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2017-04-10王敏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阅读习惯阅读

王敏

内容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从各种材料中汲取创造性的成分,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在应试教育里,语文教学基本形成了一个以教师、课堂、教材和考试为中心的封闭系统,教师缺少对学生进行阅读上的指导,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针对此类现象,本文首先从重点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谈起,其次谈到如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正确使用精读略读等阅读方法,希望能对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起到作用。

关键词:阅读 阅读习惯 阅读方法

阅读的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手段,阅读方法得当,读书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正确的阅读方法的选择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内在的自觉发展也是阅读方法所要努力追求的目标。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教师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由阅读时间巩固下来的阅读方式、方法和程序等的统称。习惯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直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首要内容。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教学的目的,首在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因此在阅读中,教师也不应忽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其一,培养学生勤用工具书的习惯。

阅读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自学的过程。在自学中学生难免会遇到难题,学生除了问老师、问他人外,还可以使用工具书来解决。工具书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助手,是“无声的老师”。使用工具书,可以帮助我们识字、解词,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工具书种类很多,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

其二,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读书笔记的形式主要有:写内容提要、写读书心得、写卡片等。

经常写读书笔记,是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忽视的内容。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搜集资料,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特别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其三,培养学生养成留心浏览的习惯。

浏览往往是带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的,它在阅读时只抓与当时阅读目的有关的东西,它是为了获取主要事实和观点的,这种阅读的目标集中阅读的速度很快,多用于收集资料,因此,这种阅读方式实用性强。

其四,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习惯。

“朗读是语文训练中最重要的内容,不但是各种读(默读、速读、跳读等)的能力的基础,而且能够培养使用普通话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1]P290“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是指用普通话读,读准字音。流利是指流畅贯通,不增不减不到不停。有感情指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控制语速、语调的快慢、高低、轻重、滑涩,准确地把它传达出来,做到声情并茂。”[2]P161

“诵读是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一项重要形式,它应成为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不可忽视的内容。这不仅是因为诵读是默读、速读等各种形式的读的基础,而且诵读有助于培养使用普通话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诵读还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P212我们今天的语文及其文学作品都是以语体文为主,特别是在中学阶段,应充分重视诵读,把它作为一种基本功来训练。因为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它有利于培养记忆力;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初中生正是精力充沛、记忆力最强的时期,这时通过诵读并背下来的东西,会让人终身受益。背诵对扩大知识储备、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能力作用极大,因为背诵名篇佳作,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功底。

其五,培养学生圈点批画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意思是说,要养成圈点批画的习惯。假如教师经常注意引导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进行圈画和交流,久而久之,学生的在大脑里就会形成一种较为恒定的模式:一到阅读时就会自动拿起笔进行圈点批画(在读书的过程中,会遇到精彩的词语、句子、段落等,这时可以画下来,便于以后查找,同时还要学会点评,即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比如读到一个好句子,可以写一些醒目字样。)这些习惯的养成之时,一定的阅读能力也就形成,这些良好的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需要强调的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要求学生克服、纠正一些不良习惯。如不珍惜时间的习惯,不爱动手动笔的习惯;作风拖沓等习惯。因为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前提。

二.精讀、略读等各种阅读方法的使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此教师在学生读书的具体方法上也应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要让学生知道精读、略读的具体方法。

精读是指读者为了达到对读物的充分理解,而认真、仔细地研读课文,最后完全理解阅读材料内容的阅读方式。精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语言修养,从而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精读训练的要求:首先,老师可以为学生规定阅读的方向。要让学生在精读前明确文章写什么,文章是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这样才能使精读落实到实处。其次,指导学生阅读的程序。一般都按照“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综合”的逻辑顺序训练学生精读。然后,指导学生明白精读不要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去进行阅读教学中的精读:可以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比如字词的本意是什么,字词有什么文化内涵等;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句子入手,读懂句子的含义,如句子的言外之意,句子的思想感情和其在作品中的作用等;精读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如作品表达方式的性质、表达的对象、表达的艺术特点等。精读方法很多,有复读法、熟读法、分析阅读法等。当然,教师们应鼓励学生总结出适合自己情况的精读方法,从而提高其自学能力。

略读,就是总揽全局,抓住要点的一种阅读方法,又称“速读法”。略读方式的运用范围很广,可用于阅读各门学科的课本、参考书;课外阅读报刊和书籍。目前,信息时代的到来,这更要求人们具有略读的技能。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略读技能的培养。

具体说,略读训练就是要培养学生迅速捕捉关键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抓重点句、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迅速准确概括全篇的能力。

略读训练的方法:首先要求学生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中心;其次可以要求学生对重点段落进行反复地读;然后要让学生把精读与略读等各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阅读;最后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作摘录。

精读旨在透彻理解,略读旨在增长知识,开拓眼界,提高速度。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学生应在阅读中恰当的运用这些方法,其他的还有顺读、跳读、倒读等,都是阅读中可以适当运用的。面对不同的读物,应怎样的选择阅读方法,应怎样的有机结合,如何能把多读、多思、多疑、多写结合起来,这些教师也应向学生讲清楚。同时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的阅读经验和方法以供学生采用和借鉴,这也是改变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有效途径。

现在是信息时代,阅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这也是世界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它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效益是否提高,还关系到我们所培养的人才能否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落实肩负政策,还学生阅读的时间,并且适当的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使语文教学从应试教育真正的走向素质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实践主体。

参考文献

【1】曹洪顺.语文教育慢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290

【2】邵子华.现代语文教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161

【3】杨道麟.语文教育学导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212

(作者单位:湖北省阳新县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阅读习惯阅读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