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体育与艺术课程整合探讨

2017-04-10巫筱媛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课程整合艺术教育体育教育

巫筱媛

摘要:由幼儿园课程整合的概念出发,以台湾及香港幼儿园课程及幼教培养经验为实例,探讨体育与艺术领域课程的有效整合及其特征、课程整合对于学前儿童及幼儿教师培养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对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相关发展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 体育教育 艺术教育 课程整合

一、概念界定

1.课程与整合课程

古今中外对“课程”的界定不一,本文中的“课程”特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自发获得的各种经验或体验。“整合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提倡将不同学科的教学整合在一起,提倡人、教育与生活一以贯之的整体性。它试图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

2.学前教育范畴内的课程整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园教育领域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并强调各领域在相互渗透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去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当今幼儿园中普遍出现的“主题教学”就是课程整合的表现形式之一。幼儿园往往由生活实践生发一系列教学主题,试图在同一适宜主题中找到能促进幼儿各领域发展的有效联结。

二、体育与艺术课程整合及实例

1.幼儿园课程

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就体育课程而言,学前儿童的身体本身,具有值得探索的无限可能性,学前儿童天性活潑好动,并喜爱运用丰富的感官去探索内心世界、体验周遭环境;就艺术课程而言,带有旋律及律动的音乐及戏剧与肢体表达一样,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更是可以被学前儿童积极利用的自我表达方式之一。幼儿园通过对体育、艺术课程的整合,试图达到激发幼儿的肢体与艺术表达潜能的目的,完善幼儿的学习品质,维护其萌芽中的创新精神。

由香港教育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赞助的“创意综合式幼儿肢体音乐课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体育与艺术课程整合范例。在“身体剧场”里的“海洋之旅”主题活动中,黄树诚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大海画面,加入海浪鼓、手鼓、马蹄鼓等的声效,引导幼儿将手里的丝巾当作身体的一部分,随着音乐和鼓点的开始与停止唤起创意式戏剧表达。同时,活动还融合象征性游戏,用动物手套代替凶猛的鲨鱼,用大张的蓝色长形丝巾象征海底。毕加索曾言“人人都是艺术家”,在肢体与艺术表达的领域,创设情境让幼儿进入想象的世界以后,“人人都是舞蹈家”。此时,对体育及艺术领域学习本质的理解渐渐告别了“教会儿童两支儿童舞”,转变为对儿童无限潜能的激发与呵护。

2.幼儿教育专业课程

幼儿教师专业课程的科学设置和实施是为幼儿园输送优质一线教学人才的保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应符合幼儿园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的需求。

笔者在台湾屏东大学幼儿教育学系选修的学前儿童体育教育课程名为“幼儿体能与律动”。教师为体育教学加入音乐律动的成分(如带有线性旋律的印度音乐),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曲调、节奏、速度、力度及音色等诠释不同的动作,并利用音乐的开始与停止完成动作的行进与定格,又称“雕塑游戏”。在跟节奏“转圈拍手”动作练习中,让学生在自主设计的4次90度转向后回到原点,并能利用四次移动认识四个教室内的“新朋友”。这是一次幼教专业整合课程教学,更提供一套可以用于幼儿园晨间锻炼或戏剧、体育课程的实用教学和活动内容。

每堂课结束时加入伴随舒缓钢琴曲的放松缓冲环节,这是一套完整的由身体锻炼到恢复体能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堂结束之时感觉到身体和精神上的焕然一新。考核方式是利用本学期所学形成自编律动舞蹈,并设计促进肢体活动的幼儿园实地教学方案并进行模拟试教。在肢体创作过程中,学生在音乐背景下探索自身的肢体表达,观察他人的形象表征,同时更有机会和认识同伴、与同伴合作完成依靠个人力量无法达成的动作模式。

三、课程整合的特征及意义

1.体育与艺术教育领域课程整合的特征

体育与艺术教育领域的课程整合在香港及台湾地区的幼教及幼儿培养实践中体现出结构上的科学适宜性、形式上的灵活生动性和实践中的创作实用性等鲜明特征,且这些特征紧密联系。科学适宜性表现在幼儿及幼教培养的体育与艺术整合课程对“全人发展”议题给予充分关注,并通过有科学理论依据且适宜教学对象的方式,将大纲及指引内容反映在幼教及幼儿培养的教学过程中;灵活生动性表现在幼儿及幼教培养的体育与艺术整合课程具体方案的设置根据本地区的发展现状、结合实际教学环境随机应变,试图采用灵活生动的课堂教学形式,营造轻松愉悦的体育及艺术领域学习氛围;创作实用性则表现在整合的体育与艺术课程往往呈现一套可以即时生成、运用和表现的内容。

2.课程整合的意义:寓教于乐,全面发展

从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体系中可以看到,儿童的发展是整体贯通、协调并进的动态平衡过程,因此幼儿园各学科领域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疆界。整合课程与大脑问题解决的生理运作方式相对应,其优势在于生成一个复杂的信息网络进行模式识别。从这个角度,更能看出包括体育与艺术整合课程在内的课程整合对在园幼儿及在校幼师的重要推广意义。

(1)幼儿及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全人发展的基础。许卓娅指出,“对身体与音乐的关系的探索活动”的“创造性身体活动”是一个新的体育教学活动领域。通过幼儿体育课程和艺术课程的整合,走出教室,将音乐丰富的基本元素与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创设肢体音乐课程的新天地,加之领域间融会贯通的教学和适度引导,能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潜力。

(2)对幼儿教师及专业培养

学前儿童需要沉浸在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的教师精心设计的文化体验中。从课程整合的角度出发,幼儿教师接受的专业培养应与上述课程整合对儿童的意义紧密联系,也就是说,教师接受的教育应包括整合课程教学。在这种密切相关的学习中,幼儿教师能逐渐运用一种不同于分科课程的全新眼光看待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模式,并有意地将整合课程运用于职前的活动方案设计、模拟试教和实地教学中。

四、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发展建议

1.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课程观

幼儿教师在整合课程的教学中,应调动多元领域的融合经验,放弃一些所谓的“终极目标”和“普遍知识”并整合传统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做出有意义的连接,把更多的机会和时间留给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整合课程情境中,发掘幼儿自身的自觉性,进行建构在学生自身认识水平和已有经验上的探索表达、合作学习、主动应用和积极反馈。

2.吸收国内外优秀课程整合经验

教师应广泛积极吸收国内外多元优秀的课程整合经验(如转型时期的瑞吉欧建构在幼儿主动学习上的课程经验、香港教育学院“创意综合式幼儿肢体音乐课程”经验等),并结合本土特殊的地域文化背景,寻找充满欢乐与活力、动感与创意的课堂教育新模式,带给幼儿适宜且科学的幼儿园整合教育。

3.把握“分科教学”与“整合教学”的协调及平衡

分科教学与整合教学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幼儿教师设计活动方案,在抓住机会凸显整合课程的优势的同时,也应关注和把握学科的系统性,将学科体系和概念学习融入整合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切忌片面强调或试图取而代之。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李文玲,舒华.优质幼儿园课程建设——理念与教学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14.

[4]许卓娅.学前儿童体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课程整合艺术教育体育教育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