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语文课堂语言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2017-04-10高士忠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学语言语文教学有效性

高士忠

摘要:一个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主要来自于课堂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特别是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直观的。一个孩子喜欢学习语文和他的老师是分不开的,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语言 有效性

一、教学语言应注重课堂提问及对话行为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不单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它更体现在课堂中师生的交流、沟通、互动,甚至是师生间的合作、探究。相比较其它学科而言,语文教学活动更是一种体现语言技能教学活动。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引导相比较其它学科有更重要的作用。不管是科技再进步,教学手段再优秀,如果缺少教学语言的扶持,语文学习就会失去意义。学生在课堂中接收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师生的沟通传送来获取的,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师生对话交流行为。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理”与“答”效果并不好,常常出现影响师生互动的干扰因素,而制造这些干扰因素的人就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如多媒体出示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时,学生读书过程中教师在不停的强调问题,不住的说这说那;学生在安静思考时教师在一旁不住的提醒,生怕学生不会;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时教师也在不住的说;有时教师甚至要把学生回答的正确答案再重复一遍、两遍……总而言之,教师的不放心让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机会,或者说是失去了安静学习的机会。我听过于永正老师、于映潮老师的课,两位老师在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或是思考时,出示完问题后就再也不说话,连脚步都放得轻轻,孩子回答问题或是发表意见时两位老师总是面带笑容安静地倾听,错了纠正,对了表扬,表扬的话简洁不重复,纠正错误的话和风细雨,一堂课下来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两位老师是名师,名师的课并不华丽,反而给人一种干净、朴素的感觉。两位老师的课也为我们展现了高效的问答行为,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老师只是在导,但导得恰到好处,导得水到渠成,导得学生学习轻松,導得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我们那些在课堂上不放心的话少说点,高效的提问对话,恰当的问答行为会让你的课堂变得有序而生动。

二、教学语言应注重提问及对话的启发性

学生并非从初期就开始对学习有兴趣,教师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教学中生动且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可以更长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放飞想象。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听一堂语文课时有时会评价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如,我在教学《华南虎》一诗中,当学生通过学习基本了解诗的内容和作者对华南虎的情感时,也许学生的心中会产生疑问:牛汉为什么会产生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情感?我利用这个时机说出了学生心中可能有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出示了《华南虎》的创作背景。学生借助创作背景再来理解文中华南虎的形象可能就会更深刻——文革中的牛汉就像笼中的老虎一样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那个不屈的灵魂,那个反抗着的华南虎,就是牛汉,就是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而又不屈服的一代人啊。《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文本不长,但包含的内容很多,蕴含着作者的感情更为以理解,那么设计的问题更得有启发性。比如,读“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相与步于中庭”这一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我出示了问题“什么原因让苏轼有了夜游的兴致?”(月色入户)“哪了个词能够表现出苏轼的兴致很高?”(欣然)这样提的问题有针对性,学生读起文章来才会有针对性,学生能集中精力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能理解题目并且能回答所提问题,这样的问题才会有启发性,才会有价值,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实现提问及对话的启发性,要求教师要备课充分,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及主题。精心设计教案学案,对课堂中所展示的问题精益求精,避免随意性,避免无效提问,无效回答。

三、教学语言应注重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所追求的理想模式,那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语言是不是也应该落实因材施教呢?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回答问题时语言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也不一样。那么,上课教师提问或与学生对话交流时也要做到因人而异,所设计的教学问题也要因材施教,分出层次,不能统一而论。有难度的问题要提问成绩好的学生,同时要让学生在你评价语中感受到你的关爱与严格;容易点的问题提问成绩差的学生,同时要让学生在你的评价语言中感觉你的宽容与理解。这样成绩好的学生会在你的激励性语言中更进一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后进生会在你的关注与鼓励中奋力追赶,有一天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进步。

我曾听过很多老师的课,在那个倡导“鼓励、表扬才能让孩子充满自信”的风气下,一堂课下来,老师对所有孩子的回答基本都是“很好、你真棒,表现真出色……”可是这些孩子回答问题的答案有好多是错误的,或者说是不规范的。我知道老师是想表扬孩子回答问题的勇气,但在孩子看来,你的“很好”是对他错误答案的肯定。这样做就是引导孩子丧失了是非观,丧失了纠错的机会,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可以把评价语言分开说,用“你真勇敢”来表扬他回答问题的勇气,用“你的回答不全面”“你的回答有误”来评价他的答案。那样,学生可能就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了。学生就是在不断纠错和不断反思中逐步成长起来的,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成长,而不是用好听的话来糊弄他们的。

四、教学语言应注重过渡语言的自然合理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堂好比一条璀璨的珍珠项链。一个个教学活动就是这条项链上的一粒粒珍珠,而各教学活动之间的过渡语,则是串连这些珍珠的红丝线。缺少了这条红丝线,再完美的珍珠,也打造不成璀璨的项链。可见,得体的过渡语至关重要。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了解和关注不同的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以灵活的言语来帮助教学内容进行过渡转换,实现各个教学环节间的自然衔接。语文课堂教学一般由“导课——检查预习——整体感悟——品读赏析——盘点收获——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几大环节构成,虽说一堂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板块间的跳跃性还是很大。如果课堂教学过渡语言设计的不合理,不精致,那学生学习的节奏可能被打断,我们总不至于像赵本山、范伟的小品那样“谈下一个话题”,把学生从一个环节硬拽进另一个环节吧。同时,合理自然的教学环节过渡语言在课堂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通过生动、简洁的语言带动学生的目标转移,让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新的学习内容中去,来实现课堂板块的转换。

教学过渡语,就是教学语言花海中的一朵花,这朵花也许很小,但它可以很美,它的功能也是不能藐视的。精心设计的过渡语不仅是两个知识点之间的桥梁,使教学知识环环相加,更能步步深入,引领学生进入新领域,获得一个逻辑严整的系统认识。所以说,课堂过渡语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直接反应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决定着教学的最终成效。身为语文教师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教学语言能力,进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在课堂中收获的知识多少,以及思维运作的好坏,主要是由教师的语言水平来决定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表达水平和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简洁、生动、活泼起来,让优美、灵动的语言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并爱上语文。

猜你喜欢

教学语言语文教学有效性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