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

2017-04-10谢宜泳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中德育信息技术

谢宜泳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变革,我国的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德育成为了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德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学校以及教师家长的重视,尤其是高中的德育教育。众所周知,高中是学生的基础学习阶段,在高中进行德育教育,对于学生后期的健全人格以及优秀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可以说高中的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进行研究,以期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以及课程改革方面起到相应的参考帮助作用。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德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德育也在发生着变化,而就目前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变革发展的需求,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也使高中的德育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因而对于高中的德育教育的研究从其本质目上讲,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的德育思想以及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养成,还能为我国培养出较高道德品质的优秀人才,这也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将德育教育与一些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了当下比较热点研究的话题。

一、德育渗透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与应用

(一)策略设计与构建

对于教学策略而言,其本身指的是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设定需要保证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且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和协调,同时,合理的做出有效安排,特别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着手,严格遵循“低耗高效”的原则,保证教学设计工作的创新性。

在教学策略的构建中,主要采取问题探讨教学策略和体验性学习教学策略。问题探讨教学策略,是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遵循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指导,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逻辑思维。体验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下学习方式的最主要特征,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活动,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进来,从而获得意识和情感的真实感受,这样就使得知识从理性层面,升级到了感性层面,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而更重要是身心和人格的发展,这也是德育教育的根本要求。

(二)內容设计与优化

1.内容设计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整体过程中,教学内容方面的设计是所有教学设计的基础部分,同时,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可替代。

第一步,则要根据具体的教材资料以及教学大纲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展开详细的分析,同时为了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也要参照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层次划分,对于教学内容的具体分析,也要根据系统化的步骤来进行,如此一来,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学设计者可以更好地将课程内容涵盖其中。

第二步,科学的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系构建。具体内容如下:

(1)开始;

(2)将课程的主要单元列出;

(3)仔细研究每一个单元,列出其中的主要教学内容;

(4)能否将某项内容合并到另一个内容中去;

(5)进一步分析,列出层次相同、独立的内容;

(6)是否将各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都列出了;

(7)鉴别学习该课程所学的特殊性的教学内容;

(8)将特殊情况下需要的附加内容列出;

(9)论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

(10)结束。

第三步,进行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把已经选定的教学内容展开从重新梳理,并且进行编排,编排后的教学内容其本身需要拥有着一定的的逻辑顺序,同时还要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从分的体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要调节好德育教育与信息化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展开合理的内容联系,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的。

2.内容的优化

第一,要对模块内部单元进行整合。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以往的线索联系是教师对内容进行优化的关键,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面,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穿插起来,通过具体的操作,加强教学效果,体现信息技术的整体性特征。

第二,要对统一单元内的内容进行整合。信息技术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是有着必然联系的,为了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各单元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整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必按照每节课程内容来讲授,而是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握,并且由浅及深的渗透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使单元内容具有连贯性,既能够节约教学时间,又可以强化学生的教学知识学习以及自我德育理解。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通过调查发现,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当中,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教育”。但是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施行,作为教师而言,需要对这种“灌输式教育”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变,实现教学设计的创新性发展,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全方面的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保证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提升自身的自我修养,这就需要教师对于自身的教学理念做出一定程度的改变。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科学技术手段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技术性的人才,为了保证一定的人才输送,一些学校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加大了关注程度,如何能够高质量地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效果的同时增强其自身的德育素养,成为了当下热议的话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了必然,原有的教学方式并不完全适用于当今的信息技术课程,要实现互动式教学方式,令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整体过程当中,自己做课堂的主人,树立自信心,由老师在进行正确的引导,从德育方面、实际操作方面、文化知识方面进行着手,如此一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自我修养。

(三)教学步骤的转变

教学步骤的改变,也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当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何能够保证教学步骤的合理性,实现系统化教学,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完整的教学体系,才能够令教学过程变得井井有条,学生才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在进行教学步骤的转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着相应的教学经验,对一些教学案例进行查找,通过经验的累积和同事之间的讨论,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当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德育教育的意义来讲,一方面,有利于高中在德育工作上进行不断的反思,从而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还能从理论上,从高中生的心理以及生理方面来全面把握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不断地拓展德育工作的良好实施,从而促进德育工作的较好开展。从实践意义上讲,由于在以往的德育教育中,一直强调的是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育教育,也就是忽视了高中生成长的主体对德育的需求,并且德约教育也与高中生的实际的学习生活有着一定的脱节,在教学方法上也比较的单一,因而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因此,从这方面来讲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德育教育渗透是对高中生德育的补充,因而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慕子怡.高中信息技术课应用分层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6,(36):72-73.

[2]蒋立兵.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的伦理诉求及理性回归[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84-89.

[3]王鹏,杨立荣.网络时代德育工作创新性研究[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84-86.

猜你喜欢

高中德育信息技术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