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越式跳高助跑技术对起跳效果的影响研究

2017-04-10周红琴

武术研究 2017年2期

周红琴

摘 要:背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是其关键技术,起跳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跳高的运动成绩。同时,起跳技术又是助跑技术的延续。因此,助跑技术对起跳效果又有着直接影响。文章就助跑技术对起跳效果进行系统的研究,以便更深刻的了解助跑技术与起跳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提供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背越式跳高 助跑技术 起跳效果

中图分类号:G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2—0151—02

1 引言

背越式跳高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技术,其中起跳技术是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关键技术,起跳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跳高的运动成绩。而且,田径运动的任何技术都是由不同的技术环节所组成,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链”,每一个技术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如果某一个技术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技术环节的失调,以致影响运动成绩。因此,起跳技术的又受到助跑技术的影响,而且助跑技术又是跳高技术的开始动作,因此,助跑技术对起跳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就助跑技术对起跳效果进行系统研究,以便更深刻地了解助跑技术与起跳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提供良好的条件。如何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的助跑技术进行训练,使助跑技术能够更好地与起跳技术达到有机的衔接,提高起跳效果是广大教练员十分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的助跑技术对起跳效果以及跳高成绩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背越是跳高助跑技术对起跳效果的影响,对于完善助跑技术,提高起跳效果,提升运动成绩有着重要的意义。

2 背越式助跑技术的动作要点

背越式跳高助跑技术是以良好的节奏和速度通过一定的距离的“J”形路线为起跳做好准备。助跑应该是放松、自然而连贯性,要求控制好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的加速过程,使最后一步即要达到较高的水平速度,又要有利于向上垂直速度的转变。助跑技术的要点主要体现在助跑的距离、路线、节奏和速度。其中,背越式跳高助跑的距离和步数因人而异,一般用8-12步或9-13步。助跑的任务就是使运动员获得适宜的水平速度,良好的助跑节奏,合理的身体姿势,为起跳创造有利的条件。助跑的直线部分是加速跑,要求上体前倾,跑动自然、轻松、有弹性,节奏合理。弧线部分要求身体内倾,摆侧脚以前脚掌内侧着地,跳侧脚以前脚掌外侧着地,脚的着地点距身体重心投影点较远,摆侧肩高于并领先于跳侧肩。通过身体内倾自然降低身体重心,增加起跳时的用力工作距离,提高起跳效果。

3 背越式助跑速度对起跳效果的影响

背越式跳高起跳的腾起初速度是由助跑所获得的水平速度通过起跳技术转换为必要的垂直速度与水平速度。充分利用助跑水平速度的转变,能够更好的通过起跳形成良好的垂直速度。其中垂直速度的大小就直接影响着运动员起跳后身体重心上升的高度,所以垂直速度的大小可以直接反映运动员起跳向上的效果。

3.1 起跳结束瞬间垂直速度和助跑结束时水平速度之间的分析

起跳结束瞬间是指起跳离地瞬间,是运动员做斜上抛运动的开始时刻,此刻的垂直速度决定着运动员身体重心上升的高度,水平速度决定着运动员过杆的速度。因此,运动员在起跳结束时的垂直速度作为起跳腿动态力量的一个标准,这个动态力量就是“起跳的爆发力”。研究表明,高水平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在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支撑时刻,身体重心位置最低,垂直速度值最小,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的同时,最大的变化就是运动员身体的质心由低向高不断加速上升的过程,垂直速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身体质心不断上升,而且快速弧线助跑的惯性作用,使身體由内倾转变为竖直过的程,垂直速度积累增大。

3.2 助跑最后两步身体重心高度、垂直速度变化分析

背越是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几步身体重心明显下降,这会对助跑速度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利于顺利完成快速起跳动作。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身体重心变化总体上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但是,助跑最后几步身体重心起伏过大,必然影响助跑速度的发挥和动作的连贯性,因此,助跑最后几步在保持速度的同时,平稳降低身体重心并快速有力的完成起跳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助跑最后两步的速度和身体重心的高度要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程度,这对运动员的起跳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 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着地方式对起跳效果的影响

背越是跳高运动员助跑进入到最后一步时摆动腿着地瞬间相对较大的着地角度和着地髋的角度对于保持助跑速度顺利进入起跳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对较小的着地角和髋角是由于运动员在摆动腿着地瞬间,为起跳做准备而降低身体重心而造成的,摆动腿的这种着地方式会使身体重心产生较大的制动力,从而导致水平速度损失较大,不利于起跳时腾起初速度的利用发挥,严重的影响起跳的效果。因此,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着地方式直接影响摆动腿支撑期的速度以及支撑、摆动技术,进而影响起跳技术和起跳的效果。研究表明,摆动腿着地瞬间的着地角度和伸髋角度与起跳离地瞬间的腾起初速度、腾起角度以及身体重心的腾起高度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4 结语

背越式跳高的起跳动力源是由摆动腿的摆动效应与起跳腿的蹬伸效果共同构成的。因此,助跑技术的最后两步对起跳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快速摆动和支撑腿的有力蹬伸都会影响到起跳效果,这也就是所谓的“双动力”,只有完成好助跑技术,才有可能实现“双动力”起跳技术,提高起跳效果,提升运动成绩。因此,正确的选择科学的助跑技术训练的方法与手段,不仅要注重运动员的速度训练,而且要注重运动员的快速力量训练,更要注重运动员动作节奏的训练,使运动员的助跑技术与起跳技术达到完美的结合,只有二者达到完美的结合,助跑技术与起跳技术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率,才能提高运动成绩。

參考文献:

[1]刘生杰.田径运动技术诊断与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2]许延威.对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周中革不同时期的技术比较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4):554-556.

[3]苏 斌.我国背越式跳高训练新思路[J].田径,2005(5):12-14.

[4]李国东,赵连甲.现阶段中国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一步至起跳的技术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7):975-977.

[5]郭春风,李双成.影响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高度的主要相关因素及提高途径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8):116-118.

[6]宋广林,闫之朴.对我国男子优秀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分析[J].体育学刊,2005(11):115-118.

[7]周凯峰,李建臣.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水平缓冲距离”概念的再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5): 69-71.

[8]苏 斌 ,吕乙林.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5):2-45.

The Influence of Fosbury Flop Approach Technology on the Takeoff Effect of High Jumping Players

Zhou Hongqin(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mateur Sports School of Yanhu District, Yuncheng Shanxi 044000,China)

Abstract:The take-off technique of back type high jump is the key technology, and the take-off effect directly affects the athletic performance of the high jump players. At the same time, take-off technology is a continuation of run-up technology. Therefore, the run-up technology on the take-off effect has a direct impact. In this paper, the study on the run-up technology i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un-up technique and the take-off technique, and provide good conditions for the creation of excellent athletic performance.

Keywords: Fosbury Flop Approach Technology Take-off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