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观察法的运用分析

2017-04-10张燕文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观察法习作教学小学语文

张燕文

摘要:小学语文在素质教育中有着较为关键的作用,是基础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学科。其中,小学语文作文习作对小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语言能力的拓展与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果。因此,对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了分析,探究了观察法的运用方式与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观察法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系统中的关键内容,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校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现阶段,在实践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因为各种客观原因的存在,无法有效的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此,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是现阶段的主要问题,对此教师要在实践中探究观察教学模式,通过对其具体运用的分析,保障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语文习作习惯。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主动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存在着习作教学难教的问题与困惑。学生在学生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写、怎么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知道该使用何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这也是教学的难点。究其原因,与学生对语文习作缺乏兴趣有着重要的关系,如果教师不合理的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甚至对导致学生产生厌恶心理,不利于学生今后学习工作的开展。

第二,内容空洞,缺乏新意。在小学生的习作练习过程中,存在着内容过于空洞的问题,基本上都呈现流水账的形式,学生的作品缺乏主题,都是通过东拼西凑的方式进行书写的,内容过于固化,缺乏新意。教师在进行作品的阅读过程中,就可以发现学生的作文内容主要是根据其他优秀例文内容开展的,缺乏真实性。

第三,缺乏感情。在现阶段的小学生作文中,缺乏学生自己真实情感的表露,学生的作文中,没有与生活联系起来,缺乏一定的观察与思考,并没有对实际的事物进行感情的流露,学生仅仅是通过各种辞藻与修辞方式的堆砌的方式,进行作文的书写,这样的作文过于片面。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观察法的运用与策略

1.教师策略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状况,使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保障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果,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在操作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以后总运用形式:

第一,比较观察法。教师通过比较观察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对于各种异同信息与现象的观察,提高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两张内容一致,细节存在差异的画作,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通过“找茬”的方式,探究画作中的不同。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能力与记忆能力,同时也为语文习作积累了一定的素材。

第二,顺序观察法。此种方式就是根据特定的顺序开展逐项观察,有步骤的开展观察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具体的状况,制定观察顺序,学生通过观察会具体的事物有着一定的印象,根据自身的印象开展相关作文习作。

第三,连续观察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特定的事物进行多次、反复的观察,进而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印象,提供较为真实、具体的写作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身边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观察的环境,通过对特定事物长期、反复的观察提高学生的素材累积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或者校园内设置“观察角”,在“观察角”内种植相关的植物,组织学生亲自种植相关植物如蔬菜等,对其进行长期的观察。学生会直接参与蔬菜的播种、施肥、除草等环节,在通过不同季节变化,观察蔬菜自身发生的各种变化,了解蔬菜自身的生长习性,对其进行系统的记录;然后在收获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品尝自己种植的蔬菜。这种就为学生累积了真是的语文习作素材,学生在作文书写过程中,就会融入自己的真实感受。

第四,演示观察法。这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科技设备与电子产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游戏等进行录制,然后在课堂上,将一些经典的片段进行反复播放,学生通过重温现场的方式,增强自身的情感。

2.学生策略

第一,养成观察习惯,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观察能力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能力。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意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对观察方法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观察生活与事物。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生对于生活、学习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因此在进行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写作要求,综合具体的教学状况,有针对、有方向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观察,通过观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习惯。教师可以定期设定主题,组织学生观察不同题材的事物,然后在班级内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将自己观察的过程、方式、时间、发现以及对观察对象的了解等进行阐述。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学生了解语言与书面两种表达形式的不同,这样可以为今后的习作开展奠定基础。不同学生在观察相同事物的过程中,在观察方法、内容、时间以及形式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给学生一定的感悟与看法,根据学生们不同的方法,不断的提升自己。进而,在今后写作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观察体验,大胆创新,在作为中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这种培养学生写作意识的观察训练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學生的素材累积,有效的避免了作文空洞、缺乏真实情感等问题。

第二,日记观察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日记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日记内容不限、字数不限,学生可以对生活进行记录、对爱好进行记录、对事件、人物等进行记录,学生在进行记录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真实的表露自身的感情与想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与习作情感的关系,增强学生随笔练习的机会,长而久之,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喜欢上习作、习惯习作。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一周一篇的日记任务,让学生观察家里、生活中的宠物,学生就会利用课后、放学以及假期的时间观察自己身边的宠物,然后在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出来,教师在进行任务布置的过程中,不限定观察的方式与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这样就可以发现不同的乐趣所在,教师也不要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观察的结果,学生可以天马行空、畅所欲言。最后,在日记批阅的时候,教师就会发现,有的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结果写了一篇科普类文章;对观察的宠物品种、性格、习性、生活方式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有的则写出了抒情类问题,对自己与宠物的感情、互动等进行了论述;而有的同学则写成了科幻类的文章,根据自己的想象,以宠物为第一人称,如何看待周边的“地球人”的;学生没有了束缚,就会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这样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对于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与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今后学生的终身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教师要通过观察法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整体有效性,保障整体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为学生的作文书写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常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4.

[2]陆凤仙.观察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6,(09):54.

猜你喜欢

观察法习作教学小学语文
观察法求解至少有一个有理根的一元高次方程
一种改进的变步长扰动观察法在光伏MPPT中的应用
行动观察法评价的5种应用形式
基于改进扰动观察法的光伏MPPT研究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