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教学名师的培养与反思

2017-04-10陈道喜

中国新通信 2017年4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

陈道喜

【摘要】 为进一步深化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技工院校推选教学名师。教学名师在基本资格和职业素质等方面要求作简要介绍,从众多的教学名师中提炼出教学名师的特质,对名师的培养提出一些反思意见。

【关键词】 技工院校 教学名师 培养与反思

为进一步深化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每年在全市技工院校开展全省技工院校示范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评审推荐工作以及市级重点专业的评审工作。

一、技工院校教学名师的选拔要求

1.基本资格要求:要求从教年限已经满足从事技工教育10年以上,要求具有副高级及以上教师职务,专业理论课教师具有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并且具有学科带头人称号,被评定为市级或学校学科带头人。2.职业素质要求:要求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师德高尚,能够教书育人,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近五年至少二次年度考核优秀或获得市级及以上优秀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管理能力方面,承担班主任工作或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班级或部门工作受到市级及以上表彰。3.教学改革要求:要求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主持或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得到同行认可。在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方面,具备一体化教师的素质,并积极承担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在教学方法方面,注重教学方法改革。4.教学质量要求:课堂教学近三年,所任教课程学期总评成绩及格率95%以上,优秀率40%以上。在社会培训方面,积极承担各类社会培训教学任务,近三年所任培训课程合格率95%以上,学员满意度90%以上。在技能竞赛方面,指导学生或教师本人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省级竞赛前3名,获国家级竞赛前6名。5.教研成果要求:主持或主要参与省级以上教研课题一项,成果通过鉴定。在论文教材方面,近三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教研论文2篇以上,或主编省级以上规划教材1部。在产学研结合方面,主持或主要参与产品研发、教具开发等。6.示范指导要求:在示范作用方面,在全省或本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较高的影响力,近五年开设市级以上公开课或学术、业务讲座二次以上。在指导作用方面,积极开展师资培训,近五年成功培养二名以上青年教师,在省级以上师资培训班担任主讲教师等。7.继续教育要求:在培训进修方面,主动参加培训进修,近五年每年达到规定学时,专业课教师每二年参加生产实践不少于2个月,其中到企业实践不少于1个月。

二、教学名师的特质分析

1.敬业。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有高尚师德和先进的工作理念。敬业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把敬业当作自己工作的灵魂,时刻牢记。职业学校教育的本职工作是教学生做事做人,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讲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2.兢业。教学者始终多年如一日,坚持认真备好每节课,全身心的教学投入和奉献在教学岗位上。在技工院校,很多教师还要任班主任工作,会占用很多的心血和精力。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第一线,从事多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完成规定学时数倍的实践教学和培训任务。3.精业。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段,产业转移升级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培育出一流的学生。职业学校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要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是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普遍具有“双师型”教师的素养和能力,专业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技能娴熟,教学艺术精湛,教学反思能力强。

三、教学名师制度的反思

1.教学名师制度的目的,是能通过这个形式培养更多的好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各学院也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在技工院校开展“创示范专业、讲精品课程、做名牌教师”活动,是加强技工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2.对于从事基础科的教师,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要与实操结合起来,最好能一专多能,要求学校的老师紧盯市场发展的方向。一般来说,与一般高校相比,技工院校更加贴近企业、产业的实际需要,更讲究实际操作能力。3.名师评选作为一个导向,以名师促进教育专业的改革。这个专业的改革一定要和产业结构紧密相关,谁为这个产业调整培养出的人才多,那你就是当之无愧的名师。

目前,通过增加技工院校候选人名额,完善技工院校教师的评选指标体系,能够使一批既有较高教学水平、又有行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入选“教学名师”团队,通过他们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不断提高中高职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张桂春. 职业学校“教学名师”的特质[J].教育科学,2012,28(6):62-65.

[2]张妍,孔繁昌,吴建芳 等. 积累、改革、实践──教学名师成长历程的个案分析[J]. 现代教育科学,2010,(4):93-96.

[3]于晨旭,潘鹏宇. 高等院校高层次教师培养问题研究——基于教學名师获奖数据分析[J]. 现代教育科学,2011,(5):115-117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
技工院校的“双创”之路
如何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英语兴趣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探究式教学法在技工院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一体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技工院校礼仪课课程建设
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朋辈教学法的技工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探析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