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团对中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发展的影响
2017-04-10张晓晓黄辛隐耿婕潘洁种文浩纪文
张晓晓?黄辛隐?耿婕?潘洁?种文浩?纪文静?范聚慧
〔摘要〕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探究中学生参与社团对其自身积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参与中学生社团对中学生的创造力、好奇心、领导力、感恩以及公正等诸多积极品质有重要影响。同时提出三条建议以帮助社团培养中学生积极品质:构建积极适宜的社团环境;挖掘社员积极特质;培养社员积极体验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积极心理学;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0-0011-04
传统的学科教育主要是传授学科知识,而一些诸如自然人文、艺术体育和社会实践等在应试范畴以外的内容,则需要另外的途径来补充,学生社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它是经学校批准,按照一定的规范章程指导,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具有固定成员和特定活动内容的组织。
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借用扎根的研究方式,对中学生社团进行分析,阐述参与社团对中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影响,并就如何建设有利于发展积极人格特质的社团提出建议。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学生社团
中学生社团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兴趣,成立组织的活动团体,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社团,它的活动内容多以校园生活为主,时间主要在周末或者假期,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锻炼和成功的体验。对于学校而言,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它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活泼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对于中学生而言,学生社团是中学生多方位全面发展自身素质不可或缺的途径,是中学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就中学生社团成立的初衷而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学生社团的发展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针对中学生社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学生社团的建设现状描述、存在的问题总结以及相应对策的提出等方面,研究的理论多是基于传统心理学。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希望藉由这种新的研究视角,探究中学生社团的作用和发展。
积极心理學作为一个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的心理学思潮,不同于传统的心理学研究范式,它要求研究者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特质。积极心理学一直致力于研究人的积极因素,强调研究人性的积极面,倡导以积极的视野和心态解读心理现象;通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人的积极体验;关注人的潜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帮助人们寻求和掌握获得美好生活的方法与途径。[1]这种迥异于绝大多数研究理论的思潮在近十几年逐步被学界认可,并占据了重要的研究地位。
积极心理学目前研究主要包含三个方向:首先是以主观幸福感为核心的积极体验研究;其次是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技术;再次是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而在积极体验的研究中,关于如何塑造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受到学界较多的关注。积极心理学对人格的描述也采用特质维度,彼得森(Peterson)和塞里格曼(Seligman)列出了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的24种积极人格特质,主要包括兴趣、创造性、坚持性、公正、感激、希望等。[2]积极心理学倡导对积极品质的建立和培养,这种人格上的优势会渗透人的整个一生,并产生积极影响。[3]
二、参与社团对中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影响
本研究选取了某市中学生社团64位成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对中学生社团成员进行调查,并借鉴了部分扎根法的研究范式。扎根理论是质性研究方法中被认为是较为科学的方法,它将实证研究和理论建构紧密联系起来,提供了一整套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建构理论的方法和步骤,使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系统的方法对实证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来发展概念和建构理论。本研究采用了扎根前一部分对资料收集整理的方法,对中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进行研究,发现参与社团对中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有重要影响,并对其中影响较为突出的部分举例说明。
(一)创造力(原创性,独创性)
指思索新颖而有价值的方法来产生概念和做事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为创造性而教”已经成为学校主要目标之一。社员参加社团多数是因为兴趣爱好,在兴趣的有效指导下,结合社团宽松的氛围,为社员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这位接受访谈的是某高中日语社社长,同时也是日语社的创始人。因为对日语的热爱,激发了他建立社团的想法。在中学生社团发展的过程中,他不断去观察、思考、探索,针对社团管理运营的很多细节,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解决问题,最终使社团得到了长足地发展。
最初创立日语社团是因为自己比较喜欢日语。它是我今年刚创立的,现在已经有30人,非常吸引大家的关注。日语社团的活动很特别,没有专业指导老师,由我自己来教。我的日语水平还不错,功底还可以。一般日语社活动都会由我自己来开展,活动之余不会安排多余的任务。
之前在活动时,我在尝试用一种生硬的方法进行教学;之后我逐渐改变了方式,用日语台词、喜欢的日语歌去切入,让大家熟悉日语的发音。社团活动主要以我自己教学日语为主,也会有一定的讨论,让大家对于一些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因为现在大家基本功都不是很好,所以还要在边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发现问题。-4D
在某校的古典音乐社团中,创造力则是通过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协作来实现。社员们在演绎传统歌曲《赛马》时,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彼此之间的精诚合作,创造出了这首歌的不同版本。能出现这样原创性作品的原因,在于社团中宽松自由的氛围,不惧失败,没有束缚,鼓励着社员们去尝试新的东西,这也是学生社团的灵魂所在。
大家在排练过程中还是很认真的,平时大家关系也很融洽,特点比较鲜明,很有趣。比如我们之前一直在练习《赛马》,因为对这首歌比较熟悉,大家就开始疯狂加速,不同的版本就出现了,大家都很开心。在练习中进行娱乐,获得快乐。-4A
(二)好奇心(兴趣,寻找新事物,开放式体验)
指对持续的体验和其内在因缘产生兴趣,进行探索和发现。好奇心是人类发展的最大推动力,也是个体学习的重要内在动机。它既具有认知性特征,能够引发个体的探索行为,又具有情感性特征,可以使个体从探索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在幼儿时期,好奇心是一种天性,孩子们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感兴趣,不断地尝试去探索、感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天性却慢慢弱化,到了成年时期,只有极少的人还保持着丰富的好奇心。
学生社团对好奇心的培养有着先天的优势。首先,绝大多数学生参与社团是基于兴趣,这就为社团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其次,学生社团不同于正式课堂,环境更宽松,更有利于好奇心的生长。在社团中,通过对好奇心的引导,围绕问题展开自主的探究,从天然的好奇,到掌握科学的方法,去发挥好奇心最大的力量,这就是社团发挥的作用。
地质探究社成立于2015年的11月份,是由于校外的专家跟我们的学生做了一个科普讲座,随之又因为另一位从事科普的老先生来做了“沧海桑田话苏州”的科普报告,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有一些学生就自发地组织起来,我看到他们有这样一个愿望,于是就成立了社团。
成立过后呢,我们做的事情也比较多,主要就是带社员们外出活动,到外面去考察,主要是地质方面的探究,走出学校,走到大自然当中,学生都很开心。每一次活动学校都会出面邀请两位地质专家与学生同行,一路上给学生们讲解,还有三位地理老师、一位学校领导以及校医也会同行,学生回来以后要写心得、探究性的实践报告,由我们负责装订起来,整理成册。学生结合自己写的心得和实践报告多学习,要求下一次活动学生能自己鉴定出一些矿物。-3B
(三)领导能力
指促进集体发展,使个人在其中作为成员能完成事情,同时维持良好的集体关系。对于中学生来说,领导力包含规则意识,体现对真理的尊重,对规律的践行;其次是影响力,通过良好地表达和积极地沟通去影响更多的人;还包含执行力,在确立了目标之后,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使命。
在访谈中,笔者发现了在社团的运转中,社长及社团其他负责人需要去规划社团的发展,设定愿景,在这期间他们需要統筹安排社团内的各项事宜,这些活动对于领导力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加爱心社应该有两年左右了,社团对我最大的影响应该是在组织领导方面,还有交际方面,使我变得更开朗活泼。-3A
影响的话,我觉得对我来说领导力方面是最大的。我高一进来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也就这样吧。后来加入了模联,我在第一场会受到了一个主席的鼎力支持,拿了一个奖。我觉得,哇,原来我也可以做好。后来,我就开始慢慢地对自己建立起了信心。直到今年七月份,我接到了社长这个职位,当时感到很受宠若惊。接下来慢慢做起来才发现,原来我有这个潜力去做好。所以模联带给我最大的,一方面来说,肯定是我的领导力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其实我之前不是一个这么能言善辩的人,是社团锻炼了我,包括口才、文件写作,还有意志力方面。之前我的学习成绩也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但是到现在,很明确地知道,我该干什么。这对学习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助力。所以我觉得进入模联开始,我才成为一个真正的人。-1A
(四)感恩
指知道并感谢发生的好事情;多多表达谢意。感恩是一种人格特质,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谢表达出来且回馈他人。同时感恩也是一种美德,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是让生活幸福的不二法门。
社团生活,是社员间的自主活动,本质上是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在这里,常常需要协作和他人的帮助,同时也需要给他人提供支持。这样一种互相提供帮助的情境给社员更多的机会去体会感恩。在一个雕刻社团中,社团成员向笔者介绍她在社团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虽然只是社团中再常见不过的事,但可以发现社团活动对感恩的作用。
参加社团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原本不相熟的人热情地教我刻橡皮章……新社员加入那天,社长教我们的时候很用心,还说笑话缓和气氛。之后每次活动,社长都耐心辅导我们,后来招新了,我也有能力去教新入社的同学。-2B
(五)公正
指依照公平和正义的观念平等地对待所有人。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接受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之一,这其中就包含内化社会价值标准的过程,公正就是其中重要一环。
在社团活动中,社员们同样也经历着社会化,并且通过社团中的各类活动,培养自己有关公正的个人特质。面对社团中的资源分配问题,社员们需要通过商议决定出最合适的方案;在活动中,面对需要决断的事情时,如何建立公正的议事程序。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在磨练着社团成员,使得他们对公正产生更多的体会,为将来走上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做准备。
我们社团是个大家庭,有20~30个,问题总是会有的,一般我们遇到问题时会一起讨论,但大家总会有自己的见解,大家会提出来一起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选择。-10A
如果我们要立项的话,意见不统一,出现多个立项要进行筛选的时候,会先进行公开的投票。对每个意见进行公开投票以后,我们会根据投票的结果进行筛选。-10B
三、如何建设促进中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发展型社团
(一)构建积极适宜的社团环境
对于社团成员来说,一个良好的社团环境对其良好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给社员去发展自己,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和特质。
积极心理学的视野认为,团体和社会机构对于个人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并认为环境的建立要有利于发展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孩子身边人给予的支持和同情,对孩子的积极成长至关重要。[4]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的组织环境对人的特质有促进作用,可以帮助人健康成长。
(二)挖掘社员积极特质
各种各样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这些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5]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这种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这种价值取向给社团建设和社员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社团发展中,相信社员的能力和潜力,更多地去关注社员的积极方面,更多地去挖掘自身积极特质。通过这些积极的认知,鼓励他们不断尝试,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强化原有的积极认知,最终在其人格中打下积极的烙印,会给学生们今后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三)培养社员积极体验的能力
积极心理学认为培养积极特质的最佳途径是增强个体的积极体验。体验是指人对外界各种刺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它通常以情绪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又叫情绪体验。Fredrickson[6]提出了“拓宽与构建理论”,验证了积极体验对人的行为具有扩展和增强的效能。
体验极具主观性。对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得到的体验也不一样,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新的解释。中学生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更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引导,用耐心和爱心去帮助他们构建一个积极的看待事物的态度,培养他们获得积极体验的能力。
中学生社团已经成为深化课改的有力措施,丰富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推动中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而积极心理学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和理论框架,让我们在探索中学生社团建设的过程中有了崭新途径,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学生社团,促进中学生社团更好地发挥作用,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
注:本文系江苏省苏州市教育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课题“苏州市中学生社团建设现状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 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 心理科学进展, 2003,11(3),321-327.
[2]Cloninger C R.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A hand-
book and classifica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5,162(4),419-421.
[3]苗元江,余嘉元. 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1-87.
[4]周嵚,石國兴. 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129-132.
[5]闫黎杰.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启示[J]. 教育探索,2008(7),124-125.
[6]Fredrickson B L. Why positive emotions matter in organization:Lessons from the broade-and -build model[J]. The Psychologist Manger Journal:2012,4(2):131-142.
(本文通讯作者:黄辛隐。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苏州,215006)
编辑/刘 扬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