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之有文,行之方远

2017-04-10范明霞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议论文技巧语言

范明霞

摘要:议论文写作教学之中积累素材,成了学生盲目追求的对象。熟不知,再多的素材也是需要用语言表述的。就有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关键词:议论文 语言 技巧

孔子说:“‘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语言是用来表达意愿的,文采用来修饰语言的。如果不说话,谁知道他的意愿?说话没有文采,虽行而不能流传久远”。可见,语言文采的重要性。

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以对称为文,行整齐韵律之美

唐诗宋词元曲,这璀璨的语言瑰宝经过岁月的淘洗依然熠熠生辉。我们可以汲取其营养,丰盈自己完美文章。比如说诗歌整齐划一的结构形式,因字数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异,便自然流露整齐凝练顿挫之美。

语言如何整齐?把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词语、成分或句子两两相对地排列在一起,便成整齐,又叫对称。对称应讲究内容形式的统一,忌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称而任意拼凑。

文章开篇结尾、叙例议例,都可行之。请看以下例子:

对称开篇:黄河九转,回环万里东入海,靠的是曲折变换;松立高崖,垂悬千仞展雄风,靠的是顺势而生。天下万物皆如此,唯有应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变,方能安立其身,搏得生机。

——《时过境迁,当变则变》

文章开头有凤头之说,可见开篇之语必须要精心设计,才能光彩夺目,一见倾心。对称句,可使结构整齐,可让词语精炼,可使内容层递,怎能不美?

在议论文中,事实论证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议论方法,一般考生习惯不加修饰的平铺直叙,熟不知你苦心叙述的大多数事例,阅卷老师早已读你千遍,怎能不厌。这些语言没有任何亮点,白白浪费了笔墨。相反,若用对称句叙述事例,便可使语言焕然一新,从而整齐凝练。便得老师青眼待,作文成绩自将来。

二、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以排比为文,行气势恢宏之美

排比,可以用来抒情、描写,又可以用来议论。在修辞中,它是使用最多的一种。如运用恰当,可极有力地增强文章气势。请看以下例子:

排比开篇:当每一个夜晚来临,你的脑海里总会有几张熟悉的面孔在闪烁;当有一种牵挂没有理由就盈满心房;当你饥饿时,热锅里总会有你喜欢的饭菜;当你晚归时,总会有一盏灯在为你等候;当你出门时,总会有如絮的千般叮咛;当你远行后,便有一路温暖相伴,苦等你的归期……这些人叫亲人,这份情,叫亲情。

——《芳菲永远,馨香永驻》

排比与上面所提到的对称,有相似之处,不同点在于句子个数。对称句,是指两个句子的整齐相对。排比句,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整齐相对。若考生掌握的素材较多,那么,排比句更容易体现句式整齐和议论的层递,从而形成语言的磅礴气势。

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以假设为句,行鲜明对比之美

在议论文中,假设句常用于事实论证之后的道理分析。用来事实论证的事例,大体可以分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正面事例是指与文章论点相同的事例,反面事例是指与文章论点相反或相对的事例。而正面的事例反面假设,反面的事例正假设,正反对比,便能论点突出、观点鲜明。是非对错,便可不言自喻。

若假设的内容可构成排比,考生还要注意句子的逻辑关系,应按照由浅到深,由轻到重的顺序来写。这样文章论证结构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增强文章的气势,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

假设句常用句式:(1)如果……就……(2)假如……则……(3)若……就……

下面就假设分析,附举一例:上古越女初遇鄂君,一见倾心。而樊越两地语言不通,越女因而歌之:山有林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许是歌声婉转缠绵令人遐想,鄂君在陌生的歌声中攫住了她的灵魂,理解了她的爱意,成就了一段佳話。小舟行在水上,遗一路细碎的涟漪,缠绵的水响。

若无这份理解,幽深昏暗的心意曾能挣脱樊笼,一线天开,光明普照。这份珍贵的理解成就了幸福,承载了欢乐。

——《上善若水》

四、春风若可借,为君步芳菲——以引用句,行典雅凝练之美

英国安诺德说:“一个时代最完美确切之解释,须向其时之诗中求之,因诗之为物,乃人类心力之精华所构成也。”言为心声,诗又是言之精英,在议论文中,若恰当引用诗词名句、格言警句,便可以圣贤之华彩点缀自己的文章,营造出浓厚文化气息,增强文章说服力。

参考文献:

[1]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

猜你喜欢

议论文技巧语言
议论文阅读专练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指正要有技巧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