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太极气势”模式的机理及训练价值

2017-04-10文青云李光华刘次坤

武术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机理

文青云+李光华+刘次坤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太极气势”的形成机理以及训练的价值进行探究。研究得出:“太极气势”有助于太极拳技击能力的提升,从而有利于太极拳各项运动素质的提高,对太极拳的攻防实战能力具有核心作用,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太极气势 机理 训练价值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2—0047—03

1 前言

太极拳属于武术,既然是武术,就体现着技击攻防,而现在我们很多的太极拳爱好者不知道太极拳的技击与攻防,只能把他当作一种健身运动来调养身体。本文通过对太极拳中“太极气势”的形成机理及训练价值作以论述,即对太极拳技击攻防内在功夫的形成进行更细微的阐述,希冀太极拳爱好者朝着太极拳最本质的东西即内在功夫的修炼去练习,为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2 “太极气势”的形成机理

2.1 规矩的外形

何为规矩的外形,即每一个动作都做到位。如太极拳中的三圆式静桩,要求头顶百会穴,两眼正视前方,舌头抵下颚,两手就像抱一个健身球,肩沉下来,肘关节不要上抬,胸合起来,不要扩胸,上半身是放松的,松腰圆裆,开胯屈膝,膝不过脚尖,重心在两脚之间,两脚扎根于地面,久练身上会有向外的掤劲即内劲。基本功中身肢放长的开合练习中,往上走时,四肢躯干尽量放长,以加强全身的弹性;合时,放松收于丹田,手走螺旋。左右抽转缠丝中,要求开胯圆裆、松腰、屈膝、腰走“8”字形。活腰,即腰左右两侧旋转,重心变换,手旋转走螺旋;螺旋力的穿透性强,就如拧进墙上的钉子。太极拳中动作基本都走螺旋劲。尤其发劲作用于目标时,通过内在阴阳的变化,外在虚实的转换,以达到更强的技击效果。云手左右缠丝的外三合:“肩与腰合、肘与膝合、腕与脚合,即沉肩坠肘、压腕,以使每一个小关节都得以灵活运用,从而达到节节贯串”。

2.2 以意导体

当我们明白了太极拳规矩的外形以后,就必须在意识的主导下引导身体的调节,意到形到:如升降开合练习中,向上打开时,意到哪里身肢就螺旋放长到哪里;合时,身躯就合成一团,就像一个充满弹性的气球一样。以意导体,就是在意识的主导下,按照特定的要求进行身法调节。如躯干部位要求做到“提顶吊裆、虚灵顶劲、尾闾中正、含胸拔背、松腰圆裆”;上肢动作要求做到“沉肩坠肘、坐腕舒指”;下肢动作要求做到“开胯屈膝、旋踝转膝”等。

2.3 以体导气

以体导气是在以意导体的基础上,通过形体的调整,引导内气有序地聚合和分散,使身体的动作与气同步运行,让身体进入更高的预应状态。太极拳既讲究外部动作的技击攻防,又讲究内部动作的意气活动调节;对意气活动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是一种能量,它不仅能够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经过形体的调节训练还能按一定的方向聚合和有序地活动。这种强大的能量在太极拳中就叫“内劲”。“气沉丹田”是以体导气的首要环节,通过形体的调节把气聚合到丹田,维持一个压力和质量中心,并以这个中心统领全身的气有序地在周身运动。以体导气中,不但要将身体调节成一个高度协调、充满压力的弹性体,还要将这个弹性体产生的弹性势能作用于身体所环抱的“有效范围”;不能漫无边际的散失。所以,我们在平常练功时,要假想一个在意识控制范围内、以腰为中心的气势范围,在这个气势范围内形成强大的气场、力场和质量中心,使产生强大的弹性势能,趋于没有任何缺陷的饱满境地。

太极拳“气势”的形成与调节,就是在意识的支配下,通过人体形体的调整、内气的聚合与分布,形成强大的内压,再由内压转化成强大的动能即弹性势能,作用于有效范围之内,形成强大的气场,使在这范围之内“气势饱满”与“气势逼人”,这就是太极气势。实战技击中,在意识控制范围内,调整好气势,使其进入保护和蓄劲状态,当对方进入有效控制范围内,捕捉对方运动信息,一触即发,发劲击之。

3 太极气势的运动特征

在“太极气势”弹性体内,用意识支配“丹田”,在盆腔内形成高气压囊,带动内气的运转,使之产生压力与动量的转化,然后由丹田向外依次贯串分布全身,最后带动整个形体的运动,这就是太极拳“以气运身”的运动方式与途径。通过气沉丹田的调整,把内气聚合到丹田处,成为气体之归宿处,而内气的调动运转,由意识启动“丹田”这一气机,在丹田处内转,即盆腔内聚合而成的高压气囊质量中心,再以有理的分布做开合、上下、左右和前后方向的移动和转动。当“丹田”以膨胀和开的调节时,会对周围产生离心扩张的正压,使盆腔内壁产生扩张变形。当“丹田”以收缩与合的动作时,会产生向心收缩的负压,使气囊内壁产生收缩变形。当“丹田”向右移动,就会在运动的正方向产生正压力。当“丹田”向左移动时,运动的反方向产生负压力。当“丹田”以往返折叠的形式运动时,“内气”会产生鼓荡的效应,旋转运动;“丹田”在盆腔气囊内,鼓荡和旋转运行时,由内及外、节节贯串、逐渐放大产生更大的动能,传递到身体的四梢与躯干,产生内劲,作用于目标,以达到制人的目的;即“意到何处、劲到何处。”

4 “太极气势”的训练价值分析

4.1 提高内劲、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素质

当“太极气势”形成以后,身上各处都有掤劲即“内劲”,表现出身体里血液循环加快,筋脉畅通,气囊内所产生的“内气”压力加强,形成强劲的弹性力,身体上就如充满气的轮胎一样,不管承受多大的压力和阻力均以“太极气势”的整体状态缓冲、转化、克服外部阻力,最后控制外部阻力。“太极气势”中的上部虚,下部为实,空胸实腹,气沉于丹田处,两脚扎根于地面,松腰活胯,外表看上去如棉花一样松弛,实际上里面如钢铁一般坚硬;内劲发动于丹田,以鼓荡式一样地节节贯串;最后,作用于目标时达到最大的打击效果。

“太极气势”形成以后,练习者的触觉能力和反应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当对方接触到我的意识控制范围内后,迅速调整“意、气、体”进入最佳的備战状态即“太极气势”;一触即发,达到最大的技击效果作用于目标。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意气体调整后,启动速度和进行速度非常快;“内动不予人知、蓄于内发于外”;“以丹田为中心,起源于腰,由内及外,节节贯串,逐渐放大”以使在击到目标时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太極拳项目运动方式跟其他项目运动方式不同。其他项目是以“能量消耗为主”而太极拳中是以“养”与“蓄”为主,每时每刻都处于“养气”与“蓄劲”状态。内气在“太极气势”中鼓荡螺旋、循环、蓄而不漏、发而不泄,从而使得有氧运动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也就是我们耐力素质的增强。

在“太极气势”形成过程中“以意导体”,将全身各环节“对拉拔长、一动无有不动、诸身一家”的运动形式,使全身各关节的运动幅度得到最大的拉伸,弹性力增强。当对方攻击我时“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俯之则弥深、仰之则弥高”从而缓冲、吸收、转化来力。

太极拳的灵敏素质包括内劲、速度、耐力、柔韧的所有要素,在接受外力时能做到“随机应变、随曲就伸、无过不及、不丢不顶”。时间、空间、力度、节奏上做到高度的协调性。所以,太极拳的运动素质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太极气势”的形成对太极拳各项运动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的作用。4.2 增强实战技能

当“太极气势”形成以后,太极拳的各项运动素质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内在的气得到通畅,血液循环加快,一通百通,力节节贯串,从而达到“能屈能伸、随遇而发、尔碰何处、力到何处”,为太极拳的实战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5 结论

(1)太极拳基本功和套路的练习,是“太极气势”形成的关键,只有在“形、意、气”的高度配合下,通过规矩的外形、以意导体、以体导气的系统练习,才能形成强大的“太极气势”。而“太极气势”的运动特征是“以气运身”来产生强大的内劲。(2)在“太极气势”的形成过程中,太极拳的内劲、速度、耐力、柔韧、灵敏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为太极拳的上层功夫打下坚实的基础。(3)练习者应该加强基本功、单式、套路的练习,做到规矩的外形、饱满的内在;由外到内、由内到外、节节贯串、气势逼人。

参考文献:

[1] 罗红元,古岱娟.太极拳技理与训练[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顾留馨,沈家桢.陈式太极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3] 郝少如.武式太极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4] 马 虹.陈式太极拳拳阐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5] 于志钧.中国传统武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 于志钧.中国太极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7] 洪均生.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M].山东:山东科技出版社,1989.

[8] 王宗岳.太极拳谱[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9] 陈 鑫.陈式太极拳图说[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On the Mechanism and Training Value of Taiji Momentum

Wen Qingyun Li Guanghua Liu Cikun(Department of Social Physical Education of Sontian College,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70, China)

Abstract: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form of mechanism and training value of Taiji momentum by utilizing literature data, expert interview and logic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aiji momentum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aiji martial art ability, which is good for improving the athletic quality of Taiji. It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aiji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combat ability, which is useful for promoting the overall healthy development.

Keywords:Taiji Momentum Mechanism Training Value

猜你喜欢

机理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停用锅炉的腐蚀机理及保养措施
雾霾机理之问
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的机理及营养防治
60Co γ-辐照对硅橡胶GD414损伤机理的研究
传统肥皂的洗涤机理
球形ADN的吸湿机理
DNTF-CMDB推进剂的燃烧机理
葛根煨制前后的止泻作用及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