情感内容,把作品的意境、情感、神韵出神入画地渲染出来,使学生的情感很快地与作品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热心投入与潜心研读的境地。如朗读《与妻书》一文,既要把握好委婉缠绵、如泣如诉的语调,又要表达出视死如归、慷慨悲壮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这不只是一曲爱情之歌,更是一首浩然正气之歌。诗是语言的艺术,也是音乐的艺术,优美的诗歌朗读更容易感染打动学生。如用高亢奔放的气势朗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会使学生产生一種气象宏大、苍凉沉郁的审美感受。而用委婉低回的语势和深沉浓重的情感吟咏戴望舒的《雨巷》,那个紫丁香一样美好的形象,便会让学生久久沉浸在淡淡的哀伤的审美心境中。

四.运用多种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日益丰富。若能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适当运用乐曲、幻灯片、电影、电视、多媒体等形式,便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神奇,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领悟和美感。如朗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可以配上一曲柔和清新的音乐,会使学生入情入境。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放映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相应片断,王熙凤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精彩出场,定会使学生哗然喝彩,更加真实地感受文学的魅力。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激发文学美感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所谈只是初步的尝试。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将有意识和无意识注意相互配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愉快地投入新文本的学习,并且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保持思想的高度集中,精神的完全放松,从而发挥最佳的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朗读美感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