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武术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2017-04-10田小培

武术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手段武术创新

田小培

摘 要:武术虽然在公共体育课程中作为必学项目,但其发展的现状并不乐观,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文章主要通过对现行武术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教学中采用创新型教学方法“罗森塔尔”式教學法、多媒体教学法、实景教学法、拳谚教学法以及攻防技击法进行实践,通过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改变学生对武术的态度,从而增强武术在学校中的传播。

关键词:武术 教学方法 手段 创新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2—0060—04

武术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它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2004年4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其中明确要求:“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内容”,以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1]。这无疑是为中小学武术教育提出了历史使命,然而,高等学校更是我国青少年开展体育活动、培养兴趣的主阵地,是发展民族体育的中介。同年11月18日,来自国家体育总局、全国高等院校的领导及多位权威专家、学者云集广州,出席全国首次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就武术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改革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专家们指出:尽管武术在不同时期被编入一些教学大纲,列入教学课程,但是武术教育在国内至今没有实现根本的普及,高校的武术教学大大落后于我国武术运动开展的形势。因此,高校武术课堂回归传统、恢复武术的本质属性,并结合新颖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传统武术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1 高校武术教学发展的现状

1.1 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任何教学活动均离不开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提高武术课程教学质量的重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是关键问题。现在很多学校的武术教学方法十分单一,而且都是一些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完整示范法、分解教学法等都是教师主动的教、学生被动的学。教学模式也是按照常规教学模式来进行 “准备活动—教学—练习—结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完全都是在灌输动作,而学生也是在被迫的记动作,根本没有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拳谱云:“舍本逐末,瞎胡闹,循序渐进最为高”。吴殳在《手臂录》强调“且传一法,练未熟,不教第二,第二法未熟不教第三,半载的学不多”[2]。这就是说拳师在传授每招每式及套路时都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招一式都要“到位”,即按照本阶段的功法要求把每个动作从起始到终点都一丝不苟做到位,可见教习武术不在多,而在精。拳谚云:“拳练百遍为会,千遍为熟,万遍为精”。但现在的教学都把精力全放在了“量”上,而忽视了“功”的积累。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利用现代化的新型教学手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必然趋势,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录音录像等等,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具体、形象和生动的特征。在对目前高校武术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学的调查中显示,只有25%的学校曾经使用过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而且使用的频率很低,绝大多数武术课教学都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学生反复练习——纠正错误——再练习的固定教学模式,然而由于武术套路动作数量繁多、方向、路线变化复杂、每个动作不可能在教师示范和讲解的时候得到完整的形象记忆,那么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1.2 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武术源于古老的中华民族,是伴随着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与实践斗争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东方古老文明的缩影。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但目前许多学校武术普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以长拳三路、二十四式太极拳为主,另外辅助一些基本功,这虽然符合了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但是却完全不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会慢慢扼杀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使学生由原来的喜欢武术到现在的不喜欢上武术课。高校武术的教材体系设置不合理,内容陈旧,缺乏对国内外新理论新方法的全面跟踪研究,所使用教材大都是十多年前的教材。秦子来在《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针对湖北省普通高校为样本展开研究,研究显示:目前武术教学的内容主要以国家规定的武术套路为主(主要是规定的初级教学套路),这一方面有利于教学计划、考核等内容的制定和实施,同时也为日后开展训练、比赛奠定了基础,但是这种大一统的作法也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情和积极性[3]。马岳强在《对湖北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选择了太极拳和拳、刀、棍、剑等初级套路,而对柔韧性水平要求不高,并具有竞争性强,攻防实战性强等优点的散打、短兵内容的选择比例却十分稀少。著名武术家马贤达先生指出:“中国武术的真谛归于技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武术的生命力即在于此。套路只是武术的一部分,绝非武术的全部内涵。”[4]攻防技击性是武术运动的本质特征,在散打、短兵对抗性项目中表现尤为突出,也深受大学生的喜爱,然而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往往只注重大纲而把课时的重点放在套路内容上,存在着只注重动作外型、规格而严重忽略其攻防技击特点的片面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枯燥、趣味性差,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对武术兴趣的培养十分不利[5]。

1.3 教学评价体系的非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否客观公正、全面合理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和武术在高校中的发展。据目前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公共武术课程考评方式的调查显示:大一考核内容上学校采用了青年长拳作为技术考评,占体育总分的40%,平时成绩占30%,素质达标占20%,其他占10%。根据学生进步程度的分值比例暂时没有设定,而由学生参与自评的情况更是没有,这说明我校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以学生演练水平为依据作为学生的体育成绩的评定方法,打击了身体素质较差而平时积极锻炼的学生的积极性,助长了那些具有一定基础、平时上课不努力学生的惰性,不能全面地检查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秦子来在《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目前湖北省普通高校武术课的考核侧重在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上,这一考核方法沿袭了武术竞赛的评判方法,但是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由于武术动作相对较为复杂,使得学生学习武术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协调性和相对的悟性,因而如果我们仅侧重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的评判,而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进步程度等等,无疑将会挫伤部分同学学习武术的积极性,进而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利于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和掌握武术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

另外在考评的形式上,我校大部分武术课成绩的考核与评定一直沿用传统的由任课教师对所任教班级进行自考自评的方法进行,带有浓烈的教师主观意志,存在着考核与评定的标准和尺度不平衡、人情评分等诸多弊端。因此,要发挥武术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综合效益,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就必须建立起新的教学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在教学中的激励功能[6]。

2 新型教学方法的实施意义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武术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体育教育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具体教学方法的使用得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可以弥补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的缺点;可以使原本死气沉沉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时可以增强學生在学习中间对动作的理解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对动作的理解、记忆的能力都是对老师的教学方法的一种反馈;创新型教学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进行转换,由原来被动的接受变成现在主动地学,学习热情的高涨可以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提高,增强对武术的喜爱程度。继承是创新的基础,而我们创造出来的新的教学方法同样也要被继承,因此,在创造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也要把原来的教学方法作为参考依据,在不违背原理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

3 武术教学方法的创新

3.1 “罗森塔尔”式教学法

“罗森塔尔”式教学法是由“罗森塔尔效应”演变而来的,罗森塔尔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的。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 )1966年设计了一些实验,试图证明实验者的偏见会影响研究结果。罗森塔尔及其同事要求教师对他们所教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试,他们告诉教师们,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者,并把这些学生名字念给老师听,罗森塔尔认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望得到改善。事实上所有大器晚成的名单是从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著不同。可是学期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试时,他们的成绩显著优于第一次测试的结果。这种结果罗森塔尔认为,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大器晚成的学生开始崭露头角,并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从“罗森塔尔效应”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心理实验。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埋藏在心底,但是却掩饰不住对名单上学生的热情,学生因为受到老师的重视和表扬,则变得更加自信,在成绩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其实,在武术教学中我们也可以使用“罗森塔尔”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针对一些对武术兴趣不高或者是技能相对较差的学生进行心里暗示,课堂上老师给予这一部分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以及语言上的鼓励,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在技能上也会取得一定的进步。

3.2 多媒体教学法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把多媒体技术植入教学中是符合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大方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武术教学中,只有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来,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针对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可以播放一些非专业类的比赛,让他们知道非专业类学生在通过刻苦训练以后,同样可以提高自身的技能并取得很好的成绩,从而改变学生学习武术的消极态度,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先让学生跟着视频模仿动作,使他们在自学的过程中产生问题,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给予动作上的纠正和指导,这种方法不但增加了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学生对动作的掌握度也会更加深刻。最后,考评的时候教师可以一改常规的考试模式,鼓励学生在所学动作的基础上进行创编,包括:动作结构、队形转换、服装以及配乐等等,以视频的形式在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制作视频的情况进行打分,打分的标准不仅局限于视频内容,视频制作的好坏、形式也都可以作为参考的依据,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从另一个侧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3.3 情景教学法

武术教学中的实景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到周围参观与武术有关的名胜古迹,在参观的过程中给学生传授相关的武术知识或者是讲述武术名人的英雄事迹,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以此来增加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情景教学法可以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来进行,例如:河南登封附近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少林寺,参观他们练功的地方以及周围的塔沟武校等,让他们切身体会到中华武术的魅力;河南焦作附近的学校可以到陈家沟去参观,有流传百年的祖祠、杨露禅学拳处、陈家沟太极拳学校以及新建的太极拳博物馆等,都可以让参观的人深刻体会到浓厚的太极文化,还可以看到名师表演,教师可以在参观的过程中将一些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进去,增强学生对武术理论的理解。

3.4 拳谚教学法

在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的长河中,谚语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语言表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谚语的特点就是简练、形象、生动、可以充分表达动作的含义及要领。如: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的时候有“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都说明了在习武的过程中武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学生阐述了做人的道理;在讲到武术的健身价值的时候可以用到“少时练得一身劲,老来健壮少生病”;“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松,久练为功,搁下稀松[7]”就是说在练拳的时候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切不可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突出内外合一的整体性原则的谚语有“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武术中有专打要害之说,“一打眉头双眼,二打唇上人中,三打中腮耳门,四打背后骨缝,五打肺腑胸膛,六打撩阴高骨,七打鹤膝虎胫,八打破骨千斤[8]”这句谚语,它让学生在明白武术上常说的要害“八打”位置的同时,也或多或少从中领悟到一些武术的真谛。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将这些谚语正确、恰当地运用到其中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把一些武术中的基本知识、习练的要领、技巧等方面融会贯通进去,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3.5 攻防技击法

武术最基本的特征是技击。很多学生学习武术最初的目的就是可以自卫防身,呆板的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一味的学习套路,抹杀了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攻防技击法就是在武术教学中,将动作的攻防意义、技击的使用方法结合进去,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通过对具体动作的技击性的讲解和两人的模拟对抗练习,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动作,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记忆[9]。如:五步拳中第一个动作:隔挡冲拳,左手就是迅速将对方打过来的拳格挡开或者用左手抓住手腕关节,破坏其进攻的意图,右手快速击打对方的肋骨部位;“左右仆步穿掌”,这个动作开始就是先按住对方打过来的拳或掌,然后提膝穿掌,这个手掌就是穿对方的咽喉部,所以不可过高或过低,由提膝穿掌变成仆步穿掌的时候,手顺势由下而上,可以撩裆,也可以作为一个过渡的动作,动作的每个细节都是有它特定的含义的。对动作攻防含义的理解和掌握是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迫切希望了解的,攻防技击的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是符合武术套路发展需求的。

4 结论与建议

(1)高校体育武术课运用“罗森塔尔式教学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引導,而教师则通过语言或者肢体动作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暗示,并因材施教,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2)教学方法应与时俱进,“多媒体教学法”与传统常规教学方法相比,虽较为先进,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如动作路线复杂多变还应以教师示范讲解为主,多媒体教学或视频观摩为辅。(3)“情景教学法”受到环境等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在实践教学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让学生观看武术名家曾经练拳的住所或者器械,通过讲解名家典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4)经对上课班级进行探索性的实验教学发现,“拳谚教学法”教学能使师生间的交流更加广泛;通过拳谚及典故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武术知识,通过“偶像”的故事提高对武术课的兴趣,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5)“攻防技击法”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6)在高校武术课的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体验到武术的魅力,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结合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武术,了解和感悟中国文化。建议更多的武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运用上述多种教学方法,以验证其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周玉芳.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J].山东体育科技,2009(6).

[2]王智慧.传统学武程序与现实教武现象悖论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7(4):86-87.

[3]秦子来.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

[4]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马岳强.对湖北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

[6]李光全,张元河.方法、现状与中国意识: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新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

[7]朱清华.武术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谚语[J].搏击·武术科学,2004(2).

[8]张大为.武术谚语释义[M].北京:红旗出版社,1988.

[9]朱清华.武术教学方法新探[J].搏击·武术科学,2009(6).

Wushu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Tian Xiaopei(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Duyun Guizhou 558000, China)

Abstract:Wushu, as a project, shall study in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our univerisity, but it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with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missio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Wushu development, using innovative methods, such as "Rosenthal" typ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 real situation teaching method, boxing proverbs teaching method,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combat method, carries on the methods in practice, by using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to change the students attitude of Wushu, to enhance propagation of Wushu in the universities.

Keywords:Wushu teaching method means Innovation

猜你喜欢

手段武术创新
中华武术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