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考斯基作品中的酗酒者群像探析

2017-04-10由欣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苦水查尔斯下层

由欣源

内容摘要:查尔斯·布考斯基在其短篇小说集《苦水音乐》中塑造了大量的酗酒者,酗酒是这些人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证明自我存在的方式。布考斯基通过对酗酒者们狭小、压抑生存空间与糟糕、失语生存状态的描绘,展示了他们的孤单又无聊精神世界。

关健词:查尔斯·布考斯 酗酒者 特征

查尔斯·布考斯基是美国战后的著名作家、诗人、酒鬼,被《时代周刊》誉为“美国底层社会的桂冠诗人”。诚然,布考斯基的创作是基于对底层社会生活的深入了解,因为他自己就是底层中的一员。布考斯基年轻时曾做过许多工作如邮差、洗碗工、卡车司机等,这一系列的生活经验也反映在他的创作中,并以此展现生活的卑微、不堪与肮脏,由此他亦被称为“来自地狱的海明威”。

《苦水音乐》是布考斯基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作,也是其数部短篇小说集中唯一被翻译成中文的一部。该短篇小说集共收录小说35篇,其中34篇均有酒意象出现(除了《你吻了莉莉》一篇)。在这34篇小说里,作者提及了各式各样的酒:啤酒、苏格兰威士忌、麝香葡萄酒、伏特加、白兰地、金酒......与酒意象相关,便是饮酒的人。“酗酒”不同于一般的饮酒,酗酒是长期、过量地饮酒并对酒精产生严重的依赖。布考斯基便是一个彻底的酗酒者——酒、女人、赌马和古典音乐几乎构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同时作者又将他本人的生活赋予给作品的人物。由此一来,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是一个酗酒者,不论是何等阶级或何种身份。

一.酗酒者的身份特征

1.作家/诗人

在《苦水音樂》中布考斯基刻画了各色酗酒者,其中属对作家/诗人的描写最为丰富,他们大多落魄潦倒:《两个吃软饭的》中吃软饭的难产作家“我”,《大诗人》中房间里充斥着“呕吐物、酒气、尿味、屎味与腐烂食物的气味”i的伯纳德·斯塔奇曼,《工作日》中沉浸赛马的乔·迈尔,《蜘蛛》中连喝六、七瓶啤酒的的麦克斯·米克洛维奇......值得注意的是亨利·切纳斯基这一形象,亨利·切纳斯基在布考斯基的多部作品中均有出现,他是布考斯基在作品中的化身:在《邮差》中,他是个典型的社会失败者,靠做邮差赚来的微薄收入勉强度日;在《样样干》中,亨利·切纳斯基又变成一个“在路上”的垮掉派,不断穿梭在美国各大洲之间。同样,在《苦水音乐》里他也不断地现身,比如《如何被出版》、《被烧到就要尖叫》、《人渣的悲伤》等多篇小说便是以此人为主人公。他是个地下作家,是“一个彻底的混蛋与可恶的人”ii——酗酒、赌马、私生活混乱。

评论界一贯认为布考斯基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自传性,一如作家本人的实际生活,布考斯基在刻画落魄作家/诗人时,首先给予他们的定位就是酗酒者。在他的作品中,没有一位作家/诗人是不喝酒的,酒精与宿醉构成了他们最基本的日常。布考斯基借“酗酒”这一消极行为展现他们的人生困境,这种人生困境不仅来源自没有谋生能力只得靠女人供养的拮据,更是由于“事情一开始就是个错误”iii,徒劳而无功。布考斯基在创作这类人物时有一定的反讽色彩,在他看来,作家和诗人都是庸常之人,一如他自己。

2.下层边缘人

除了落魄的作家/诗人外,布考斯基描绘了许多的无业游民、街头流浪者、送货员等边缘的下层人物。也许是与作家个人经历有关,青年时期“样样干”的最底层生活成了他创作的来源。在这里,主人公们的生活比蓝领阶层还不如。蓝领阶层的痛苦源自对于失业的恐慌、对生活的挣扎,而无业游民、街头流浪者们则不存在这番忧虑,送货员的烂工作也是暂时的。这些下层人物存在严重边缘化的倾向,他们都活在自己醉酒的世界里,缺乏上进心,外部世界与己似乎毫无关系。在对底层酗酒者的描绘中,布考斯基与雷蒙德·卡佛极为相似。与卡佛作品中酗酒者不同的是,卡佛小说中的主人公总是手握酒瓶却渴望戒酒,沉沦酒精却渴望救赎。布考斯基的主人公们全然没有这样的想法,在他们看来无论戒酒与否生活都不会有丝毫气色,“戒酒的酒鬼与重生的基督徒是最糟糕的”iv。《破商品》中的麦尔斯曾是是美国钟表公司掌管者,酗酒与糟糕的婚姻摧毁了他的生活,此时的他已经开始戒酒,但变得刻薄而易怒。

这些下层人物的生活与那些作家/诗人们别无二致,只是在身份上有些许的不同。在布考斯基看来,他们本就是下层中的一员,并没有什么更高明的地方。《被烧到就要尖叫》中人物间的对话体现了布考斯基的此种观点:“作家是宇宙妓女。”“宇宙妓女混得要好太多了,朋友。”v作家的生活更是需要女人供养。无论是落魄作家/诗人还是下层边缘人、无业游民,布考斯基笔下的酗酒者具有鲜明的群像性,他们是一群符号化了的酗酒者:缺少疼痛感,除了无节制的酗酒就是酒后糜烂的性关系,不停践踏自己的生活,叛逆而决绝,没有任何光辉可言。尽管这样,也不想做任何的改变。

二.酗酒者的精神世界

酒精是空虚之物,“举杯销愁愁更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与酒为伴者大多孤独难耐。纵观《苦水音乐》全书,其中众人物都是浸泡在苦水与酒水之中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单薄且充满隔阂,两代关系、夫妻关系、情人关系间都呈现出一种疏离感:《父亲之死》中“我”觉得父亲的葬礼像一个冷汉堡;《大诗人》中的伯纳德·斯塔奇曼获得了诺贝尔奖举世闻名仍唤不回妻子的心;《全垒打》中的班尼平日里对情人贝蒂丝毫不关心,当需要借她的住处当避难所时才频繁出现......彭建明在其研究中指出了孤独与酗酒的关系,即“孤独作为促进酗酒及妨碍戒酒的因素,在酗酒发展的全过程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vi”这是在说,孤独程度是与酗酒程度成正比。在酗酒者的世界里,没有彼此的脉脉温情,没有同类的相互取暖,想要摆脱孤独只能借助酒精。布考斯基在如此的孤独中隐含着对人与人间相互交流的渴望,还有对下层民众包括他自己的同情。

除孤独外,这些酗酒者们还集体呈现出一种无聊的状态。在《好一场宿醉》里,当朋友问起“你为什么这么爱喝酒?”如此的问题时,凯文也只能回答——“我猜我大概只是太无聊了。”在《九百磅》中,布考斯基写道:“当一个作家就会有这种问题,也是最主要的问题——空闲时间,过多的空闲时间。你必须等待灵感才能下笔,而当你等待时就会发神经,当你发神经时就会喝酒,喝得越多就越神经。作家与酒鬼的生命真是乏善可陈。”也就是说,无聊是他们酗酒的原因之一。正是出于无聊,《在街角酒吧喝啤酒》中的“我”走出家门,到酒吧去与陌生人拼酒、胡扯;《白狗拱背》中亨利认为只有喝酒才能不断刺激自己,让自己感觉还活着;《欺骗玛丽》中退休了的泰德除了赛马无事可做......这些酗酒者们好像除了酗酒之外也无事可做,叔本华有名言“人生实如钟摆,在无聊和痛苦间徘徊”“无聊和痛苦是人类幸福的死敌”。在叔本华的悲剧美学里,只有当欲望满足时人才会感到无聊。我们很难说酗酒者们的生活是否真的是痛苦的,但在他们喝酒(或喝完)的时候,当全部欲望得到了满足,他们确实是无聊的。另一方面,孤单与无聊又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因为孤单,所以无聊。

在西方文学语境下,谈及“酒”或是“酗酒”“酒鬼”自然会联想到酒神狄奥尼索斯与其所代表的酒神精神。正如尼采所阐释的:酒神精神中包含了诸多非理性的因素,它是狂欢,是自我的释放。《苦水音乐》里的酗酒者形形色色,在酒精的作用下他们放纵自我:想喝多少就喝多少,想喝到什么時候就喝到什么时候,想同谁发生关系就同谁发生关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尽管这种做法可能被视为反叛、异类,可对于酗酒者们来说,此种生存状态正是迷醉状态下对人生最大的肯定。这也并非他们不上进,而是对他们来说,这样的生活就已足够,生来赴死是他们生活的基本智慧。

三.酗酒者的生存空间及生存状态

“酒”是贯穿《苦水音乐》全书的线索意象,甚至可以说在一些作品中,没有它故事就不得以发生、进行,喝酒是主人公们的下意识行为,他们无论做什么都要喝点酒。究其原因,“酒”作为工具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首先,酒是交流的工具,如《在街角酒吧喝啤酒》中主人公间的谈话、争论就是从一杯啤酒开始的。孤独的主人公们碍于没有能够交流的人或是可供交流的话题,酒是他们促使他们交流的良好媒介;其次,酒是表达自我的工具。《我爱你,艾伯特》中玛拉与艾伯特终于和解,《父亲之死》中的“我”与刚去世不久的父亲的女友发生性关系。这些行为都是在酒精的作用下完成的。这些酗酒者都是生活中弱者,都是在走下坡路的人,勇敢地行动对他们来说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他们需要借助酒精的力量。最后,酒是打发时间的工具。无聊始终是人公们的一贯精神状态,无事可做便以酒自娱。喝酒是他们无聊的开始,却是烦恼的结束。

酗酒是布考斯基笔下人物存在的一种方式。存在主义哲学在20世纪20年代传入美国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存在主义哲学强调“自由选择”“人的自由是绝对的”——基于自由选择,他们主动选择了人生困境。加缪在《西西弗福斯神话》中称“反叛给予生活以价值”,那么这些酗酒者们就是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选择了酗酒的生活,以宿醉增加生活的价值。布考斯基不是一味地把生活写得多绝望,他只是孤单又无聊。《帮唐恩一个忙》中拉里轻描淡写道出了“生活是可以很仁慈的,只要你顺势而为”的人生哲理。我们很容易发现,作者并没有赋予酗酒者们太多的生活背景,通常只是截取他们生活的一个片段,亦或是一个场景,以一点窥探生活的真实。王中强认为,“酗酒和酒鬼这一主题可以生动地再现人物糟糕的生存状况、生活状况。这些人物......情感缺失,不擅交流,在社会权力结构中属于底层,集体失语。”

《苦水音乐》里的故事多发生在室内,酒吧内部(如《沉沦与堕落》、《火热女郎》、《欺骗玛丽》)或房间里(包括卧室和旅馆,如《螳螂》、《冷夜》、《一个头像》)是最理想的场所。“室内”由一面面墙组成,空间狭小、压抑、封闭,主人公们的生存空间有限。一如萨特《禁闭》中的客厅,有限的生存空间会对主人公的生存状态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反作用于他们的精神世界并致使各种危机的出现。在主人公们破碎的生活中,荒诞和冒犯是常有的事情。

查尔斯·布考斯基在《苦水音乐》里创造了一个由酗酒的作家/诗人、下层边缘人、生活失败者们构成的世界,他们身陷人生多重困境,吃苦受罪,沉浸酗酒难以自拔。这些酗酒者们具有群像化的特征,塑造形象并不是作家的主要目的。布考斯基对他们展开了粗线条的勾画,其意图是通过对酗酒者生存空间与生存状态的描绘展现出一种破碎的生活:20世纪70年代美国下层芸芸众生生活的孤独与无聊,挣扎与坚强。这种孤独与无聊是集体性的,是非个例的。孤独与无聊导致他们酗酒,然而他们并不试图改变这种生活,个体的生活毕竟是自由选择的结果。《苦水音乐》是一部跳出是非的反崇高之作,其中的酗酒者更是仅凭几瓶酒就可以追上前辈“垮掉的一代”的脚步——或可能比他们更进一步戳穿现实。

注 释

i[美]查尔斯·布考斯基著,巫土译,杨敬校译:《苦水音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2页。

ii[美]查尔斯·布考斯基著,巫土译,杨敬校译:《苦水音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5页。

iii[美]查尔斯·布考斯基著,杨敬译:《邮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页。

iv [美]查尔斯·布考斯基著,巫土译,杨敬校译:《苦水音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14页。

v [美]查尔斯·布考斯基著,巫土译,杨敬校译:《苦水音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89页。

vi彭建明:《孤独、酗酒与社会关系研究》,《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4年3月第21卷第1期。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

猜你喜欢

苦水查尔斯下层
I ’m a Dog Lover
Tricks or Treats
My New Teacher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对经不同方法干燥的苦水玫瑰品质的综合评价
杨晓东摄影作品赏析
——苦水“二月二”社火组照
蜈蚣井的传说
一类多个下层的双层规划问题
积雪
陕西横山罗圪台村元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有借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