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感评

2017-04-10

英语学习 2017年3期
关键词:依赖症多巴胺注意力

这是篇不多见的鼓励小孩多接触多媒体“屏幕”的文章,而且作者还是位资深儿童心理学家。全文立论的基础大致有两点:一、作者与自己的孙子探索蜜蜂制蜜过程,问题从提出到解决是一次愉快的经历;二、最近研究显示,担忧孩子接触屏幕太多会损害其发育是没有根据的(Recent research suggests that most of the common fears about children and screens are unfounded)。因此,在作者看来,重要的并非他们接触屏幕的时间,而是他们所接触的内容(contents)以及与他们进行互动的人是谁(context)。然而,作者并未告诉我们这个“最近研究”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论据与论证理论上有什么崭新的发现与突破。作者告诉我们,有一个“历史的普遍性”,即“新的工具总是要导致不安的猜想”(New tools have always led to panicky speculation)。

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屏幕”已经非常丰富多元。有人统计,10岁孩子每天在家里平均能接触到五种屏幕。比较传统的有电视(很多家庭不仅在客厅,而且在卧室、餐厅、厨房甚至卫生间都安装了电视,可谓是“不留死角”)、台式电脑、手提电脑、iPad、手機,后三种大都是人手一台。掌上电子游戏机在青少年中也非常普及,而且以上屏幕绝大多数有上网功能。因此,他们常常不是面对一个屏幕,而是同时面对若干个屏幕。这在各种影视中表现得很酷,但同时也引发了医学界与社会心理学界的担忧,因为这些“屏幕”带来的后果在其他专家那里概括起来竟有以下三宗“罪”:

一、损害了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能力(attention span and concentration)。有些人须臾不离各种屏幕,即便在饭桌上也要看电视,看电脑,玩手机,在卧室里临睡前这些行为更是普遍。这些习惯不仅会对正常的人际交往与睡眠质量造成干扰与损害,还导致了干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在多个兴趣点上不断跳跃,蜻蜓点水。对此,我们现在有了一种科学的解释:长时间面对屏幕会对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多巴胺(brain chemical dopamine)产生影响,而这将导致注意力的降低。多巴胺是由于对“屏幕新鲜度”(screen novelty)作出回应而产生。它是大脑回馈体系的一个关键部分,而且与依赖式行为及注意力的缺失关系密切。

二、损害了孩子的胃口及其他方面身体的成长。原因是长期面对屏幕必然导致相对静止的生活方式,同时还会减少其积极而有创造性的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机会,而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不久前,笔者在一位学生的带领下来到其三人宿舍,其中就有位学生忙于在电脑上玩游戏,对于我这位老师或者长辈的到来连转过身点个头致意的基本礼仪都没有。“glued to the screen”这个英文词组描绘这种人确实很形象。

三、许多孩子(也包括部分成年人)由于无节制地使用屏幕,患了“屏幕依赖症”(screen addiction)。这种依赖症类似于人对毒品与酒精的依赖,会造成生理、心理乃至社会的严重问题。我们现在喜欢通过微信等各种社交媒体(social media sites)进行交流,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更为传统但也许更为重要的面对面交流。对此西方学界也给出了警告:如果沉湎于这种交流方式可能会导致“Facebook depression”(脸书忧郁症,指因Facebook而引发负面情绪的病症)。因此,不管原文作者对于这个问题抱有多大的乐观态度,我们也应该要予以多方面的慎重考虑,并接受当今对于过多接触各种电子产品的普遍忠告:减少面对屏幕的时间!(Reduce screen time!)其道理其实很简单:物极必反!

猜你喜欢

依赖症多巴胺注意力
正确面对焦虑
十二星座有哪些依赖症
贪婪的多巴胺
让注意力“飞”回来
扶贫别陷入“公益岗依赖症”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跟踪导练(四)(4)
摆脱依赖症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你有手机依赖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