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颇有意趣的《逆流成河》

2017-04-10葛剑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弄潮成河逆流

葛剑

近日,偶听一阙《逆流成河》,其曲词我不甚了然,唯对这歌名颇有兴致。

先说说这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河”可谓俯拾皆是,它是生命之本,有河有水的地方,就有人类生活的痕迹。

人类在河边劳作,《伐檀》中云:“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是一首奴隶们的劳动之歌,于大河之畔,他们丁丁伐木,而奴隶主从不知稼穑之艰,却衣食无忧。于是,奴隶们的不平之气陡然而起,他们沿河而作,借河咏叹,抒情发怀,唱出对奴隶主的满腔怨恨。

人类在河边也滋养情怀,《关雎》中亦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河中雎鸠,关关而鸣,唱出主人公的相思之歌,思念的人儿在哪里呢?在河边采荇菜。在河水的滋养下,青年男女的爱情也在清澈的河水中荡漾着、流传着。

河,古专指黄河,她是中华文化的摇篮,更是中原文明的发轫地。《史记·封禅书》云:“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 由于黄河流域便利的自然条件,这里自上古时期就形成了发达的农业文明,并由此产生了先进的精神文化,无论是“盘古开天”“三皇五帝”,还是仰韶文明、夏商周代,都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根源。据考证,古代中国的都城旧址,大都分布在黄河流域。所以之后而生的中原文化大抵都是围绕黄河而发展,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两汉盛世辞赋风骨,大唐文明诗歌巅峰,包括北宋诗词大行,凡此种种,概莫能外。

中国人爱河,我们的文化中处处有河的身影,我们也总爱把我们的生活情怀融汇在河中。

你看《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主人公被弃,涉淇而归,汤汤,大水也,淇水浩大,打湿车帷,也打湿了主人公的心情。再看,“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水岂能休,恨不能已,长江水绵绵,恰似思无极。从艺术手法来看,不仅形象,还显含蓄,正合于中华文化蕴藉深远的特质。所以,我们的祖先也特别喜欢用河水来抒写悲意,不為有他,只由河水不绝、绵长、汹涌等特质而定。比如,“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等等。这些都是将无形的悲意化作滔滔河水,倾泻而出。

中国地势西为高东为低,故河流全为东向而走,顺势而下。所以,东向流即为顺流,顺流之水从来一去不返,不可逆转,以东流之水谓愁情,更显愁情之深重绵长。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再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太白无法抑制的悲愤之情。至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是谪仙人夸张地将河水写到了天上,你且看那黄河水,自上而泻,奔腾而至,个人于黄河,不过海中一粟,哪里能阻逆东流之水。如果这是从空间上写东流水的,那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则又从时间上写东流水了,人事兴衰更迭,河水自永恒东流,它会淘尽所有人物,再风流,也逃不过时光流沙的掩埋,这自然是悲凉无限的。

现在再看《逆流成河》,“逆流”违逆自然之理,现实主义定会讨伐他,但在文学创作中,这却是极其讨喜的。

文学离不开想象,它允许夸张,允许编造,不然女娲如何造人,夸父怎能追日,普罗米修斯从哪儿盗火,潘多拉的盒子又能藏起怎样的秘密?勿庸置疑,是超现实让我们的文化生出了翱翔的翅膀。唐人李益有诗“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你看,这闺中少妇分明是怨恨了,她在怨恨夫婿如那断线风筝,一旦离家便杳无音讯,还不如潮水,早知如此,就应嫁与弄潮人了。这分明是怨语、痴语,因为,潮有信,弄潮之人未必有信,这便是“无理的”,但少妇想“嫁与弄潮儿”,却也不是真想改嫁,不过是在此抱怨一番罢了,我们读者也从这里窥出少妇的苦闷痴情,而这,便是“有情的”。“无理”,似违常理,却也由此表达了内心的强烈“真情”。

这样看来,《逆流成河》,单就其名,能借河写情,且能无理逆流,更能汇成大河,深得中华文化之道,怎能不得我心呢?

猜你喜欢

弄潮成河逆流
弄潮:看古人玩转冲浪
刘毕新
最可爱的她
最可爱的她
七月,我想我遇见了爱情
洗衣粉
韩愈诗,押韵之文耳
弄潮
花开此时 彼岸是谁
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