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衰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估

2017-04-10陈少军董致郅孙久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心衰心功能

张 宁,陈少军,董致郅,孙久林

心衰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估

张 宁,陈少军,董致郅,孙久林

目的 评估心衰病中医诊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心衰病人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诊疗方案给予中药汤剂对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应用疗效指数评价临床证候疗效,应用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评价心功能,分别观察不同时点上述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临床证候、LVEF、BNP值均有改善,以治疗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衰病中医诊疗方案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心衰病;诊疗方案;临床评估

心衰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心肌损伤,使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导致心室泵血功能降低引起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1]。CHF患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预计本世纪末可能成为死亡的首位原因[2-3]。中医药治疗CHF具有良效,且适应症广、副作用小,对降低心衰病的致死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心病科为国家级心血管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已完成对心衰病中医诊疗常规的制定与优化,通过两年多临床验证,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择对象为2013年9月—2015年9月本院心病科住院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1.08岁±9.60岁;心衰病程为6个月至10年(2.92年±2.15年);合并冠心病者36例,高血压病者15例,扩张型心肌病者2例,心脏瓣膜病者3例,肺源性心脏病者4例;Ⅲ级27例,心功能Ⅳ级23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3.47岁±10.15岁;心衰病程为5个月至10年(2.72年±2.30年);合并冠心病者38例,高血压病者13例,扩张型心肌病者3例,心脏瓣膜病者3例,肺源性心脏病者3例;心功能Ⅲ级24例,Ⅳ级26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既往史和并发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分级标准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1]制定;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4]制定。

1.3 入选标准 符合CHF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心衰病诊断标准;心功能为Ⅲ级~Ⅳ级;年龄40岁~70岁,病史至少3个月;二维超声心动图证实左室射血分数(LVEF)≤0.4;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由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导致CHF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合并有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有精神异常及不愿合作者等;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者。

1.5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制定,①心肺气虚、瘀血阻滞型:心悸气短,动则尤甚,心胸闷痛或刺痛,神疲乏力,自汗,面色苍白或晦暗,唇甲青紫;舌淡胖有齿痕,或有瘀点,脉沉细弱,或涩或结代。②气阴不足、瘀血阻滞型:心悸、气喘、动则加重,心胸闷痛或刺痛,神疲乏力,自汗,五心烦热,口咽干燥,失眠多梦,眩晕耳鸣,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红少苔,或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数,或涩或结代。③心肾阳虚、血瘀水停型:心悸气短,咳嗽喘促,畏寒肢冷,肢体浮肿;神疲自汗,纳呆腹胀,腰酸尿少,面色晄白,舌暗瘀斑,脉虚数,或促或结代。

1.6 治疗及观察方法

1.6.1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发因素、休息、限制水盐摄入、控制高血压、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类药物、洋地黄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心衰病诊疗方案:心肺气虚、瘀血阻滞型以补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气阴不足、瘀血阻滞型以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心肾阳虚、血瘀水停型以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每日1剂,早晚分服,疗程为2周。

1.6.2 观察方法 两组病人均固定由1名心内科主治医师在治疗前、治疗14 d各评价1次,应用疗效指数评价临床证候疗效,应用LVEF值、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评价心功能。

1.6.3 疗效观察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中药新药治疗心衰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制定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以疗效指数作为疗效评价依据,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 结 果

2.1 病例完成情况 本研究脱落4例(4%),对照组1例,因家庭经济困难提前出院,未纳入14 d的疗效评价。治疗组3例,1例因故入院后第5天自动出院,2例因病情基本痊愈于治疗8 d出院,未纳入14 d的疗效评价。脱落病例未纳入统计分析。

2.2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LVEF值比较 两组病人LVEF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提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LVEF值比较(±s) %

2.4 两组BNP水平比较 两组病人血浆BNP值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提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BNP水平比较(±s) μg/L

3 讨 论

CHF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并发症,以慢性、进行性病程、频繁住院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目前我国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CHF患病率达6%~10%,35岁~74岁成年人约400万CHF病人。在过去40年中,由于CHF导致死亡增加了6倍[3]。传统强心、利尿、扩血管三联用药可改善病人近期临床症状,却不能降低其死亡率。现普遍认为CHF是心室重塑的结果,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神经内分泌不协调、逆转心室重塑,在不同程度上改善CHF病人症状和体征,在用药初期可能会出现药物副作用,或血流动力学恶化等而限制其广泛应用[6]。

祖国医学认为,CHF发生多因素体阳虚、年老体弱、久病正虚导致心气亏虚。心气虚是本病的始动因素,相当于心力衰竭代偿期,病人表现为劳动耐力下降、气短乏力、动则尤甚等气虚表现,日久复伤心阳,心中阳气亏虚,无力运血,则形成血瘀[7]。阳虚不能运化水湿,则导致痰饮形成,这一阶段相当于CHF的失代偿期,瘀血痰饮难以速除,则阳气愈虚,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这一过程与现代医学对CHF病理生理认识是相似的[8]。综合大量文献及前期临床观察认为CHF基本病机为心气(阳)虚,瘀血水饮停留,故治疗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作为CHF的总治则,再根据病症主次、轻重、缓急、随症加减,基于目前对CHF基本病机认识和前期研究结果[9-13],制定CHF中医诊疗方案。

本研究遵循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按照CHF发展过程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根据不同证型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并应用超声心动图LVEF值和血浆BNP水平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14-15]。有研究显示,该辨证论治方案与西药联合应用治疗CHF,总有效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该治疗方案能改善CHF的中医证侯及心功能。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样本量偏小,说服力有限;以LVEF值和血浆BNP水平为初级评价指标,在病人远期生存率和心功能康复方面未进行研究[16]。今后研究中应扩大样本量,全面观察心衰病中医诊疗方案对CHF的临床疗效并不断改进,以进一步提高CHF临床疗效。

[1]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

[2] Corrà U,Giannuzzi P,Adamopoulos S,et al.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position paper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nd Exercise Physiology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core components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J].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l,2005,12(4):321-325.

[3] 周京敏,崔晓通,葛均波.中国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概况[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12):1018-1021.

[4] 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病学专家委会.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中医杂志,2014,55(14):1258-126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85.

[6]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病学专家委会.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3):225-232.

[7] 蒋梅先.改善心肾阳气互资是治疗慢性心衰的关键[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12):1067-1068.

[8] 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37-1341.

[9] 刘会红,万秀英,李红英,等.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48例[J].北京中医药杂志,2011,30(10):733-736.

[10] 陈建华,舒志军,蔡敏,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6):643-645.

[11] 黄瑄,毛静远,郑刚.益气温阳、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2):1371-1374.

[12] 殷红光,冯晓芬,金成强,等.温阳利水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4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4):393-394.

[13] 孙久林,张宁,陈少军,等.慢性心衰病诊疗方案推广验证及社区管理模式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9(9):1996-1998.

[14] 邓新桃,石桂良,王如兴,等.B型利钠肽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6):462-465.

[15] 卢志南,孙兴国,胡盛寿,等.应用峰值摄氧量、N末端B型利钠肽原和超声心动图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比较[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3):206-211.

[16]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4):267-275.

(本文编辑薛妮)

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No.JJ-2009-10,JJ-2013-28)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北京 101400)

董致郅,E-mail:13911049607@163.com

R541.6 R256.2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7.05.023

1672-1349(2017)05-0590-03

2016-05-31)

引用信息:张宁,陈少军,董致郅,等.心衰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估[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5):590-592.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心衰心功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