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浸润学生心灵

2017-04-10李冬莉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阅读技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李冬莉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丰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了解文章内容、感悟语言文字,领会文章思想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宽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不断地探索阅读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怎么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让学生更好地阅读、在阅读中理解体会感悟,从而实现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让学生透过阅读感悟文字的魅力、体会作者的阅历和情感,进而让阅读浸润学生的心灵。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1.课堂上教师的魅力唤起学生课堂阅读的欲望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渠道,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更是学生学习和展现自我的场所,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无形之中都会影响着学生,而教师的教学风格更会对学生的兴趣产生较大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风格、广博的知识视野、洋洋洒洒富有情感的谈吐,教师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还有感情的流露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力。课堂教学中,我们怎么用自身的魅力让学生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从而产生对阅读的渴求?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我们会感觉时间过得快,课上得轻松,师生关系融洽,交流畅通,会有一种身心愉悦感,会自觉不自觉地就产生一种钦佩:其课堂上优美的语言谈吐可见窦老师深厚的语言功底,广博的阅读量;灵动的语言犹如淙淙的甘泉流入心田,富有诗意般的美,语言的亲和力和张力溢满课堂;学生意犹未尽中恋恋不舍地闻铃声而下课,这岂能不让学生想走进阅读?教师的课堂魅力得到了丰富的展现,学生想学习阅读的欲望就在这样的课堂交流中被唤起。

2.丰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孩子努力地动力源,课堂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主要地点。

首先,是抓住上课开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与课堂有关的电影片段、名家诵读、对联诗歌、优美的画图、动听的音乐等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

其次,是以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师生的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表达的愿望,就阅读中出现分歧和难以理解的东西让学生想办法自己交流沟通,可能它们的见解会相差千里、会五花八门,但恰恰是这种宽松的氛围能给学生大胆思维的空间,能勾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品味,能在交流和辩论中加深对作者情感的体验和学生的深刻印象;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

再次,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丰富多彩的活動激发阅读兴趣,创设情境,增强气氛,铺设场景等,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它使课堂容量更大,使思维抽象的东西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更容易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如何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好的服务于课堂需要,而不是教师被现代的教育技术所束缚?这是我们思考的另一个问题。

最后,是让学生体验到阅读后成功的喜悦感,巩固兴趣。成功的感受往往会给人带来更大的继续前进的动力,当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某一方面获得了一点成功,他们也会感到高兴,继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巨大的内驱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尽量多地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带来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努力的价值。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阅读教学要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到:

1.训练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课堂上大胆放手让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阅读的方法有范读、领读、讲读、朗读、默读、背诵等,恰当地指导学生的阅读,能大大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如我在教学《穷人》时,侧重指导学生读好桑娜语言、神态描写的句子,尤其感悟桑娜把西蒙家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后内心的忐忑不安,害怕丈夫对自己责备、害怕增加丈夫生活的负担那种内心的感受,进而体会到当时社会穷人家的生活。这样,学生在对句子的阅读中把握文本的基本感情,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的基础上,进而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学生自然就能体会到列夫·托尔斯泰对穷人的艰难生活的同情和对他们高尚品德的赞美,从而了解沙皇统治的黑暗。针对不同题材、内容的文本在指导阅读时也要灵活对待。如在教学古诗词时,借用古代吟诵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古人怎么读书的,还能吸引孩子的读书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2.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并从阅读中不仅养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画、记的习惯。逐渐养成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好习惯。在一遍遍的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和课文中心,借鉴写作技巧,还可以指导学生速读—回读—精读—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文章中写得精彩的句子段落,让学生咀嚼,并从中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感受。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和“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如教学季羡林老先生的《怀念母亲》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阅读的体验,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先生怎么会有两个母亲,为什么六岁就离开家去了城里,你能想到什么,为什么先生对母亲的离去“报终天之恨”,最后为什么说没有一个清清楚楚的梦,只能是幻出母亲的影?带着这样一个个的疑问,学生深入的阅读了课文,还展开了大胆的联想,并把疑问由课堂带到了课外,收集有关老先生的资料,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意识。这种自悟自得的阅读体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加入自我的经验认识和想象,唤起活生生的文本人物形象,体验文章蕴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人文价值以获取美好的感受。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兴趣是前提,阅读是基础,感悟是阅读的深入。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到站在学生的角度,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创设足够宽容的阅读环境,给他们足够思考的空间,允许孩子们在阅读中就不同的见解各抒己见,给学生搭建课堂阅读交流的平台;以读为本,让他们大胆想象,深入阅读,感悟体验语言文字的优美和深度,养成独立大胆思考的习惯,在交流中碰撞出激起思维的火花,找到阅读的灵感,从而唤起学生对人生和世界的感悟,让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孩子幼小的心灵。

猜你喜欢

阅读技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技巧研究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