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生活化,课堂更精彩

2017-04-10傅志宏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教学

傅志宏

摘要:思想品德学科是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要加强思想品德教学,激发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科学、合理和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化教学法是一种合宜的教学方法,是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主要分析了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思想品德 生活化 课堂教学

营造生动、活跃的教学气氛,创建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敢于质疑问难,主动思考探究,能够标新立异,大胆发言。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笔者认为需要打破传统教师主导者的教学地位,摒弃教师即是权威的传统思想,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充分肯定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第二,实事求是的评价学生的观点;第三,不嘲讽学生,不挖苦学生;第四,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高度肯定学生的创新思想。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该如何开展?

一、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甜蜜的牵引。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学,即是以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人物、现象为基础,让学生产生“熟悉感”“亲切感”,从而激发出参与课堂研究、讨论的热情。事实上,如果说社会是最好的学校,那么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远比课堂学习更加深刻、有用。反之,课堂生活化,正是引导学生开始观察生活、感知生活、思考生活。让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生活之中,从而实现“学思并举,知行合一”的良好状态。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引导”的模式。采用引导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强化学生对思想品德理论的运用,进而激发学生思想品德探究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十分显著,对事物的看法单一而直接。喜欢某个教师,連带着喜欢这门课程;反之,则逃避、抵制、厌恶这门课程。教师要主动融入到学生生活、学习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从而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恰当、合理,将会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质量高低。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普及,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满足思想品德教学的需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实施合适的教学策略,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优化,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体现?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体会,笔者将其分为三个步骤。其一,对于课堂导入环节,为了使学生快速从散漫状态进入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就可以在导入环节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其二,当教学活动遇到“障碍”“冷场”等困境时候,要引导各同学交流讨论,开展合作探究,相互交换观点思想,分享学习成果,等等。其三,在教学活动接近尾声,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归纳课堂教学所教授的知识点,静下心来,认真思考问题、阅读课本等等。

三、巧设疑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为怀疑,才会诱发探索;因为探索,才会发现真理。疑问、问题是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有效途径。借助于设疑、提问等手段,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讨论问题、争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国伟大思想家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需要到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有疑者,才会有思维;有思考,才会有所创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巧设疑问,发挥问题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促使学生获得教学收获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如果学生对老师所提的问题感到“无能为力”,老师要做好设疑解惑工作,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帮助学生收获恍然大悟的满足。此外,课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为了确保设疑、提问的针对性,老师要专研书本、深入教材,围绕教材中的重难点,在知识结构的矛盾冲突之处,巧设疑问,层层提问。

四、教学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想品德教学,并非仅仅是一张口、一本书、一支笔的传统模式。多媒体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成就之一,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优势。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集声音、图片、文字和动画于一体的教学功能,多角度刺激学生视听感官,在弥补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枯燥泛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说,在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的教学活动中。如果采用传统说教式、机械式的教学模式下,容易使学生滋生厌倦、枯燥的教学情绪,片面认为书本中所讲述的道理大而空,没有什么实际生活价值。但如果引进多媒体现代化技术教学手段,通过向学生播放有关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的视频,插入一系列因为失去亲人而痛不欲生的照片、图片,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震撼,引导学生对“生命宝贵,珍惜生命”话题的深思、反思,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案例引导

案例引导教学法,是生活化教学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具体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生活案例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学习的一种方法。案例引导方式有利于将教学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能够加深学生对政治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品德。案例引导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采用案例引导法需要老师紧密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政治案例入手,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案例引导教学的效用。例如,在教学八年级《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节中。笔者结合校园周边经常出现的,也即是无经营许可证的流动摊点,向学生针对性的提问:“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在学校周围购买食品?”。有的学生回答:“这类摊点不够卫生,吃了之后容易拉肚子”。另一学生回答:“这些摊点出现在中午、下午放学高峰时期,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对于学生的回答,笔者都微笑地点头、肯定。接着,开展教学活动,因势利导,学生进入到教学内容之中。

六、加强实践

实践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生活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于思想品德课程,就需要发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之中有所感悟、体会。思想品德,要重视彰显“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课堂”的原则。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难以阻止学生开展深入的社会实践。而至于课堂实践,由于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堂实践有许多无法得到有效开展。因此,以学生生活为中心,开展“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最为理想。具体教学活动中,可以事先布置“课题”作业,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之中,记录点点滴滴的事件。记录的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采用视频录像、日记记录、实物制作等方式均可。例如,教学“我爱我家”时,学生们纷纷展示了家庭生活的多个方面,选取其中的趣味性、典型性问题参与互动,实现了“寓教于乐”的高效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牛娜.构建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的具体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1,(02).

[2]李凡.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J].新课程研究,2010,(05).

[3]郑勤.政治课堂教学探索“动中求活”[J].华夏教师,2013,(11).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